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如何教育
503
-
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喜欢乱扔东西,比如说扔自己的玩具或者家里摆放的物品,很多父母也知道这个时候跟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无论父母怎么说,孩子下次还是会这么干,该怎么办?
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如何教育?
一、保持冷静
首先不要自乱阵脚,保持自己大脑理智运转。如果你实在是心情糟糕,最好什么都不要说也不要做,如果有条件,可以离开孩子几分钟。只要忍过那最难过的几分钟,理智回来了,才可以进行下一步。
二、想办法让孩子先平静下来
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一些,可以更好地听你说的话。如何让孩子平静,有以下几个建议:
1.紧紧拥抱他;
2.不理,但是在旁边陪着,稍微平静一点再抱他;
3.在他面前消失,让他独处一会儿;
4.找个方式让他发泄,譬如拿张白纸乱画,锤枕头之类的。
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适合的方法也不一样。你需要尝试出最适合你家孩子的方法,之后要保持。
三、帮助孩子梳理事件和情绪
等孩子平静下来,一定要先夸他“宝贝,你做得真棒,你平静下来了”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接着一定要进行我们经典的梳理情绪三部曲:
1.承认孩子的感受:“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知道你害怕了”等。
2.说出或者猜测他为什么发脾气:“你不喜欢衣服变脏是吗?”,“你不喜欢那个人是不是?”。你的帮助会让孩子逐渐学会倾诉。
3.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四、坚持原则
一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不要孩子一发飙,你就立即投降。否则会让他形成用发脾气来控制大人的习惯。
孩子发脾气乱扔东西的原因:
1.宣泄情绪
孩子虽小,可他们也有自己不开心的时候,这时他们就需要通过一种方式去宣泄,有的孩子会选择自己一个人待着,有的孩子会选择扔自己的东西......通过这些方法后,孩子可能就会忘记自己的烦恼,变得开心起来。
2.引起关注
家长在外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就会学坏,如乱扔东西、弄坏家里的东西、不好好上课等等,从而引起父母的关注,他们可能是因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参与的很少,所以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不管是鼓励或者是指责都可以。
3.父母影响
父母可能会因为工作很累,回到家之后将自己的东西随便扔。到周末的时候父母也不能很好的收拾家。每当孩子看到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把自己的玩具随便扔,不知道收拾。
4.充满好奇
孩子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当孩子无意中发现扔出去的东西它会掉下来而不是停留在空中,这时孩子就会想要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扔出去它都会掉下来,他们就会不停地扔东西,想要看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2024-02-10 查看全文 -
教育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生气,但不可以乱扔东西。孩子大一些后,获取家长的关注方式也会多种多样,家长就会认为孩子调皮捣蛋,不好管教,其实孩子只是为了引起家长对自己的关注而已。
孩子生气乱扔东西如何教育?
1、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孩子正在发泄情绪的时候。不能上来就打骂。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些的时候,耐心的给他去讲解。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平常的时候,要跟孩子多做一些有爱心的活动,来促进孩子脾气慢慢的恢复。孩子急躁,家长不能急躁,要陪他去度过这个敏感期。
2、要跟孩子说清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但是最重要的是沟通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排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扔东西的方式或者冷暴力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情绪,就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3、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家长影响,并且孩子也会模仿大人。所以,如果家长们情绪很大,爱发脾气,那么孩子也会受影响。当孩子遇到不顺心、讨厌的事情时,也只会采取发脾气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如果孩子做错事了,家长一定要记得控制情绪,冷静后,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4、给孩子尊严,我们大人在犯错的时候,如果在被人一直念叨也会更加羞愧和难受,那更别说是孩子了。孩子虽然小,但是孩子的自尊心还是要受保护的。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一直抓住错误不放而一直数落孩子。要给孩子自己思考反思的时间,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不要觉得孩子小不需要面子和尊严。因为这样不会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5、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孩子发脾气摔东西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生气的情绪,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6、平时对孩子的好奇心或合理要求都要给予满足,而其他不合理的要求,则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再采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如果劝说、讲道理都无效的情况下,用“冷处理”来明确表达你的态度,终止他的无理取闹。
7、多观察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如在玩什么、想玩什么等,多跟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辨是非,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平时主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8、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多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说话要温柔,充满爱的语言,多尊重孩子。当孩子出现有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原因,妥善解决,不要动辄就打骂,平时多给孩子讲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这样孩子就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成长。
9、父母要自我检验,孩子的脾气,跟父母息息相关。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2024-03-10 查看全文 -
在大人溺爱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而且欠缺换位思考的能力,性格自私,一不顺心就歇斯底里,认为父母肯定会放纵自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不讨人喜欢,未来进入社会,也会被人排斥。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如何教育?
