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把孩子关在门外好吗
1097
-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上除了要求学生探索整本书阅读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总体设定外,在具体阅读范围上设定了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专著的要求,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孩子读余华好吗?
当代作家不乏其人,余华是其中闪亮的一个。《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到八十年代约有60个年头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作为推荐给中学生必读的课外经典,《活着》很适合高中生阅读。
《活着》的简介:
1、《活着》是余华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首次发表在《收获》第6期“中篇小说”栏目;1993年11月,单行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经过作者余华的补充,使之成为12万字的长篇小说,同时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单行本,是余华创作的转型之作。
2、《活着》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命运起伏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人的命运的不可把握性和荒谬性。主人公福贵是个旧社会的败家子,滥赌丧尽家财后,以下半辈子的血泪来偿赎前半生的荒唐。小说的重心即是福贵回忆自己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在战争、动乱、灾难、疾病所造成的艰难岁月里见证了亲人相继死去。小说最后,孑然一身的福贵只有老牛为伴,而他还殷殷地以家人的名字唤着老牛。
3、《活着》揭示了福贵这样的普通人在面对难以抵御的苦难中不断遭受着命运对他的肆虐打击,却依然保持人性的美好,把一个时代的反省上升到人类抽象命运的普遍意义上,表现了余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典范之作,颇受读者关注,小说不仅在中国出版发行并且出版到越南、日本、法国、美国、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
《活着》的成书背景:
1、社会背景
中国90年代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结构快速调整,文化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大众话语权得到了提升,市民话语和知识分子个人话语互相渗透,反映在文学界就是大众文学得到飞速发展,属于精英文学的先锋小说不再为大众所热衷,作家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文学,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对现实生活予以积极的回应和自觉的思考,涌现了很多表现人们现实生活的作品。
余华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转变自己的创作方向,把自己对于时代和人民生存状态的反思写进作品《活着》中。
2、个人创作
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对文学解禁的时代”,随着诸多文学期刊的复刊以及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余华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外国经典小说;1988年余华参与了北京首届“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在学习中,他关注到了社会的变化和20世纪90年代的新潮思想,开始被动的改变自己之前的实验性小说文体写作方式。
面对众多的文学作品,余华博采众长,将许多作家的叙述技巧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成具有自身风格和特质的创作,比如卡夫卡的自由的叙述和川端康成对于细节的关注和描述,这些技巧都融进了《活着》的创作中。
余华的父母是医护人员,从小就在医院的环境里长大,住的宿舍楼对面就是太平间,他在童年时期经常接触死亡,这让余华早就没有了一般孩子对死亡的害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余华的生死意识,进而影响了余华的小说创作,使得余华在其作品中总不乏对各种死亡的叙述。
余华的创作受到心理紧张与现实关系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余华的创作都充满着愤怒和冷漠,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开始意识到作家应当以超然的眼光看待世界,作家的使命是向人们展示高尚。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余华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首歌启发了余华创作小说《活着》。
2024-05-31 查看全文 -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总想找一些什么办法来“修理”孩子。实际上,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对于孩子的叛逆,每个人或许都曾经历过,只是身为家长的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
初二孩子叛逆自己会好吗?
叛逆期的孩子经过正确引导会变好的。叛逆期最严重的时期是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荷尔蒙的旺盛分泌,会使他们的身体、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身体的发育快于心理的成熟,因此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而为之。这个时期的家长应该坐下来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让他感受到更多的理解、接纳、包容、尊重。
初二孩子叛逆怎么办?
