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对待粗心的孩子怎么办

对待粗心的孩子怎么办

494

  •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低分的试卷时,都会恨铁不成钢的说上一句:“我家孩子其实都会写,但就是太粗心!他要是细心点,早就考到第一了”。家长们跟孩子强调过数不清次,让孩子认真一些、细心一些,但孩子就是不长记性,家长也无能为力。

    对待粗心的孩子怎么办?

    1、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

    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孩子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孩子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

    2、了解孩子粗心的动机。

    父母们发现孩子有粗心的行为表达时,不妨先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有方向性地去解决问题,显然这比盲目的唠叨孩子去改正更加有效果。家长们也要正视孩子粗心的表现,不要过分焦虑,过于急躁的情绪反而不利于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

    3、理性的看待孩子“粗心”这件事。

    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满分的完美要求,作为家长的我们习惯性的把孩子的粗心放大化,越是越想越气,越气越想。对于粗心这件事,家长应该学会理性看待。因为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们心里都清楚,想要保证次次不出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4、对孩子粗心行为冷处理。

    当孩子是出于引发父母关注的目的而表现出来粗心行为时,父母冷处理的方式会让孩子放弃这种错误的行为表达。当孩子发现父母不会对自己的粗心行为有反馈,孩子就会慢慢放弃这种行为表达。

    5、细化目标。

    一下子要求孩子把粗心的行为习惯改掉是不合理的,也是很难实现的,但是细化目标的方式就会让孩子把大目标划分成多个小目标,孩子完成小目标是容易的,这就促使了大目标的最终完成。

    6、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导致孩子粗心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生活习惯差。

    有的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经常一心二用。例如,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其实这样是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的。另外,有的父母经常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里玩玩具,看绘本,这也有可能让孩子养成粗心马虎的坏毛病的。

    2、孩子的发育不完全。

    孩子年龄还小,他的各项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全面,所以他对事物的判断,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这也是孩子平时做事粗心大意的重要原因。

    3、父母不够重视。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粗心大意、做事马虎只是个小毛病,没必要太在意。所以在孩子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事后,他们只会随口说一句“下次注意点”就算了,没有其它纠正措施。

    2024-03-21 查看全文
  • 孩子漏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总是在写作业、考试中漏题,让我们觉得很恼火。明明清清楚楚的一道大题,楞是看不到,妥妥地交了白卷。家长们觉得不是不会,竟然是没看见或者忘记了,太让人窝火了。那家长该怎么办呢?

    孩子考试粗心漏做题怎么办?

    1、错误收集法

    将孩子每次作业、考试因马虎做错的题都记录在案,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让孩子懂得粗心是一种糟糕的习惯。这有利于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这也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学会反向演算

    比如说孩子做一道除法题,可以用乘法题来演算,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思维局限在里面,因为毕竟孩子算过那道题,如果有细微之处出现错误,自己不觉察,可能演算的时候还是依照思维定式,继续错误。而反向的运算法,就会让孩子重新思考一遍这个题目,自然也就上了双保险一样了。

    3、集中注意力

    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4、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人们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会比较重视,造成大脑思绪不易受到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思绪容易受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所以,重视任何问题,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5、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孩子在做作业、考试中出现不认真审题、漏题的现象,是因为孩子贪快想敷衍了事,在题目还没有看清楚之前就急着答题,这一题还没有写完就想做下一题。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端正孩子对学习态度,告诉孩子做作业、考试不是应付,都应该认真对待,如果孩子始终不改,可以让孩子承担粗心导致的后果。

    孩子粗心的表现:

    ① 注意力不集中;

    ② 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③ 缺乏精加工;

    ④ 思维能力问题造成的审题不明;

    ⑤ 概念模糊;

    ⑥ 生活习惯失当。

    孩子考试粗心漏做题的原因:

    1、学习习惯不好,写作业的时候不认真,比如:不认真审题,懒得打草稿,不列提纲,写完作业也不检查,你说孩子考试能不丢分吗?