1、家长不能“以暴制暴”。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很烦心,甚至不少家长“以暴制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
2、允许孩子发脾气,找到导火索并解决。
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必然有原因。 “脾气”可能是孩子在向大人发出的信号,他们在表达不满或者伤心的情绪。在孩子们不能成熟地处理情绪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许孩子先把情绪释放出来,接纳孩子的情绪。
3、让孩子分辨情绪。
有些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并不是无理取闹,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这种发泄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去教会孩子分辨自己的情绪,哪一些是负面情绪哪些是正面的,等到孩子认识到情绪之后,就可以逐渐的管控着自己的情绪。
4、温和而坚定地和孩子对话。
孩子情绪如狂风暴雨,家长则应先律己,控制好情绪,温和地询问孩子怎么了,并尝试带领孩子寻找原因,耐心跟孩子对话。
5、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并排解。
父母不要制止压抑孩子的情绪,要教会孩子用简单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不是用摔东西等肢体动作。如果情绪很激烈,要用不伤人不伤己的方式宣泄,比如跑步、听音乐或者吃一顿美食。
6、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
让孩子脾气过了之后,于孩子谈谈心,让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怎样理智的来驾驭感情。平时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也应主动的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孩子怎么闹都不行,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都是讲道理的,无理在怎么胡闹发脾气都是不行的。
小孩子不顺心就乱发脾气的原因:
在寻求关注。
好好的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有时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重视自己。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那他不会说话吗,非要这样?”要知道,在亲子关系不是那么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心里有事情是不会告诉父母的,因为害怕被父母指责、打骂和不理解。
要挟父母。
对父母来说,孩子发脾气、叛逆是一种威胁。或许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无力感,比如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他不听开始发脾气,父母很容易就此妥协。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孩子的脾气其实也是后天养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养成特别重要。如果你家孩子经常发脾气,那你们就应该注意了,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要学会刻意地去解决他们爱发脾气的情况。
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如何教育?
1、帮孩子查找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生气背后一定是有某种原因,可能他并不是真的要发脾气,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已,尤其是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不如成年人,很难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在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不要自己猜测,而是与孩子沟通,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2、合理发泄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强行阻止,可以让他们适当去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将心中的委屈和不满全部发泄出来。等到情绪平复之后,再去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讲道理,从而来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3、适当夸赞
平时尽量不要总是批评孩子,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尤其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一些阻碍后,可以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来激励他们。往往在多多称赞和鼓励之后,就能够让孩子更好的克制自己的情绪。
4、对症下药
孩子发脾气的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而导致,当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如果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家长应该采用合适的拒绝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即使用吵闹的方式,不合理的要求依旧不会被满足,关键时候家长不能轻易向孩子妥协。
5、平时多给孩子多一些情商类的绘本
为了引导孩子更好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平时陪孩子读一些情商类的绘本,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宣泄情绪,提高孩子情商的同事,更能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6、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有的孩子发脾气,是因为自己不懂怎样应对,或者是没有能力克服困难,这是在向父母求助,只是他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帮助,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快乐,就不会轻易的发脾气。
因此,不要把孩子发脾气的行为理解为简单的不懂事,父母及时的给孩子以帮助,既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也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他战胜困难的信心。
2024-04-06 查看全文 -
孩子发脾气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家长不要武断地认为他们不听话,任性。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之后,家长才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解决问题。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若方法不当,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时间长了还容易给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如何教育孩子不发脾气?
1、家长理解孩子发脾气的行为
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行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剥夺了孩子发脾气的权利。
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告诉孩子正确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除了发脾气,还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2、家长要学会冷处理
有的孩子一发脾气,家里的大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就赶紧过来哄,这样会让孩子养成骄纵、乱发脾气的习惯。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学会冷处理,假装没看见,继续去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见爸妈不理自己,会自觉没趣,主动跑过来和爸爸妈妈说话,这时候家长要抓住机会,告诉孩子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用正确的方法。
3、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
有的孩子无缘无故的突然发脾气,主要是不懂得正确的表达,父母不能计较。在听取孩子的看法后,父母再进行耐心的引导,告诉孩子在有意见时应该选择表达,而不是乱发脾气,要让他知道发脾气的后果,给他提供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停止发泄情绪,还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以后会因为明白了这些道理,从而减少乱发脾气的次数。
在乱发脾气的孩子背后,是父母不懂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如果知道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真正的理解孩子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能让孩子改变发脾气的习惯。
4、善于共情和安抚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能够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是因为你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这没有关系的,我相信下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当家长善于共情,并且能够懂得安抚孩子的情绪,她自然会感觉好受些。
