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490

  • 进入叛逆期的女孩子往往更加敏感,情绪起伏也比较大。叛逆期的女孩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不喜欢听从家长的“命令”。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吻和态度,只要让女孩感受到了尊重和爱,教育的效果一定不会差。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女孩子才是正确的?

    1、不要与孩子对立。

    叛逆期的孩子都会有不同于家长的想法,家长不要与孩子对立,尽量与孩子站在一起,如果有分歧可以尽量沟通,相信自己教育长大的孩子是一个讲道理的孩子。

    2、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女孩子一般都会比较乖巧听话的,当你发现她突然不愿意听你的唠叨了,比较渴望独立了,那么说明她有逆反心理了。家长这时候需要理解自己的孩子,当她做错事情的时候需要体谅她而不是打骂她。父母都是过来人,知道孩子会出现叛逆,所以你需要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各种问题的。

    3、适当体谅,适度满足。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是想快点摆脱父母的,他们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需要马上否定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将心比心,多想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她会很难独立和成长的。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一下,孩子有什么愿望可以适当满足她。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女孩子是错误的?

    1、发脾气,孩子最害怕的管教方式。

    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所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孩子在充满吼叫与暴力的环境下成长,要么就变得非常懦弱、胆小、内向,要么就变得同样粗暴,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性格扭曲。越小的孩子,受到影响越长久,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2、刻意感动,孩子最痛苦的管教方式。

    为什么说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最痛苦,原因就在于感动的背后是内疚、自责。有些家长很喜欢说“你对得起妈妈吗?”这句话让孩子会感觉所有不好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从而在心理产生了自责,而这种心理会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背负这种心态成长,她会痛苦一生。

    3、讲道理,孩子最反感的管教方式。

    很多父母都喜欢讲大道理,好像孩子就应该能听懂一样,说教式管教方式在孩子眼里就是妈妈不停的唠叨,孩子真的懂吗?家长不要自以为是,道理是自己悟出来的不是靠听。另外,家长所谓的讲道理听上去更像命令,哪个孩子会喜欢被命令呢?

    叛逆期的女孩子有哪些表现?

    1、不想和父母沟通。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自我独立意识增强,觉得家长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所以拒绝和家长沟通,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越是缺乏亲子沟通的孩子越容易叛逆。

    2、对父母的叮嘱感到厌烦。

    青春叛逆期的女孩子可能情绪起伏不定,所以就会厌烦家长的叮嘱,会觉得父母管的太多,自己失去了独立的空间,如果同一件事情,父母说了三遍以上,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3、情绪起伏不定,脾气暴躁。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所以就会经常和家长闹情绪,发脾气,喜欢用坏情绪来表达不满,并以此来和家长抗衡。

    2024-05-02 查看全文
  • 关于陪娃写作业,网上各种搞笑段子比比皆是,表面上看起来属于自黑式幽默,但背后也隐藏着家长面对不爱写作业的娃时的无力感,孩子为什么不爱写作业,只有分析对原因,找到有应对策略,才能共建和谐温馨的亲子氛围。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写作业?

    1、不要太急切。学习来不得激进,辅导讲求方法。不要短时间有超过孩子能力的要求,不要责备孩子的能力和态度,不能要求孩子立即理解,不能要求孩子全部解决,但求孩子有所了解和认同。

    2、对孩子要温柔。以理解孩子的思维来辅导孩子,可以指出问题但不要轻易指责孩子,可以严格但不能严厉无情,注重方法,关注孩子感受。

    3、注意了解孩子的学业基础和掌握水平。不了解这些,你和孩子就没有共同的知识语言,你的辅导也难以让孩子顺利接受。

    4、注意自己不要情绪失控。孩子学习上有不足,才需要家长辅导,因此无论有任何问题,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说孩子笨,其实还是自己不行,没有好方法让孩子理解和接受,不能帮助孩子,不只是学习问题,也包括给孩子信心和快乐。不是吗?

