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敏感的小孩子如何教育

敏感的小孩子如何教育

572

  • 在平日里要多和孩子相处,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动态和情绪,满足孩子的关注和爱的需求。敏感的孩子通常内心都是十分脆弱的,所以家长们在针对教育敏感的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

    敏感的小孩子如何教育?

    1、让孩子把所受的委屈和不快宣泄出来

    此时,只要孩子的言行不过分,父母就应该接受,并允许孩子适度哭闹。之后,好好安慰孩子,设法使他们的情绪在爆发后逐渐恢复平复。但安抚孩子并不等同于无条件顺从孩子。此时,父母如果毫无原则的一味迁就孩子,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等孩子的情绪平静后,父母可让孩子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孩子主动述说,当他们提及自己的感受时,鼓励其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仔细聆听后,父母应心平气和地从其他人的角度设置几个问题问孩子,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提高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主动内化教育要求,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循环。所以,作为父母,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好要及时鼓励,多鼓励,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之心。

    4、引导孩子多进行运动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有助于消除压力,排解心中郁闷;体育锻炼也可以陶治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小孩敏感的原因:

    1、其实每一个敏感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卑。自卑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就会对外界不信任,对外界的人、事、物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变得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总是认为自己处于危险之中,总是怕得罪他人,担心自己做错事情,让自己长期的处于这种紧张压力之中,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孩子的焦虑,让他更加的敏感脆弱。

    2、家庭环境影响,家长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造成影响,许多孩子的“高敏感”、“玻璃心”都与其父母日常生活中的教养方式有关。

    3、孩子敏感也许与家长的性格敏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说家长的性格如何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的,如果家长的性格属于比较敏感的,那么孩子的性格也可能会变的很敏感。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所致,如果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出现一些念头,那么对于孩子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一个影响的。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过分的苛责,有时候极端的一些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性格变的异常的敏感。

    2024-02-11 查看全文
  • 在大人溺爱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而且欠缺换位思考的能力,性格自私,一不顺心就歇斯底里,认为父母肯定会放纵自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不讨人喜欢,未来进入社会,也会被人排斥。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如何教育?

    1、家长不能“以暴制暴”。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

    2、允许孩子发脾气,找到导火索并解决。

    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必然有原因。 “脾气”可能是孩子在向大人发出的信号,他们在表达不满或者伤心的情绪。在孩子们不能成熟地处理情绪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先把情绪释放出来,接纳孩子的情绪。

    3、让孩子分辨情绪。

    有些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并不是无理取闹,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这种发泄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去教会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绪,哪一些是负面情绪哪些是正面的,等到孩子认识到情绪之后,就可以逐渐的管控着自己的情绪。

    4、温和而坚定地和孩子对话。

    孩子情绪如狂风暴雨,家长则应先律己,控制好情绪,温和地询问孩子怎么了,并尝试带领孩子寻找原因,耐心跟孩子对话。

    5、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并排解。

    父母不要制止压抑孩子的情绪,要教会孩子用简单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不是用摔东西等肢体动作。如果情绪很激烈,要用不伤人不伤己的方式宣泄,比如跑步、听音乐或者吃一顿美食。

    6、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

    让孩子脾气过了之后,于孩子谈谈心,让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怎样理智的来驾驭感情。平时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也应主动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孩子怎么闹都不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都是讲道理的,无理在怎么胡闹发脾气都是不行的。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的原因:

    在寻求关注。

    好好的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有时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重视自己。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那他不会说话吗,非要这样?”要知道,在亲子关系不是那么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心里有事情是不会告诉父母的,因为害怕被父母指责、打骂和不理解。

    要挟父母。

    对父母来说,孩子发脾气、叛逆是一种威胁。或许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无力感,比如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他不听开始发脾气,父母很容易就此妥协。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关于孩子早恋问题,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早恋的原因及影响,最重要的是孩子恋爱的出发点。只有从根本出发,才能正确劝导孩子早恋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恋爱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但是作为学生来说,学业才是重要的事,家长可以看看以下的内容。