1、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到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显然会排除他们不喜欢的东西,而现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所以不要指望让孩子因尊严和压迫而屈服。所以家长温柔对待孩子比冷漠和严厉更有效。
2、理解孩子
学会宽容 ,父母经常要求他们的孩子了解他们的父母并容忍他们的父母,但是他们不知道甚至是不太容忍孩子和容忍别人。家长是是孩子的榜样,对于他人的宽容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因此家长不仅要宽容孩子,还要宽容他人。
3、经常鼓励孩子
学会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不要使冲突加剧,不要忘记你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孩子的父母,不要过多地责怪孩子做什么。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这是认识和鼓励孩子行为的过程,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哪里做得好,因为什么被赞扬和鼓励。
4、不要打骂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该在打骂,或者采取冷漠的态度,而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对症解决问题。
5、学会适当放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随意为孩子着装。社交和爱好,多评论和管教,不要为他们做任何事情。在一定的原则下,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玩。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缩短与父母的关系,让孩子尽快学会独立,长大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6、不要过于苛刻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要过于苛刻,要懂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千万不能太啰嗦,不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作为家长要耐心的陪孩子度过叛逆期,尽量不要打骂,这样会让孩子起反抗心理。
2024-05-21 查看全文 -
叛逆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这个时期孩子会表现做出很多叛逆的行为,让家长特别头疼,但是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教育,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就会越来越好的。
初一叛逆期的孩子能随着时间越来越好吗?
1、叛逆的孩子不一定长大了就会依然叛逆。很多时候,孩子叛逆只不过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叛逆期而已。只要在这个叛逆期过去之后,孩子不会那样的不听话。而且会懂得反思自己,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条路,而且也是他们经历了之后才会慢慢成长的必要环节。
2、叛逆的孩子如果在叛逆期没有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正确引导,那么长大以后有可能会走上错误的道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忽略他人的感受,一意孤行,这样很可能会犯罪或者是生活不如意。
初一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
1、了解孩子叛逆期的特点
孩子进入到叛逆期,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会导致他们出现多种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逐渐成熟,比以往更有自我意识,但又不成熟到能理性地处理他们的情绪。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会不断挑战家长的权威。家长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以及正确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2、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初一的孩子已经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他们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的见解,同一件事物我们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并且要先听从他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样也会引起他们的叛逆情绪。和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讨论问题。发自内心地去思考他的需要,从孩子的想法中了解他们的价值观。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讨论,彼此的沟通就很轻松,双方都会受益匪浅。
3、疏通初中叛逆期的孩子
对待孩子的叛逆,不要一味地去堵,而是要一边堵,另一边疏通。如果父母一味地去打压孩子的一切活动,那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后无论父母说的对不对孩子只会一味地去反抗,这样的话对亲子之间的感情会很不利。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你不光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还要告诉他哪样做更好,在双方都满意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4、多给孩子一些支持
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出现叛逆的问题就一味的打击孩子、否定孩子,甚至跟自己的孩子出现矛盾、关系紧张等,而是要学会鼓励孩子积极的将自己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努力维护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尊重。也可以带孩子出去逛街、旅游、看电影、吃美食等,这些方法都能缓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增加友谊。
5、给孩子给予适度的爱
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励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初一孩子叛逆的表现:
一、性格变化
叛逆期儿童的性格变化是比较明显的,他们开始表现出好斗、暴躁、自私等特征。表现在父母眼中,孩子变得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常,缺乏自制力,不能自我约束,言行举止也较为放任。这种表现本质上是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过程,需要父母用心倾听并理解。
二、学习成绩下降
初一是中学的起点,对于一些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孩子,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这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沮丧。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传达给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难点和困难。
三、追求独立
在叛逆期,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想要做出自己的决策,减少父母的干涉和控制。经常有这样的局面,孩子开始试图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说在学校里做家务、自己独立地安排起床和睡觉时间等。父母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2024-05-19 查看全文 -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也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当中来了,但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很多父母怕孩子因为沉迷游戏而耽误了学习,所以对于游戏的态度往往是避之不及的。其实父母的这些想法有些绝对,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玩游戏对孩子好吗?
