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568
-
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成就的人。教育孩子,家长还是要注重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家长也要多些耐心,对孩子多一些陪伴。
对于孩子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
1、尊重、理解孩子
家长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在朋友和家长的角色之间合理转换,坚持用尊重、理解的态度来应对孩子的“唱反调”和“不听话”,慢慢地孩子也会愿意和家长沟通,甚至会主动寻求我们的帮助了,这样将会更有利于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2、对孩子给予认同和鼓励
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旦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带来很大伤害,那么想弥补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当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父母不妨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认同,这样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性格养成带来很大帮助。
3、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饭,郊游、旅行,与孩子多一些亲子活动,让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在游戏里彼此的心是放松的,能感受双方的心情,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导。
4、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5、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6、和孩子做朋友,不采取过激行为
父母要懂得放下姿态,和孩子交朋友,不要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其次,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不要对孩子又打又骂,不妨一起坐着讨论一下,怎么去解决问题,为何会犯这个错误,也许更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
7、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作为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忙于工作,孩子都是交给爷奶或外公外婆带。父母没有办法陪在孩子身边,也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2024-04-25 查看全文 -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从了解、理解孩子开始,在重视言传身教的同时,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注意培养兴趣和好的习惯、多沟通、多鼓励和给孩子自由,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
1、以身作则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己首先没做好榜样,当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又要千番指责。言传身教,没有身教,言传就无从谈起,因此,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起到垂范作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要多下功夫。
2、不盲目责备孩子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责任感能让孩子诚实
守信是一种有责任感的表现,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是在对于自己说出来的话都能够一一实现的人,这样子一来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年纪还小,老师会对那么各式各样的会吸引他们注意的事物所牵绊而忘记自己的承诺,要是这个时候各位爸爸妈妈们能够从旁引导,那么对于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是十分有帮助的。
6、培养兴趣
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开拓小孩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我们要从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着手,这个时间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来。
2024-03-22 查看全文 -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不少家长就开始焦虑和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去做,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能够帮助孩子在初中阶段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并得到全面发展。其实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的,请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不要动不动就训责
家长无休无止的发火或者教训孩子,就会想毒刺一样刺进孩子的内心,使孩子在内心产生极其排斥的心理反应,从而使青春期的孩子更加的叛逆,更加的难以管教。可能会因此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愿意再主动学习,积极上进。
2、积极引导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也就是青春期最为叛逆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更需要获得独立自由感,获得自我存在感。这时候家长不论有什么样的想法,都应该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是怎么想的。不管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说的不对不对,都要耐心的听。只有耐心的倾听,孩子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态度。
3、疏导要多一些,限制要少一些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也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更渴望独立自由,更渴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和限制,如果父母的管教和限制太多,而且太琐碎,往往就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极其排斥的心理和厌学情绪。
4、学习上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和自主空间
初中的孩子完全不同于小学,他们该怎么做,该做什么,心里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和判断,家长只需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不要管的太琐碎,管的太紧,管的太严。
5、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上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学科内容趋向专门化,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辅导初中课程似乎需要家长再多下功夫。如果孩子还是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长没时间管的话,孩子就是能拖再拖,即使是自己做也不主动动脑。所以上初中后先从培养习惯开始。
6、不要给孩子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应该帮助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和成绩,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如果家长没有做好相关工作,孩子很可能收到各种负面心理的影响,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效率,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爱上学习。
7、鼓励孩子迎接挑战
初中是一个关键时期,学习任务和压力都很大,孩子此阶段的学习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家长需引起高度重视,鼓励孩子提前预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8、压力调节
随着中考的临近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家长要多关心孩子,能够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和不安,可以请这方面专业的人给孩子帮助。
2024-05-21 查看全文 -
初中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或者女孩建立的恋爱关系,往往以初中、高中居多,恋爱观、爱情观都是不太成熟的,再加上很多孩子有这种升学的压力、对异性的这种吸引和恋爱的关系不稳定,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业造成影响。
初二孩子恋爱家长应该怎么做?
