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490

  •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往往会遇到很多挫折,令大家很是苦恼。就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都是非常叛逆的,往往会做出一些令家长头疼的事情。这时,假如家长不能很好教育好孩子的话,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长该怎么办:

    一、父母亲自教育

    一些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或一些其他原因,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进行教育,这时很可能因为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再加上老人对其没有办法。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父母亲自教育才能让其有产生一种压迫感,别人对其教育是没有用的,说少了起不到作用,说重了还会让其记恨,所以只有父母才能约束住孩子。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很多要求在父母眼里是非常可笑的,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时,就会展现出不回应或直接拒绝,这时就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不尊重,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感到他的存在。我们要做的是及时与其沟通,让孩子感到一种关注观,和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他就不会在产生这种无理的要求。

    三、与平等的语气多和他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渴望家长对其的认可的,在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时,我们要用平等的语气与其交流,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不要用之前那种命令的语气,这样会让他产生反感。从而更加任性、暴躁,我们在与他交流时,一些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避免产生冲突,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在对其正确的引导,帮助他健康的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要面子的,假如他做错一件事情时,我们可以批评,但不能一直揪着这个话题不放,这样会让他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我们要把他当成朋友,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适当的时期多对他进行鼓励和关爱,让他感觉到父母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健康乐观的成长。

    2024-01-21 查看全文
  •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在沟通时建议做到以下三点:平等对话、换位思考、共同协作。平等对话就是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做孩子的朋友;换位思考是站在孩子那边,支持他,让他觉得你是他的朋友;共同协作则是很多事情你可以邀请他和你一起来做,不要怕被拒绝,作为朋友,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成为朋友。当他能和你共同完成很多东西,例如家务,例如外出,例如~久而久之,他就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想法和愿意听你的话。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办?

    1、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引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

    2、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

    3、重新审视你对孩子的那些要求、念叨的合理性:把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讲过一万遍的话,收藏起来。

    4、主动后撤,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高飞:与安全、健康无关的,尽量尊重孩子,鼓励、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

    5、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多协助、支持孩子:做一个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人。

    6、多听,少说。和孩子说话时,克制自己,用一句话代替一段话;用一个词代替一句话;甚至用一个手势动作代替一个词。话少了,自然就听得多,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少了时,才能够做到倾听孩子的话。

    7、给予足够的包容和信任。当事情发生时,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想法,试着去理解他,包容他,平心静气的和他讨论,怎么做应该更好?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与你亲近,而不能以父母的身份高高在上,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8、和孩子站在同一线上。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有个叛逆期,他们容易早恋,当家长对这种现象表现出10分排斥时,孩子往往越不听话。孩子的叛逆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看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以及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的处理态度,有时候从自己身上去反省,效果会更显著。

    孩子有逆反心理的表现:

    1、否定意识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会对一些法则条例有一定的不认同,一定的反对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认知了,开始会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一个想法和意见了。

    2、对抗性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3、冷漠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我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情况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可以使他们动情。

    4、喜欢推卸责任

    孩子在叛逆期会经常犯错误,而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被家长逮个正着,但孩子还是会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孩子变得喜欢推卸责任,不想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而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举动,会更加生气,无法心平气和去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变得更加叛逆,进入死循环当中。

    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原因:

    1、学校环境

    学校的压力和环境也是孩子叛逆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孩子面临着学业上的困难、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或者受到欺凌等问题困扰,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上学和反抗的行为。

    2、社交影响

    与同龄人的关系对孩子的发展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孩子处于不良的社交圈子中,受到负面的影响,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叛逆行为。

    3、紧张的日常生活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家长的工作和家庭责任等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困惑。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叛逆行为,以表达他们的挫折和不满情绪。

    2024-01-09 查看全文
  • 厌学叛逆是谁都不希望遇到的情况,不过在这个时候不要着急,而且着急也没用。不如坐下来跟孩子推心置腹地好好谈一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再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怎么办?