    2、做题时的心态,如果说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经常对孩子发火,孩子受到你的情绪感染,孩子也是浮躁、易怒的,他在做题目时,思维一定是混乱的,错误率自然也会提高。

    3、缺少练习,眼高手低。这点很容易理解,孩子学完一章的知识,如果不进行练习,我保证7天以后,孩子忘的基本上差不多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的记忆曲线。

    有不少孩子上课听老师讲的时候觉得很容易,感觉自己都学会了。还有一些孩子喜欢上先修班,提前把下学期的知识都学一遍,于是回到学校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让做的练习都不屑一顾。这就导致考试的时候,发现原来自己做和看老师做完全不是一回事。最后掉进了眼高手低的坑。

    2024-05-09 查看全文
  • 马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在孩子长大以后,马虎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工作。许多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觉得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等孩子真的因为这个小毛病铸成大错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第三、改善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的原因:

    原因一:心理素质较差。

    心理素质不佳的孩子,遇到考试就容易紧张激动,有时爱发脾气,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孩子自信沉稳,这些都是心理表现。平时学得好,到了考试就考不好,就是受心理影响。

    原因二:学习习惯不好。

    平时学习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如做计算题时,在草稿纸上乱写乱涂,没有条理性,最后计算出来的答案还找不到。这些也是造成考试粗心的重要因素。

    原因三:家长错误的养育方式。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生活喜欢的培养,其实学习上的细心和生活中的习惯是分不开的。那些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粗心。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的影响:

    影响一:把握不住应有的机会。

    粗心大意会使得你错过很多应该属于你的机会。就拿高考来举例,高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说因为马虎粗心写错了一个字或者忘记写一个小数点,可能就会去不成心仪的学校。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因为马虎而造成了公司的损失,那后果将会不可估量。

    影响二:学习成绩下滑。

    孩子“粗心大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仔细,就会导致错误,而神奇的是一般孩子记错误的答案都会比较牢固,这就会使孩子的分数下滑,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自信心也会渐渐崩塌。

    影响三:没有担当。

    一般马虎粗心的孩子,都有一种哪怕我做错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心理,这样就会让他们变得没有责任心,随着年龄的长大,也就会变得没有担当。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这样的心理也会对他们的事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男孩子,作为未来自己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责任心,家庭将很难幸福。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做题以及考试当中,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题做错,成绩自然也不好。老师和家长也为孩子感到可惜,毕竟分数可以更高一些,在大考当中,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审题马虎的坏习惯呢?

    孩子不认真审题老是粗心怎么办?

    1、集中注意力

    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儿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久而久之,儿童便开始毛毛躁躁,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在儿童学习时给他们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2、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好多孩子在做阅读理解和数学应用题时容易理解错题目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加强孩子咬文嚼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3、教孩子学会总结粗心原因与积极的自我暗示

    如果孩子认真总结自己粗心马虎的地方会发现,粗心马虎的原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比如您说的审题粗心,如果孩子每天在做题前都会在心里提醒自己:我审题粗心,需要认真审题。如果孩子能做到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粗心就很容易改正。

    4、让孩子养成自查的习惯

    每次做完作业,告诉孩子,你先要自己检查一遍,要认真的检查,确认没有错误了,再拿给家长检查。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作业的责任心,更能让孩子通过检查作业,再梳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增加孩子的认真度。作业本来就是孩子的工作和任务,家长要给孩子自主权,不能过度的代劳,不然容易增加孩子的惰性。

    5、给孩子准备错题集

    错题最能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把不懂的题目弄懂是学习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粗心的孩子最大的毛病,不是学习能力比别人差,而是他们不会反思。对于做错的题目,他们常常不屑一顾,看一眼就过去,压根不会去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在这种题目上丢分,这才导致他们反复地在同一类问题上出错。