    5、不要代写。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太小,舍不得孩子太苦、太累,或者怕孩子做不好挨老师批评,所以总爱替孩子完成作业。小学是孩子打基础的时候,这种代写使得孩子完全没有得到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他的基础就会被逐渐削弱。

    6、不要聊天、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平衡“为什么大人都在玩就我要写作业”,这样的心理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的不利,他会想着快点完成作业应付了事,然后跟大人一样玩。

    7、注意多夸奖少批评。没有人愿意被批评,所有人都愿意被夸奖,夸奖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当然,夸奖是要有原则的,有好的行为夸行为,没好的行为夸努力,努力不够的夸态度,态度不足的夸进步。反之,批评也是有技巧的,最好的方式是,先大方面夸奖再具体批评再认同孩子最后提出改正要求。

    8、不能越俎代庖。永远只承担教育和引导的角色,让孩子自己承担学习责任。也只有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成长和进步才会真正发生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原因:

    1、在校压力大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毕竟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跟老师的绩效挂钩,老师也不敢松懈。孩子一天在学校要待上8个小时,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对小小的他们来说,要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好不容易盼到放学,可回家后还有一大堆作业,孩子本能地抗拒着祖业,能拖延就拖延。

    2、缺乏兴趣

    学校之所以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作业,其实这是一个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及时复习才能让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所以,这个作业啊,还得写。但是问题来了,这个作业的形式,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够,不是抄写就是各种练习册,孩子周围比写作业好玩儿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作业不是足够有趣,孩子的精力很难集中。

    3、课外班太多

    现在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怕孩子落后,给娃在外面还报了各种补习班,补习班为了让家长看到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布置作业,对孩子来说,学校的作业已经够多了,还要应付课外班的作业,久而久之,孩子看到作业就恼火,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024-04-27 查看全文
  •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三观能和自己一致,毕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生活。但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灵魂,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可能与父母三观完全一致。父母要做的只是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当孩子坚持自己的做法时,只要对他自己和他人无伤害,还是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处理方式。

    如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1、让孩子保持乐观

    孩子是否积极乐观,和家庭环境、爸妈的关系融洽度、是否有健康的爱好都有很大关系。如果情绪都正面乐观,他的喜好和追求就不会只有物质享受了。

    2、不要溺爱孩子

    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千依百顺,很容量生成攀比心理。

    3、家长要以身作则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变得消极,并产生攀比心理;大人之间也不要比较,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4、观察孩子的朋友

    如果孩子的朋友大多数都热衷于经济攀比,而孩子又比不过他人,就很容易对家长产生怨恨。盂母三迁,为的就是让孩子“近朱者赤”。如果孩子的朋友们都乐于学习并相互交流,那么孩子自然也会为了融入其中而乐于学习。

    5、给孩子好的人生启迪

    每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都是经历千辛万苦、千锤百炼的磨炼才形成的,他们的事迹足以让世人铭记,因此,孩子在阅读这些知识时,可以学到一些人生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勤于思考,经常自我反省,自己是否也能效仿自己的偶像呢,能起到好的人生启迪。

    6、养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就像存入银行的一笔巨款,可以给孩子带来用之不尽的丰富利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从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中来体现和叠加的。想帮助孩子树立起我们认为正确的三观就要在孩子面前经常表达我们对各事的态度,多与孩子交流。

    7、循循善诱

    孩子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那么就应该让孩子和好孩子做朋友,互相增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积累呢主要是知识的积累。

    2024-04-27 查看全文
  • 金钱对我们的生活固然重要,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健康、爱情、友情、亲情等这些东西,要远比金钱更重要的多,以免孩子将来在金钱的森林中迷失了方向,甚至伤及亲人或者自己。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1、作为妈妈,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你看爸爸为什么常常不在家,因为钱是不容易赚的,我们不能随便花,而且用钱要做计划,要先想一想,否则你要用的时候,没有钱是很痛苦的。小时候不能够乱花钱,小时候不能够拿家事来赚钱,这都是最基本的概念。父母可以每天给孩子固定数目的钱,但他回来要跟你讲做什么用了。从小培养孩子对金钱有一个初步的价值观,然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阶段性地去培养他正确的金钱观念,这在家庭中完全可以做到。

    2、随着孩子长大,一定要他提出用钱的计划,你才可以给他,而不是说家里有钱,随时可以拿。人,一定要知道金钱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这样,你就在慢慢培养一个可以让子女终身受用的理财原则。所谓终身受用的理财原则,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而已: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3、一定告诫孩子只能赚取合理的钱,孩子长大了,进入社会以后,你要告诉他,义跟利是合在一起的,不义之财绝对不要,义之财不能不要。义,其实就是合理。合理的钱,一定要赚;不合理的钱,再多也不要。千万记住,一个人要赚合理的钱,而不是那一句非常可怕的话——只要合法,什么钱都可以赚。这种人是没有良心的。

    4、让孩子理解金钱的感觉。有时候,孩子还小可能并不能理解钱的价值,他们可能知道多少钱可以买多少零食,但是当面值大的时候他们就并不知道它到底价值多少,这时就需要家长做耐心的讲解,比如上一节一小时的钢琴课是200元,如果去超市买你喜欢吃的零食的话可以买多少,这样他们就会更好的理解。