1、正面激励孩子
对于正处于早恋之中的青春期男孩和女孩来说,恋爱的情感虽然很美好,但是毕竟还缺少生活经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缺乏对彼此负责的那份责任感,往往容易在恋爱过程中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不愉快,这就很容易影响情绪。
2、陪伴关心孩子
家长们多去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很多早恋的孩子往往都是缺少关怀和照顾,进而对有好感的同龄人产生依赖。家长们做好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保护好孩子,也不要轻易就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多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赢取孩子的信任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去和父母交流。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程度往往会影响孩子感情的发展和今后的婚恋观。所以,在家庭里面夫妻之间要做到感情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现出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要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特别坏,没有好东西”之类。
初二孩子恋爱的原因:
1. 模仿行为:孩子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媒体、电视、电影和同龄人的行为。他们可能模仿他们所见到的恋爱行为,将其视为一种新鲜和有趣的经历。
2. 对友谊的误解: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还没有真正理解爱情的含义,他们可能将友谊和亲密关系混淆在一起,将其称为“恋爱”。他们可能不明白爱情的复杂性和深度。
初二孩子恋爱的危害:
由于青少年过早地接触恋爱,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亲密关系,也无法掌控情感发展的方向,很容易导致情感强烈的波动,导致情感受伤。最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引发心理障碍。
此外,早恋还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大家都知道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而早恋会大大占用学习时间和精力,最终可能导致学业成果受到严重影响。
再次,早恋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生理上的问题。如未成年人早期发生性关系,无论是在健康上还是法律上都会造成不良后果,更不用说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等诸多风险。
2024-05-21 查看全文 -
现在有很多学生到中考的过程中就会放松警惕,那么此时前面所有的努力就已经白费了,所以初三的学生迎接中考的时候,家长就需要正确的处理这些事情。
初三孩子快中考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1、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越临近中考,孩子越容易紧张焦虑。很多孩子担心自己考不好,进不去理想的高中,辜负了老师跟家长。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正是因为重视中考,所以孩子才会出现这种情绪化。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孩子的情绪出现波动时,要及时疏导。家长要给孩子加油鼓劲,帮助孩子舒缓压力,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参加中考。
2、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中考之前,在饮食上,家长要注意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中考生补充足够的能量,吃得营养健康而且好消化,这样才能保证精力充沛,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一日三餐的搭配上,家长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比如每天2-3两瘦肉、1个鸡蛋、250—500ml牛奶、适当豆制品等。
3、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三的孩子学习压力比较重,家长在这个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晚上要早些回家陪孩子,如果可以的话就给孩子做一点夜宵,准备一些热牛奶。而且平时周末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多去做题,养成良好的刷题习惯,才能够在中考的时候正常发挥。家长在这段时间要好好的配合孩子的学习,但是不要催促孩子或者检查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学习。
4、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可以促使孩子心平气和、沉稳而专注的复习。嘈杂的家庭环境断然会使孩子心绪不宁,无法全神贯注于复习当中。
初三孩子快中考了家长不该做什么?