    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集,强制性要求孩子将错题记录在上面,并且定期抽查,用收集的错题给孩子出一张试卷,检测孩子是否将这些知识掌握。这样的学习模式能让孩子学会查漏补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夯实基础,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孩子不认真审题老是粗心的原因:

    1、图快,凭感觉理解题目

    在很多孩子的观念里,“快点”是很重要的事情,快点完成作业、快点起床、快点吃饭……虽然每次叫孩子快点,他们还是慢吞吞的,但是“快点”这个词汇和价值观已经深入他们的脑海里,结果就是变得没有耐心、急躁。

    2、图方便,不审题,不复核

    这是一个孩子责任心的问题。孩子知道完成任务很重要,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执行力,但是对结果的对错却不是很上心,只要求大差不差可以过关就行了。而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往往比较容易原谅孩子,认为孩子已经做了,比起那些做都不愿做的孩子好多了。

    久而久之,孩子对结果的责任心就建立不起来了,或者慢慢就涣散了,认为自己做了就是尽到了责任,至于结果对不对那就交给他人来处理。这样的孩子在做题时,不习惯审题,而且也不会想着做好后去复核。

    3、态度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

    4、性格问题

    有些孩子是急皮气,干什么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

    5、熟练程度上的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研究表明一,对习题特别生不易马虎,因为还不会呢,特别小心仔细。对习题非常熟练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也不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的,就是因为太熟了,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可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的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

    2024-05-08 查看全文
  • 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这时发现孩子做题粗心大意,未必是件坏事。只要家长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认真细心?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

    很多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意,要么看不懂题目的意思,要么误解了题目的意思。有些孩子是因为识字量太少,还有的孩子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读题,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审题。

    2、培养孩子的自查习惯。

    为了降低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发生几率,要从孩子上一年级起就引导其养成自查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必须自己检查题目的准确率。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发现错误,家长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审题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做才能避免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

    3、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老师每天留的作业,都是对当天讲授的知识的巩固和检验,引导孩子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把每一次作业当做考试,把考试当做作业。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2、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将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

    3、责任心不强。

    还有一种错误是孩子的责任心欠缺,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孩子做事马虎、粗心。例如小刚脑子很好,但做事有头无尾,写作业经常写了一半就掉链子,要么漏,要么少写,学习中出现这样的所谓粗心现象,实际上正是孩子责任性不强的一种表现。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危害:

    1、影响成绩。

    父母根据孩子的考试或家庭作业来判断出孩子是否粗心,面对琐碎的学习任务,孩子容易犯一些“不应犯”的错误。许多父母和老师将孩子的类似错误归因于他们的粗心。一旦孩子变得“粗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业成绩下降,考试中许多不该失去的分数就会丢失。

    2、总为犯错找借口。

    尽管许多父母为孩子的粗心大意,潜意识和日常表达感到头疼。但在孩子眼里,并不觉得粗心是个大问题,甚至在犯错后也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原因。

    3、注意力不集中。

    父母的初衷是提醒孩子不要粗心大意,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粗心评估会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时更加不专心,并且会出现更多“粗心”的问题。

    2024-05-07 查看全文
  • 我家孩子以前做作业的时候,也特别粗心大意,很多题目原本会写,但因为看错数字,总是写错。我也因此吼过孩子好几次,但发现,越吼孩子,孩子反而越着急,也就越粗心。面对孩子粗心大意的问题时,我们千万要保持耐心,不能着急。

    孩子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人们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会比较重视,造成大脑思绪不易受到干扰,因而不易出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思绪容易受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所以,重视任何问题,就不会马虎,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孩子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的原因:

    原因一:孩子缺少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也许是因为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孩子的兴趣活动比较多,家长安排的作业比较多,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好好检查作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检查的坏习惯。检查作业也是做作业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孩子却不引起重视。

    原因二:孩子个性比较浮躁,安静不下来。

    或是只能保持片刻的安静。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总是在一边读题目的时候,一边想象,把很多题目想象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原因三:孩子平时缺少对于细节的关注。