    5、让孩子定期存钱。家长要给宝宝们养成定期存钱的习惯、给宝宝准备一个他自己喜欢的储蓄罐。每个星期让孩子将剩下的零花钱存到储蓄罐里。当宝宝过生日或者其他节日的时候也鼓励他存一些钱进储蓄罐、要让他们明白积少成多是什么,让孩子学会存钱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

    6、与孩子一起记录开支。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记录生活开支,并且在购物过程中给他们分析,就像买一支钢笔,选择什么价位,什么品牌,什么型号,并把它们不同品牌或不同型号的优点缺点告诉他们并进行分析。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家长可以从旁教会孩子结合家庭经济能力来衡量。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孩子的金钱观、还会让他们知道钱怎样使用才得当。

    2024-04-27 查看全文
  • 想要孩子能够拥有更良好的人格发展,那么父母们就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意,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成长过程,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支持和安慰,当孩子成功胜利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平等地和孩子分享喜悦。

    如何对孩子正确的教育?

    1、锻炼孩子良好的自律性

    很多家长都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能够拥有优秀的成绩,既能够弹琴又能够作画,并且又懂礼貌会做事,而在这其中,自律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自律性好的孩子懂得自我约束,不会过分的放纵自己,而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良好的自律性还能赋予孩子更高的专注度。

    自律虽然和性格特点挂钩,活泼好动的孩子自律性会比内向安静的孩子差,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改正的。家长们就要教会孩子在平时做正经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专注,不能够三心二意,而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孩子规律做事,不妨为孩子做好每日的计划,然后让孩子自己按照计划完成每日任务,从中锻炼孩子的自律性。

    2、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都会出现一些性格上的问题,比如自卑偏执、叛逆自我,甚至会跟自己的父母吵架冷战,走上不良道路。

    3、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4、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5、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6、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2024-04-22 查看全文
  • 很多“熊孩子”、“坏孩子”的出现,其实都是父母毫无章法的教育方式所导致的。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才是影响他们性格和人生的关键所在。当然,大多数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缺乏经验很正常,所以就更需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式?

    1、父母应该给出孩子更多的选择。

    很多家长面对犯错的孩子,会直接告诉孩子“你不应该那样,应该这样”,会给出孩子在一个自己认为对的处理方式,要求孩子必须照办。但实际上,孩子不一定会认可这个家长认为唯一正确的方法。老师认为,家长可以试着给出多个正确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选,孩子一旦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就会更容易接受。

    2、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父母创造机会让孩子“自食恶果”。

    有时候再怎么打骂,孩子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会认为父母在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让孩子更不好管。老师的观点是,在保证孩子足够安全,以及不会产生真正恶果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做错事的后果,当孩子身临其境体验到了,就会知道犯错的成本。

    4、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5、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孩子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孩子阅读的内容,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6、用心聆听,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没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更容易表达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了。如果父母能够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进一步用心听,在孩子跟你诉说时能够停下手边正在忙的工作,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和你分享一些小秘密小心事的。所以父母要学会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去了解他们的真实世界,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024-04-20 查看全文
  • 从孩子成长规律来看,一年级(6岁左右)正是打基础的好时候,一定要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要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有动手的习惯。培养孩子从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动手做家务的能力。比如说写作业,一定得让她自主学习,保持桌面干净整洁,写作业时一定要专注,坐姿要正确,握笔姿势要正确,做完作业以后要自己检查作业。

    如何教育一年级孩子才是正确的?

    1、平时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那的反映。家长的品行端正,耳濡目染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端正的。

    2、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3、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4、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5、表扬为主,惩戒为辅。根据小孩子好胜心理,多表扬、鼓励。当孩子做出违反原则的行为,就要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让孩子经受一点挫折,明白做错事就要承担责任。

    6、注意培养各种行为习惯。特别要培养学习习惯(专心做事、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学会倾听等)、劳动习惯、讲究文明礼貌。

    7、多陪陪孩子,跟他一起阅读,为他讲故事,引导他思考一些问题:故事中的、生活中的都可以,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习惯了。

    8、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作为家长,我们要经常陪孩子玩耍、锻炼、聊天,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秉赋。这一点特别重要,事关孩子一生的成长。我们早一点发现他的兴趣、特长、秉赋,循序渐进的开发,就会让孩子少走弯路,成就孩子的人生。

    2024-03-2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