适度的玩游戏不仅没有危害还有好处,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学霸都有喜欢玩游戏的习惯,不一样的是他们能够控制自己欲望,能够适度游戏。关于游戏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 网络游戏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提高反应能力。
2. 在网络游戏上我们可以开阔视野,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控制。
3. 上网玩游戏让双手变得敏捷、提高打字水平和电脑知识的应用。
4. 网络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社交能力。
5. 有些网络游戏可以增添学习乐趣。
沉迷玩游戏的坏处:
1、游戏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游戏出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钱去买装备等。孩子会为了在游戏里有一席之地,不惜一切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给玩游戏,孩子的美好时光都会被玩游戏占据。
2、沉迷游戏导致社会功能弱化
孩子因为长期沉迷高度自由的虚拟世界,在现实中就会放纵自己的行为。比如在游戏里可以说任何话,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负责。但现实就不一样了,孩子会有可能觉得被限制住,不愿意和人交流。时间久了,现实生活会让孩子无法适应。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对现实的逃避。
3、性格变化
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往往脾气暴躁,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暴怒等情况,在和人相处时也会很容易发火,时间长了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影响。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玩游戏?
与孩子一起制定允许游戏的制定规则和底线。比如周末,在做完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玩一个小时,最好将它们落实到纸上,双方郑重其事签上自己的名字。家长要监督,态度要始终如一。不能心情好的时候让他尽情用,心情不好时坚决禁止;也不能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放开管理的界限。
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打游戏时,拿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让孩子认为你是他的伙伴,而不是对立面。沉迷游戏的孩子多数在现实生活中缺少陪伴,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认同,而在游戏中他可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2024-05-09 查看全文 -
曾有家长这样反馈,我家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每次周末的晚上总是玩到很晚,睡觉,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就给我说让我给老师请假不上学,我不给他请假,就哭闹,耍赖,每次遇到这都我都没办法,于是按照文章中说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坚持让孩子早睡早起,作息正常了,孩子正常上学,也不哭闹了。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大都很大、晚上睡的晚、早上睡不醒而哭闹着不想上学。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不想上学时,都会通过打骂来教育一番,然后接着把他送到学校里。这样的做法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不想上学,对于改善孩子的情况没有任何帮助。
孩子不想上学哭闹怎么办?
1、寻找孩子不想上学的正确原因
很多孩子对于不想上学的原因是不会说出来的,家长通过学校方面的信息和同学之间的了解才能够判断出孩子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不能够使用暴力进行教育,那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会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形成隔膜。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上学好比一棵小树的成长,大了才会变成栋梁,我们学习的多了,长大后也才会有所作为。学习只是我们自身各种情况的综合体现,每个人都会有能成功,多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
3、讲故事帮助孩子珍惜上学机会
如果孩子厌学心理很重的话,家长千万不要逼迫、打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家长没事多给他讲一些小故事,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父母可以给他讲一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或者是一些贫苦地区的孩子是如何上学的,这样就能让他体会到上学的不易,珍惜上学的机会,这可是比打骂的效果好很多呢!
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孩子不愿上学是因为不知道学习的明确目标。不论哪一阶段,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孩子很容易在迷茫中厌学。
2、内在驱动力不够
一些孩子放学回家后能躺着的绝对不坐着,自记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连作业也是能拖就拖,这种是跟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不够有关。很多父母从小包办任何事情,没有教会孩子独立,导致孩子将这些生活习惯转移到学习上。也让孩子因为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害怕老师谴责而不愿上学,总想待在家中玩耍。
3、对学习不感兴趣
因为孩子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同,兴趣点也不同,在他们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探索学习而获得,若因为父母的做法或者生活上的诱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如老师上课枯燥,会使他们认为上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会排斥上学。
2024-05-02 查看全文 -
侦探小说比畅销小说要好很多。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直至揭晓答案,这一过程最能提升一个人的综合思考能力。小孩本就缺乏思维锻炼,阅历更是全无,如果父母亲能陪着共同讨论案情,对小孩理解能力将会大大提升。
孩子喜欢看推理小说好吗
孩子喜欢看推理小说好啊。推理侦探小说被称为“智慧文学”,是世界文学中少有的畅销、常销的图书类。从侦探漫画到侦探小说,几乎可以说是出一本火一本。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能像侦探小说这样给读者提供多元的审美参与乐趣。