    很多时候,家长不会告诉孩子事物的区别,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孩子发现菠菜和蓬篙菜是一样的,妈妈就会直接说这是菠菜,这是蓬篙菜,而不是鼓励孩子让他发现这两者的不同,菠菜的叶子什么形状,蓬篙菜的叶子什么手感等。这就错过了孩子发现细节的训练。

    孩子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的危害:

    危害一: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写作业马虎的孩子,做其他事也往往粗心大意。这种粗心大意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孩子和其他人交往的生活。孩子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一旦这种性格养成就很难改正。

    危害二: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绩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孩子是否聪明,或者是否用功,还在于孩子是否认真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小学,还能影响到初中,高中以及以后的生活。

    危害三: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自卑。

    粗心大意本身是一种心理素质不佳的体现,而长期的写作业粗心大意,不仅会让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也会让孩子慢慢觉得自己很笨,或者“不是学习的料”,逐渐失去自信,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长期的马虎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不利于他健康发展。

    2024-05-07 查看全文
  •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惹他不高兴了,就摔东西,跺脚,说脏话,可不知道有时候孩子的坏脾气都是跟家长学的,家长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导致孩子也学会了坏脾气,所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对待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1、认可孩子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认同孩子情绪的产生,并且给予孩子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不压制孩子的不良情绪挥发,人都有宣泄情绪的权利,孩子亦是如此,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情绪的表达,口头上的阻止并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不良情绪的积压,最好的方式便是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且进行引导。

    2、转移孩子注意力,教会孩子合理的发泄坏情绪

    孩子脾气暴躁,这说明孩子不会合理的释放坏情绪。作为家长我可以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再教会孩子一些合理发泄坏情绪的方法,比如:和孩子一起跑步,通过运动来解压;引导孩子通过大声叫喊来释放压力;借个肩膀,让孩子靠一靠,痛痛快快的哭一场也是一种好方法;做孩子的忠实的倾听者;建议孩子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坏情绪发泄出来!

    3、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家长教给孩子正确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而非是做情绪的奴隶。孩子学会了正确识别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给予安抚,那么自然也就改变了脾气暴躁的毛病。

    4、重视孩子的品行修养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其品行修养的教育。一个知识水平很高,但品行修养却很差的人,对他人和社会的隐患危害会更大。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德行发展,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让孩子懂得对待父母要感恩回报、孝敬尊重、理解敬畏,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5、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如果父母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有暴脾气也会没地方发。

    孩子为什么脾气暴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不理解自己,感觉自己深受家人的排斥。家长是要有家长的威信,但是适当的时候还是应该跟孩子打成一片的。如果家长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负担,总觉得父母对自己处处不满意。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1、父母的教育方式欠妥

    过分溺爱也可能导致孩子爱发脾气。当孩子偶然发脾气时,父母可能因为孩子还小,发脾气的小模样很可爱而表现出某种欣赏的态度,那么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不仅得不到遏制,反而会因此滋长,形成恶性循环。

    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会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一旦某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便会大哭大闹,父母往往在疼爱孩子的心情中败下阵来,从而更加助长了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习惯。

    2、父母的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做事、做人经常模仿父母,如果父母的脾气很坏,经常大发雷霆、争吵,孩子有样学样,性格和脾气也会变的非常坏。记得身边一个同事告诉我,他们在初中、高中时候经常打架,打架最多的那些人,基本上是父母经常打骂他们。

    3、抗压力差,遭受挫折时

    有的孩子非常脆弱,没有抗压性,一旦遇到自己完不成或无法克服的困难就会退缩。比如在玩汽车,如果车轮胎坏了走不了,反复试几次后他就会开始摔车子;玩积木,如果反复几次搭不起来,他就会全部推倒了,喊着不搭了。这样的孩子需要接受挫折教育。

    2024-04-2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