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太自私怎么办

孩子太自私怎么办

1100

  •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和亲人过度的关注和宠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的不良性格。而自私的人往往很难交到朋友,久而久之,性格也会变得非常孤僻冷漠,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日后步入社会,都很难融入到集体当中。

    孩子太自私怎么办?

    1、学会分享但不刻意要求。

    家长可以鼓励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乐趣,但不要强迫孩子实时分享,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权利,但是有一点要明确,学会分享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所以,不用过度刻意要求。

    2、不要随意满足孩子的需求。

    给孩子买东西,一定要有所克制,不要随意满足孩子的无理需求,或者当孩子看到什么,家长就会毫不犹豫的给予,这样会让孩子对物质缺乏认识。

    3、真心表达谢意。

    孩子都会说谢谢,有些是真心在感谢,有些就是应付家长的要求,学会谢谢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理所应当为他做什么,孩子所有的获得都应该首先去感谢,感谢父母和家人。

    4、家长言传身教。

    想让孩子懂得分享,那么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如果我们平日的生活当中也是非常自私的话,那么我们是没有机会去教育孩子的,毕竟我们都没有给孩子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去分享之前,家长也要学会分享,我们可以平时把自己的好处分享给别人,并且是大公无私的分享,这样的话,孩子就了解到原来分享也有这么多乐趣,他们就不会变得讨厌分享。

    5、尝试吃亏受点挫折。

    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从来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并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所以,偶尔让孩子吃点亏并没有什么坏处,比如,拒绝孩子的要求,从事事顺从到有选择的拒绝,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孩子太自私有哪些特点?

    1、小气。

    自私的人极为看重利益,有着非常小气的个性,表面上看起来是节约,或者不太合群,其实就是他不想付出,不想为你花钱的表现,只有在利益面前,他在考虑付出与得到的比例之后,为了利益,才会表现的不那么小气。

    2、性格孤僻。

    自私的孩子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容易被他人所孤立,因此性格会有扭曲的发展,个性越强,越难以与他人沟通,也就会变得越孤僻,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3、自我。

    自私的孩子通常只看到自己的利益,不会关注他人会是什么结果,也会想着为他人考虑,偶尔的口头表现也只是虚伪的假象。真正涉及到个人利益时,自私的人往往只会注重自身利益得失。

    4、敏感。

    性格自私的孩子,往往也比较敏感,而且疑心很重,总是担心别人会算计自己,内心的脆弱也会让他看起来有点神经质。

    2024-04-16 查看全文
  • “养儿便知父母恩”这句话真的做了父母后才了解,辛苦忙碌、节衣缩食却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然而很多孩子却只会拿着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挥霍,一边大手大脚地花着钱,一边内心埋怨父母没能力,如今的社会自私不知道感恩的大有人在,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孩子太自私不知道感恩怎么办?

    1、别爱的太满,学会做“自私”的父母。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都很宝贝,这无可厚非,但是宝贝到什么都不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一并代替是很错误的做法。有的时候,孩子需要多干点活,参与到家庭中,参与到生活中,你想要孩子做什么,自己就少做点什么,想要孩子勤快,自己稍微懒一些,别付出太多,把机会留给孩子。

    2、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让孩子学会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会感受到付出的辛苦,才会懂得奉献,才会成为无私的人。

    3、给孩子再好的东西,都不如教育他如何获得想要的东西。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艰辛,感受世界的样子,他才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孩子的路要孩子自己走,即使摔跤了,也让他自己爬起来,如果父母不放手,那他永远学不会走路。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人生也是一个不断获得,不断失去的过程,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要自己品尝,父母的溺爱只会养出自私、没有自控力的孩子。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

    在家里的小事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提出的意见不错,那么可以按照孩子的意见来执行。不要忽视孩子的建议,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尊重,还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责任心。

    5、教导孩子多帮助别人。

    在孩子帮助别人的同时,让孩子学会感受那种别人感谢他的时,他内心的满足感,只有亲身体会到这种感觉,孩子才会明白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感激别人的重要性。

    孩子太自私不知道感恩的原因有哪些?

    一、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观念。

    现在独生子女成为了社会主流,家长过度溺爱造成孩子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都尽力满足,对孩子百依百顺,从而让孩子形成了过度的自我中心。

    二、父母的言传身教。

    如果家长本身就比较自私,孩子一定会受大人的影响,所以,要想孩子改变,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

    三、父母对孩子存有愧疚感。

    有些家长,平常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他们希望孩子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等他们情绪平复之后,又后悔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过分。

    于是在另一方面,又过度补偿这种心理愧疚,而孩子也能敏锐地感觉到父母的情绪变化,懂得利用父母的这种心理来达成自己的愿望。

    四、成长过程中缺少同伴。

    很多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很孤独的,很少有朋友陪伴,没有人可以和自己分享快乐和孤独。缺少社交经验,不经常和同龄孩子接触,这样会导致孩子变得更加的“自我”。

    2024-01-29 查看全文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十八岁孩子的叛逆是他们成长和迈向成人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当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叛逆的行为时,家长不要太过担心,摆正心态,跟孩子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疏导好他们的心理,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渡过这个阶段了。

    十八岁孩子太叛逆怎么办?