    1.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建立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成为一种朋友式的交流方式。

    2. 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关注孩子日常的感受、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关心。

    3. 学会倾听孩子。倾听是与孩子重新构建良好亲子关系最佳途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好了,孩子才愿意与父母合作解决问题。对抗的关系,只能让问题越来越糟糕;合作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向。

    4. 建立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给予孩子合适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5. 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造追求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

    6. 给孩子反馈和正面激励。在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或者有进步时,及时给予反馈和正面激励,可以激发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性。

    孩子有逆反心理厌学的原因:

    1、家庭问题

    很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个共同特点: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异,并重新组建新的关系和家庭。孩子会出现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要么就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之间关系不恰,经常发生矛盾,甚至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长此以往,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

    2、青春期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青少年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3、看不到希望

    平日里用功学习,埋头苦学,但是学得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后面。这类学生还是常见的,他们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原因在于对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客观,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孩子有逆反心理厌学的表现:

    1、叛逆厌学,逆反心理强,视家长为仇敌。

    2、偏执,抵触爸爸妈妈、简单激动,情绪反应激烈,总是和家长唱反调。

    3、缺乏学习动力,孩子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会感到痛苦。他们可能不再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4、常常旷课、迟到,乃至逃学,多次挑战教师和家长的底线。

    5、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出现问题,不再是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了。

    2024-05-15 查看全文
  • 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出现叛逆行为等,比如高三的学生就是这样的状态,基本对于学习很反感,同时还会有很多焦躁的情绪,简直像一个刺猬。

    高三孩子逆反心理家长怎么办?

    1、放平心态,接纳叛逆情绪

    高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家长会因为孩子出现任何“风吹草动”而紧张焦虑,无形中会放大孩子的一举一动,对于孩子的叛逆行为也格外敏感。对此,我们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了解青春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该阶段普遍出现在12~18岁,出现叛逆期的诱因有很多,高三学业压力大,存在叛逆情绪很正常,我们要接受并尝试理解接纳孩子的变化。

    2、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由于这一阶段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不要太过于啰嗦,不要反复唠叨一个问题,避免引起孩子心里的反感。父母最好能够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彼此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加以正确的引导。

    3、缓解孩子压力

    高三孩子身上的压力也是蛮大的,也会导致孩子变的暴躁易怒,压力过大甚至会压垮孩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的发生。家长可以带孩子钓鱼、看风景、看看电影、唱唱歌、打打球之类的,通过这些方法缓解孩子心中的压力,帮助孩子更好的渡过叛逆期。

    高三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

    1、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和思想都变化了。可家长身体不长了,思想如果再不学习,不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做相应的教育调整,冲突和不顺心就来了。

    2、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是孩子叛逆的主要原因。孩子希望以我为中心,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于是处处跟父母作对,追求个性,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3、叛逆期因为缺乏沟通而造成亲子隔阂的家庭不在少数,因为缺乏沟通,家长会做出一些想当然的为了孩子好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孩子并不领情,他们不喜欢,但又不想跟父母说太多,于是亲子间的矛盾越积越多,孩子也会越来越叛逆。

    高三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顶撞父母

    不服从父母的管教,故意与父母的指教背道而驰。表现出感情冷漠的叛逆行为,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并且对父母的沟通表现的不耐烦。

    二、不遵守校规,开始厌学

    表现为不想在学校学习,甚至出现逃学行为。并且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学习等行为。

    2024-05-14 查看全文
  • 看似孩子只是因为背书这件事,才出现了逆反心理。但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家长没有掌握引导叛逆期孩子的方法,不知道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所以才导致亲子之间出现矛盾。家长如果想让叛逆期孩子心甘情愿的学习,就要找到沟通技巧。

    孩子不愿意背书产生逆反心理怎么办?

    1、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改变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把它们表达出来。我们要耐心,先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健谈温柔的父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成为热情友好的父母。

    2、讲明道理。要告诉他,知识的积累,必须要博闻强记,强记就是要背。初中生要考上好高中必须要取得好成绩,而初中知识绝大部分都是识记类,尤其是文科。不背书,意味着放弃。通过这些告诉小孩背书的重要,让他从主观上愿意去背。

    3、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们有时认为他们可能错了,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发号施令。学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好好相处,让孩子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你。

    4、制定合理的背书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背书计划,确保计划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并包含适当的休息时间和奖励机制。

    5、创意式背书。利用创意式学习方法,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6、告诉孩子背书的意义。很多孩子不喜欢背书,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背书有什么作用。很多孩子只是把背书当成完成老师的任务,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背书可以积累知识,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背书。