一、时刻在监督,过度干涉
面对中考,一些家长把保护孩子作为重点对象,全家围着孩子转。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全心全意学习,限制孩子的自由,不允许这样那样做。只要孩子们看电视或课外书,一些家长就忍不住生气,大声制止孩子们,甚至对他们大喊大叫。
经常打开孩子们的门看看他们是否在努力学习。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办事,就批评甚至威胁他们。事实上,家长不仅影响不大,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从长远来看,不仅家长的焦虑症状会加深,孩子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二、切忌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xxx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三、切忌制造紧张氛围
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勒”,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
2024-05-18 查看全文 -
大部分家长平时都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只在意孩子成绩怎么样,有没有玩手机,孩子够不够听话。一旦发现孩子不如自己的意,就开始一个劲的唠叨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必然会对父母感到不满,总有一天会负面情绪大爆发。
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首先要认同并解读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激烈时,他们既无助又渴望爱,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此时父母需要做的是蹲下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委屈,你想哭就哭出来吧”,这时孩子就不会再感到无助了。
2、等待孩子情绪缓解后再作沟通。
孩子的情绪得到父母的理解认同后,情绪恢复地往往更快,待孩子情绪恢复后,父母可就具体事情进一步和孩子沟通。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孩子将需求和情绪表达出来,并告知父母自己希望父母如何做。
3、搞清楚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
当孩子哭了一会之后,情绪已经得到了一些平复,此时也是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家长只有搞清楚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开导。
4、不要制止孩子情绪的发泄。
孩子大哭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急着让孩子停止哭声,因为把情绪强行憋在心里,是很容易憋出病的。家长一定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但是也要引导孩子正确发泄情绪。当然,在孩子冷静的时间里,家长最好陪在他的身边,千万不要把孩子独自锁在房间里。
5、鼓励孩子接受更好的处理方式。
当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的请求,但认同孩子的情绪,并使孩子情绪得到稳定时,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个折中的办法。要知道,孩子是最渴望得到认同、肯定和鼓励的,所以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可先表扬孩子,可利用同理心、约定等方式来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孩子的反馈意见。
6、孩子越难过,家长的声音就要越温柔。
孩子有情绪时是需要得到安慰的,无论发多大的脾气,到最后还是要跟妈妈进行互动,家长越温柔的语气越容易让孩子尽快平复下来。
7、拥抱是最让人感到安心的方式。
很多时候拥抱都有镇定情绪的作用,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不妨试试把孩子抱起来、拍拍他的后背,这样做相信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舒缓。
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
1、父母总是言而无信的行事作风。
一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等到孩子有一两次言而无信的行事做派之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已经逐渐毁灭,当信任一点一点被摧毁之后,孩子的情绪也会因为父母的许诺,和言而无信感到焦虑和烦躁。焦虑的失控的情绪,很容易让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偏激。
2、家长对孩子的事情总指手画脚。
很多孩子正因为被家长管束的太严格,才会让孩子的情绪压抑的太深。当情绪一旦爆发之后,便很难把自己的暴躁和易发怒的情绪收回去。
3、无力感容易造成孩子情绪失控。
当孩子孤立无援,感觉没办法让事情如自己所愿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无力感。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在商场看到孩子要买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零食,而家人又拒绝孩子的请求,有的孩子就会选择撒泼、打滚、大喊大叫来表示抗议。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同样,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也应该尽到职责,引导孩子走出叛逆问题。青春期的叛逆并非是孩子故意不听话,背后存在一些原因,这就需要家长用足够的耐心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叛逆背后的需求。
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
1、管教不要过严。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最反感的就是被人管束。这时家长在教育上要稍微放宽一些,不要再那么严厉,以免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一旦有抵触,孩子就更难管教。但是这个时候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只是不那么严了而已,这个时候的孩子总想着放纵自己,做些父母不让做的事。所以在孩子思想上有偏差的时候一定要纠正过来。
2、沟通时站在孩子的角度。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这样不仅能避免一些矛盾的产生,还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心声,进而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孩子也会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建议和劝解。
3、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要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赞美、表扬是一种肯定、一种认可,能使孩子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非打即骂,不仅毫无效果,甚至会更糟。要坚持正面教育,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讲道理使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鼓励他进行改正。
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有哪些表现?
1、有很强的反抗心理。
叛逆期孩子总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平,或者父母总是约束自己,所以就会试图与权威对抗,比如与父母吵架、与老师对着干等。
2、脾气特别不稳定。
情绪控制比较差,比如容易激动,因为很小的事就和父母大喊大叫,而且乱发脾气,有时总觉得父母特别唠叨甚至父母的意见、建议也无法听进去。
3、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1、自我意识增强。
孩子处于过渡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而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家庭的不良因素。
在绝大多数家庭教育当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命令式的说教、专断式的压制、无休止的唠叨发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年常日久,孩子的心理上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孩子的“叛逆心理”。
3、缺少有效的对话和沟通。
我身边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有的能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有的每天和父母歇斯底里,造成这种局面反差的关键就出在亲子关系上。如果父母不调整沟通策略,继续居高临下对孩子指手画脚,叛逆是必然的。
2024-05-12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