    小孩子有早恋家长该如何教育

    1、用平常心去面对  

    对于孩子早恋,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们自己也是从这个时期过来的,谁的心里没有过美好的向往呢?你没有过初恋吗?只不过你的初恋很隐蔽罢了。但说实在的,初恋应该是最美好的,也是我们一生的记忆。

    2、要给孩子讲清后果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想太多的事情。他们只是在生理成长的作用下,凭着好奇心去做事。但处在这个时期的人是不可能自拔的。所以做家长的要和孩子说清这么做的后果,但坚决不要威胁。那样你只能让孩子感到在你这得不到温暖,这样他也只能去找他的恋爱对象。最后是适得其反。

    3、不要粗暴的对待早恋的孩子  

    孩子的发育有早有晚。发育早的孩子在上初中时就有可能早恋。这也是很正常的生理发育。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及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不要一发现孩子早恋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给自己丢脸了等等。于是就对孩子横加干涉,或动用武力威胁孩子。

    4、不要太严肃  

    家长在同孩子谈这个事的时候不要如临大敌似的。要很轻松的去说,甚至可以在孩子高兴时跟他开个玩笑,把类似的事情说了。这样,孩子也不会太紧张,对你会很配合。其实我们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那就先调整好我们自己的心态吧。

    5、引导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要知道,恋爱本身肯定是无害的,一次健康的爱情,让人受益终生。但是青少年们在身心发育不成熟,并且缺乏教育和引导的情况下,过早地开始恋爱,是有害的。尽管那些陷人早恋状的中学生会觉得自己对待爱情是非常忠贞的、严肃的、认真的,不是随便玩儿的,但是他们年纪尚浅,对什么叫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什么都不知道。

    家长如何防止孩子早恋

    1、认识早恋危害

    要防止孩子发生早恋的现象,就应该先让孩子了解早恋会带来的种种危害。早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严重干扰学习与生活,孩子每天都在想着那个喜欢的异性,就会令自己没心思去学习,甚至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上课时就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上课,听课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也会跟着变差。因此,认识了早恋对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威胁,提高孩子的警惕,才能让孩子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2、熄灭爱情火把

    爱情的建立是两个人的一厢情愿,爱情的结束也需要双方的同意。要结束一段感情就要以坚定的意志来斩断恋情。斩断双方之间的感情,就像温水煮青蛙,可以在恰当的谈话中,将早恋的好处以及危害一一将给孩子听,同时要告诉孩子早恋对学习带来很重的危害,劝导孩子结束爱情,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业与生活中,这样更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3、培养兴趣爱好

    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培养个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谈一些文学名著、哲理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这样,心胸和视野就会开阔,抱负就会远大,就会焕发出勃勃朝气,永远前进。

    2024-05-06 查看全文
  • 作为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让他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将来能够独立,更加优秀。然而,优秀的孩子从来不是横空出世,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这个“因”就是父母。一个能够取得成就的人,百分之二十取决于后天努力,百分之八十取决于父母教导。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家长如何教育小孩子?

    1、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批评惩罚

    批评惩罚时,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3、实际锻炼

    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提出具体要求,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4、学习是捷径,但不是唯一的路

    每对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长大后能出人头地,但每个人的天生条件不一样,有些孩子天生智力平平,凭其多么努力但在学习上也未能一马当先,孩提时代是需要快乐成长的,只要他们努力了即可,谁又能说学习不好踏入社会后就一定会被淘汰呢?

    5、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孩子是否具有诚实的品格对他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经常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成人要以身作则。关注孩子的倾诉,因为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无条件的信任。

    6、每天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玩耍

    游戏时间是您的孩子坐在他的房间或活动区,玩益智玩具以在您的帮助下开发智力。虽然您可能很累,但请教您的孩子玩这些玩具,让他享受它们,这样他就会学会自己玩。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养育他们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养出一个优秀有能力的孩子并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孩子开心。

    7、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2024-04-10 查看全文
  • 每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偷钱,偷东西,但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就要让孩子接受严肃的教育,也许每个家长惩罚的方法不一样,但主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打骂并不能解决问题,父母要开动脑筋,用最好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9岁小孩子偷钱父母应该如何教育?