    孩子不愿意背书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孩子对背书这样刻板的行为缺乏兴趣,孩子正处在神经活跃,追求新鲜感的阶段,自然会对背书这样乏味的行为不感兴趣。其次是孩子对于课文的内容不够熟悉没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无法进行有意记忆,增强背书的效率,导致一篇课文反复机械记忆都没有成效,失去背书的动力。

    2、长期被逼迫完成背诵任务,让孩子非常反感背诵。当一个孩子对背诵产生畏难情绪后,但任务还是要照常完成,否则,在家里妈妈或爸爸不允许休息,到学校里老师还要检查背诵情况。就在这种双重监督之下,会让孩子慢慢反感背诵。

    3、由于没有家长专门培养孩子们背诵的技巧,才导致孩子们虽然投入背诵时间,但是背诵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孩子们来说,当发现自己努力在背但是却总记不住时,慢慢会产生自我怀疑。

    2024-05-09 查看全文
  • 不能只注重于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尤其是自卑心,自我评价很低而且怀疑自己的能力,长时间下去会丧失其斗志和意志力,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帮助树立自信心。

    孩子有自卑的心理怎么办?

    1、学会尊重孩子

    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长期下去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的性格非常自卑。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尊重孩子,而且要和他们进行充足的沟通机会。

    2、学会心理补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处与短板,而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过分放大了自己的缺点,因此家长希望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发光点的,不只是一昧的去贬低孩子,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多一些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借此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让他懂得正确看待自己的劣势,扬长补短,努力改进缺点,保持优点。

    3、把孩子装扮得更自信

    对于心理自卑的孩子,可以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体态入手,这是改变孩子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据国外最近的研究显示,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能够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重视教育他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抬头挺胸等等。

    4、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原因:

    1、对孩子过分苛求

    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会让孩子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2、包办代替

    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吃喝拉撒,以至于玩玩具、交朋友等细枝末节都面面俱到,甚至包办代替,不给孩子自己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就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在无形中产生自卑的心理。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表现:

    1. 孩子说话声音越来越小,低着头。

    2. 喜欢安静独处,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害怕与陌生人相处。

    3. 当有人来家里做客,总是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4. 不与小朋友玩耍总是低着头眼睛看别处。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当孩子处于一个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时,孩子的心理会发生一定得变化。比如出现虚荣心、攀比心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环境是控制不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也在变化,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人,孩子的世界观也就慢慢的形成了。请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

    1、规矩很重要

    现在很多家庭中,对孩子教育方面投入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金钱方面,孩子想要啥就有啥。但是各位家长在这么溺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孩子的金钱观教育不好的话,很容易会让孩子有攀比心的。所以关于孩子的金钱问题,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比如每个月能有多少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写出来要用在什么地方等。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很重要。

    2、沟通方法要正确

    孩子小时候花钱大手大脚是肯定的,因为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所以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了。而家长也不要一味地责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攀比心也会越来越严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沟通方式能让很多问题顺利解决。比如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或者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吃点苦之后就会明白,挣钱好难。

    3、父母应当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教育将决定孩子走什么路,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如此。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很关键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默默地影响着孩子。很多原因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攀比心也是如此,只要家长不要成天抱怨家里穷,或者说把奢侈品挂到嘴边,孩子也就不会对这方面有太多的需求了。

    4、进行多维度攀比

    要让孩子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世间的每一件事,都是多样性、多维度、差异性的,引导孩子去积极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最大可能去发扬优势和弥补不足。

    5、进行未来式攀比

    很多人攀比,一般都会以过去和当下为时间点进行攀比,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攀比方式。应该引导孩子以未来某个时间为时间点,用未来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进行未来式攀比,这样不但能树立孩子的自信,而且能够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有效的行为。

    6、家长不能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孩子的精神世界却变得贫瘠。之所以会这样,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孩子的需求,父母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对孩子倾注自己的关心和爱,这是无可厚非的。

    7、正确对待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人人都会有的心理,父母要正视这一点。家长注意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攀比心,不要一下子拒绝孩子,会让孩子心凉,感觉比较失落,做事情往往容易失去信心等等。要搞清楚孩子攀比心的起因。

    2024-05-0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