孩子喜欢看推理小说的好处:
1、读优秀推理小说,练就五大脑力,培养高智商孩子
培养高智商与阅读兴趣,首选儿童侦探故事。一套优秀的推理小说可以提升孩子的五大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冷静的判断力、缜密的推理力、系统的逻辑力、灵活运用知识的学习力。这五大关键脑力都能在破解谜案和挑战谜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2、强化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而阅读推理小说是一种强化好奇心的最佳途径。
当充满悬念的故事引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后,他会对真相和谜底充满了好奇,会不由自主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故事的走向和最终的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够摆脱习惯性的“套路”,脑海中能够产生出一个个新颖的、角度奇特的想法。他们可以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变革思想,这必然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富有探索精神。
3、带给儿童阅读的愉悦体验
好奇心。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儿童更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儿童侦探小说最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侦探小说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作家充分地想象,合理地制造悬念,让儿童来做侦探故事中的主人公,就相当于为他们直接提供了现场参与乐趣,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诱动他们在心理上、感情上和思想上的参与,还能充分启发小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阅读合理而巧置悬念的侦探小说犹如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小读者或紧张或恐怖或焦急或期待,与书中的侦探共同经受智慧、毅力、勇气的磨砺,从而在阅读后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心情。
4、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
通俗易懂,但并不缺乏文学的魅力。侦探小说无论在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能像侦探小说这样给读者提供如此丰富多元的审美乐趣。作为关怀儿童阅读的儿童文学已经发展出专门给小学儿童创作的儿童侦探小说。世界著名的儿童侦探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如德国凯斯特纳的《埃米尔和侦探们》、瑞典林格伦的《大侦探小卡莱》,它们无论是在人性关怀、文化内涵及哲学思考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学价值和魅力绝不弱于任何纯文学作品,堪称人类文化的精神财富。
2024-04-27 查看全文 -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免不了非打即骂,认为这种方式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得到教训,把父母的教导记在心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不利的不良影响。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好吗?
不建议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用打骂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还有可能会深深的影响他以后的行为。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危害:
1、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家长们在打骂孩子的时候,会专门挑孩子的手或者屁股这一些不容易受伤的地方打,觉得这算不上是体罚,也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但事实上这种中度的体罚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会导致孩子成年之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变得更高。
2、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经常遭到打骂的孩子,安全感会非常的缺失,容易导致他们的性格自卑,敏感,多疑,长大之后也容易缺乏自信,如果做错事很有可能因为害怕被打骂而畏手畏尾,缺乏承担后果的勇气和担当。
3、阻碍孩子智力发育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更聪明,但在打骂教育之下,孩子的智力发育是会受阻的,因为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没有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智商平均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高出5分。
4、容易导致孩子暴力倾向
如果说孩子长期都遭受暴力对待,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认为暴力是解决事情的唯一途径,所以当他走入社会面对世界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倾向于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相比之下,这一些在打骂式教育当中成长的孩子,出现暴力倾向的可能性会更大。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原因:
1、不想花费心思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不愿意花费很多的心思用于教育孩子上,在他们眼中“苦口婆心”的温和地和孩子讲道理的方式十分麻烦,没有打骂的这种方式方便。所以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觉得只要把孩子打到听话,那么自己便不需要再花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孩子了。
2、认为打骂的方式效果更加显着
有的父母认为长期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没有办法及时看到成效,而打骂式教育的短期效果却十分显着。只要孩子犯错或是不听话,只要上手打一顿再骂一通,孩子就会变得老实起来,这简直就是不愿意为孩子多花心思的父母的首选教育方式。
3、想要树立威严的父母形象
有的父母想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的父母形象,而打骂可以让孩子快速拥有对父母的惧怕与敬畏,是一种十分便捷的方式。他们认为蹲下来和孩子讲道理并不足以让孩子认同自己的教育观点,所以选择用打骂的方式提升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殊不知得到的是孩子对自己的恐惧。
2024-04-18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