5、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与小朋友接触,学会冷静谦虚的去对待身边的矛盾,慢慢的孩子就能形成理智而冷静的人格特征。随着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和心理发育的提高,再加上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孩子性格特征会慢慢稳定,自制力也会不断提高,爱冲动发脾气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少。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1、天生的脾气
孩子从小讨人喜欢,而且运动量小,保持规律的作息,对衣服以及食物不挑剔,遇到挫折的几率就会减少。若是情绪反向比较大,而且调节力度低,对于味道和声音非常的敏感,发脾气的频率就会升高。若因为困难而生气,应该让孩子学习如何调试好愤怒感,不能过度的保护,不然会错失绝佳的历练机会。
2、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每个孩子都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如何来处理,避免使用伤害性及破坏性的行为,家长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转移到自己身上,长时间下去会让孩子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出现偏差,到了青春期容易叛逆。要冷静的处理孩子愤怒情绪,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调试,同时要处理好自身的情绪。
3、为了刷“存在感”
有些家长平时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回到家只顾自己休息,而忽略对孩子的陪伴。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被自己被忽略了,就通过发脾气来刷“存在感”,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
2024-04-06 查看全文 -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成长,在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大部分是迷茫的。在孩子迷茫过程中如果家长给予了错误的指导和疏解就容易造成孩子叛逆不听话。想要解决孩子的不听话,家长要学着转变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些尊重并适当放手,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家长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一、不要事事提前警告。
可能有一些家长会因为不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就提前告诉孩子不要怎么怎么样做,但其实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可能会故意跟我们反着来,就是必须去那样做。所以说我们不妨不要提前告诉孩子,可以在孩子犯这种错误的时候再去耐心的开导孩子。
二、要跟孩子平等的交谈。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如果强制性的拿出父母的权威来跟孩子对着干,只会适得其反。不如蹲下身来,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诉求。如果孩子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父母也可以帮忙出谋划策
三、认真倾听。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家长认真倾听。有时候他们想表达的事情很简单,只是想找个对象倾诉一下,把内心的烦躁说出来,这个时候家长的唠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烦躁。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话语权,用心去感受孩子成长的变化,合理地引导孩子。
四、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喜欢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想法传授甚至强压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是这样生硬、机械的教育方式却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抵触心理。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掌握批评的技巧,在沟通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具体化,就事论事,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尤其不能翻旧账,或是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和批评。
五、父母不要对孩子溺爱。
有些孩子之所以有不听话的行为,完全是父母惯出来的,他们缺乏父母的管制,不懂礼貌,非常有个性,面对这类型的孩子,父母要严加管制,告诉孩子基本的礼貌及行为约束。
六、不要对孩子进行高压管制。
有些家长喜欢通过高压方式来管理孩子。不仅对孩子每一个行为的细节都要规定到位,还特别不喜欢孩子顶撞自己,遇到孩子和自己意见相左的时候,永远只能听家长的。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会觉得自己完全得不到理解和接纳,甚至由此生发出怨恨的感觉来。等到了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孩子就会报复回来,故意和家长的各项要求反着来,通过语言来攻击家长。
七、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在生活中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时候,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孩子把心情平复下来,并给孩子传授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状态,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乱发脾气的习惯会渐渐改善。
八、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尤其是父母的素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品质、素质等方面都有影响,因此家长尽量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改善孩子的脾气。
2024-03-28 查看全文 -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淘气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当孩子出现这样的举动时,家长如何处理很关键,如果做得正确,那么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
小孩子乱扔东西应该怎么教育?
1、不要强硬阻止
每个孩子的性格当中都会有叛逆的成分,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越不让孩子做什么事,孩子越是要去做,所以当孩子变得喜欢扔东西时,家长不要通过强硬的方式去制止孩子,否则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变得更加喜欢扔东西。
2、引导孩子
虽然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喜欢扔东西的阶段,但是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做可以让让孩子在改掉坏习惯的同时,也能够快速成长。
3、给孩子创造一个扔东西的环境
我们应该为孩子打造一个适于扔东西的环境,把易碎、易摔坏的东西放到孩子拿不着、够不到的地方,给他提供一些能发声又不容易被摔坏的东西,如皮球、沙包、铃铛等,让他扔个够。
4、换位思考
孩子扔东西,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家长也要理解孩子,因为孩子这样做并不是故意给家长制造麻烦。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扔东西?
1、感知未知的世界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上不久,会对这个世界感到很陌生,虽然平时会模仿家长的一些举动,但是孩子还是会通过自己的一些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扔东西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在大人的眼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扔东西很有趣,当东西掉在地上之后开始翻滚、反弹或者是破碎,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也会在大脑当中形成印象。
2、获取家长的关注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是孩子获得安全的主要来源,但是有些家长平时很忙,孩子好不容易等到家长下班,家长却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对孩子不管不顾,当孩子发现自己把东西扔在地上时,能够获取到家长的关注,所以孩子就会变得喜欢扔东西,即使是受到了家长的批评,孩子也愿意继续这样做。
3、好奇心的驱使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喜欢拿起来研究一番,当孩子发现把东西扔在地上会发出声响时,会觉得特别有趣,于是就会把家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往地上扔,就连容易摔碎的瓷器也难逃孩子的“魔爪”。
4、心情不好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着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心情不好,很郁闷,或者是很愤怒,于是就会把东西扔在地上。其实孩子的这种举动很好理解,成年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能会摔东西,所以孩子也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2024-03-06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