    1、沟通

    很多孩子拿钱只是单纯的想买东西,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不正确的,如果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家长要向孩子讲解,这是偷盗的行为,不是一个好孩子应该有的,并且强调不允许再有下一次。

    2、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偷钱,不要出手就对孩子打骂,或者随便就给孩子贴上小偷和贼的标签。要告诉孩子偷钱的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如果成年后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后果非常严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一定要改正。

    3、父母要了解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

    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如果孩子偷钱是父母造成的,那么父母要向孩子道歉并及时弥补自己的过错。如果孩子偷钱是源于他自己的错误认识,那么父母要帮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一起寻找改善的办法。最后,父母要向孩子表达出支持、鼓励和信任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他的偷钱行为有任何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让孩子明白,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想法时,他应该和父母好好沟通。

    4、父母要在这件事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明确告诉孩子,对于他的偷钱行为,父母是不接受、不认可的。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让父母觉得很震惊、很难过、很生气,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方式是不行的。并且,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他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消除侥幸心理。

    5、换位思考,了解自己的孩子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和孩子有同理心,从他能够接受的角度去引导。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只有己所欲、人所欲,才能施于人。家长换位思考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这样引导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6、严厉批评

    如果孩子明知这是错误的行为,还屡教不改,家长此时一定不能再心软,一定要严厉批评孩子,并且加以惩罚,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一定的代价。

    2024-04-04 查看全文
  • 家长也不用想得太糟糕,这并不代表他是个坏孩子。要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引导孩子远离小偷小摸。家长要适时地教育孩子,树立基本的道德意识和纪律,帮助他们战胜自己的欲望。

    小孩子偷东西该如何教育?

    1、让孩子归还物品和钱

    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别处拿的,事发后家长必须监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归还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须是当面还,不能偷偷地放回去,这样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

    2、先冷静,不要反应过度

    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还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与关心?

    3、家长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指导孩子正确消费和购物

    为了避免孩子随意偷拿别人的东西,家长必须要合理满足购物消费的需求,而这则需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引导孩子有计划去花钱。

    4、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5、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同样,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过我们对他的物品的尊重来体验到尊重感、界限感,进而才能够去尊重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

    6、留意孩子的物品

    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物品,如果是“来路不明”的,即使怀疑孩子说谎,也不要当场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长核查,家长不要轻易定性孩子“偷”,也不能对孩子拿别人东西视而不见。

    7、教孩子学会记理财帐,鼓励孩子学会计划花钱,诚信消费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财商”这个词,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对钱的管理与消费,以及怎样合理挣钱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孩子学会计划花钱,慢慢就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

    2024-04-04 查看全文
  • 父母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对他的一些无理要求,要果断的拒绝,要纠正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并不是所有的东西想要就必须要获得的。

    小孩子已成了惯偷该如何教育?

    1、重视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生活中多去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时、具体的去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客观的自我认识。

    2、一定要放松心态

    不要大惊小怪、过分紧张。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询问孩子的想法,并教给孩子正确、合理的方式,比如:“如果你需要用钱可以告诉妈妈。”

    3、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给孩子传递一种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一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里首先我们要教给孩子学会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然后就把权利教给他。

    4、不要上纲上线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不同于在社会上偷钱,两种行为有本质区别。孩子在家拿钱不存在损人利己的不良动机,也没有产生危害社会的破坏力。年龄小的孩子还没有物权意识,在他们看来,家里的钱与自己的钱是一回事。他们甚至分不清“偷”“拿”“借”的本质区别。如果家长上纲上线,孩子背上“小偷”这样沉重的罪名,会产生自卑、懦弱、破罐破摔等不良心理,还会出现社交障碍。

    小孩子已成了惯偷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金钱观

    比如父母经常对孩子哭穷,或者父母在平时交往中经常有一些类似占便宜的行为,再或者有的孩子根本对于金钱本身就没什么概念,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数字。

    2、物质欲得不到满足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或者零花钱太少,孩子想要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不管合理不合理都是视而不见,孩子的物质欲得不到满足就可能采取这种措施。

    3、 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

    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在同学间存在感也比较低,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生活经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那他可能通过偷钱或者其他过激的行为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分享钱、物来获得同学的尊重和好感。

    2024-04-0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