    一、摆正心态,多观察。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家长必须先冷静下来,好好观察孩子的日常,找出孩子变化的原因。不要以强硬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反叛。这时候的孩子就像紧绷的橡皮筋,越是用力,反弹会越加厉害,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对孩子的行为不要以暴制暴,这是不可取的。

    二、注意表达情绪和态度。

    家长要想让孩子顺利地度过叛逆期,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态度,因为此时孩子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任何不耐烦或不满意的情绪都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灵受伤,不能使他们平稳地度过叛逆期。

    三、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叛逆的时期,他们常常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有何后果,或者该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确定目标。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很重要,家长这时一定要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路。家长要好好地给孩子规划一下人生,给孩子找到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动力,学习起来更有劲,也不会再想着叛逆。

    五、给孩子适当减压。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周末和节假日最好能陪伴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改善孩子的情绪,还能增加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有了这些心理基础,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就会明显减弱,也能主动接受父母的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青少年虽然已经不小了,但毕竟还没有成年,思想和品德都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家长应该抓紧时间实施鼓励教育,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

    七、给孩子犯错的空间。

    孩子都是在一次次犯错中才能得到成长,父母不要因为害怕看到孩子犯错而总是限制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才能使孩子学会更多的经验教训。比如快迟到了孩子仍然磨磨蹭蹭,父母就不要再继续催促,完全可以让孩子迟到一次,被老师批评还耽误了学习,孩子以后自然能学会管理时间。

    2024-05-18 查看全文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家长们都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为此很多家长都操碎了心。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家长还在强制让孩子听话,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利。

    孩子太不听话怎么办?

    1、改变大吼打骂的方式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即使孩子犯下过错,也不能随便去打压孩子。打骂式教育,只是让孩子暂时服软,而不会引导孩子走正道。

    2、不要强迫孩子做事

    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所有物,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命令。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就算这个人的年纪再小,他也会心生不满,继而出现一系列抗拒的行为,而不听话就是其中之一。建议各位家长,让孩子做某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和他商量或者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告知孩子,切不可擅自做决定。

    3、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对错,了解他对事情的看法,从而帮助他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迟早要成长的,父母要慢慢学会放手,慢慢让他解决一些问题,如果什么都干涉,孩子以后在解决矛盾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怎么应付。

    4、多带着孩子外出

    还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玩耍时会受伤,索性就把他关在家里。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长期把孩子关在家里的话,会让他的心情变得郁闷,而且还会增加孩子不听话的几率。因此,家长一定不要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除了这点之外,家长最好趁着休息日,多带孩子出门玩耍,不仅能让他的性格变得开朗,还能增加孩子的见识。

    5、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很多家长会认为,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就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他们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其实并不然,对孩子的爱不仅是表现在物质上的,更多是用精神上来表达,比如,我们千万不能随意就跟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在父母心里的存在感,无论你的成绩如何,你的性格如此,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孩子太不听话的原因:

    1、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孩子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孩子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2、孩子的感受被忽略

    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从来不给孩子发表意见。其实这会令孩子变得不听话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长远下来会变得反叛的。所以家长应该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多让孩子发表一下自己意见,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当孩子的意见被采纳相对来说他们会更加愿意去参与,而且会更用心去做。

    3、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威信

    做爸爸妈妈的在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平时可以在孩子面前嘻嘻哈哈的,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听从爸爸妈妈的管教,总之爸爸妈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要在孩子面前做到说话算数,不能出尔反尔。

    2024-05-06 查看全文
  •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拖延的情况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期望值太高,孩子内心无法适应,又无法回避;二是孩子彰显自我的意志,不愿绝对服从家长命令,想表达自己的选择,因为不被认可,故而拖延;其实家长只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孩子就会有改善。

    孩子太不想上学怎么办?

    1、避免过度地批评和指责

    很多厌学的孩子,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的轻视。于是,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经常逃学。老师和家长要避免过度地批评和指责,多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容易被激发出来。

    2、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与孩子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长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由于有特长、有兴趣爱好,这些孩子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上来,从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3、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教会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赞美和感谢。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家长要给予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冲突。

    4、以向往成为的人为目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喜欢影视歌星、有的喜欢科学家、有的喜欢工程师、有的喜欢平凡岗位但具有匠人精神的人,只要是偶像是积极向上的,都值得尊重。在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时,可以让以向往成为的人为目标,孩子的斗志将被点燃。

    5、适时的赏罚

    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

    6、要有正确对待失败的心态

    孩子应认识到,学业的暂时失败,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学习,长期的连续的成功会和长期的连续的失败一样对学习不利,因为一直成功的孩子自己心中有种暗示,以后不用继续努力照样能成功,渐渐地学习动力会慢慢变弱,学习成绩降下来,孩子还会想不通,此时若再加上其他的个性因素,就有可能厌学。

    孩子太不想上学的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有些孩子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总认为是为父母而学。听到社会上一些关于读书无用的说法,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

    由于性格的原因,有些孩子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从而使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情绪。

    3、学业负担过重

    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以致孩子无法承受,从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甚至厌世。

    2024-05-06 查看全文
  • 很多家长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情绪化这么严重,有时候什么事情都会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生活中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夫妻关系的投射,并不是孩子真的有问题。很多看似有严重情绪和人格障碍的孩子,其实是来自没有爱,甚至全是冲突的家庭。父母可以看看自己和夫妻之间是不是也有问题。

    孩子太情绪化怎么办?

    1、改变不合理观念

    有的家长过于心急,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所以对孩子要求很高,不能接受孩子犯错误。其实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的,犯错误是很正常的,遇到困难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太过于求全责备了。

    2、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

    在教育孩子时,及时自己再生气、着急,也不要冲着孩子大呼小叫的,这样不仅容易吓到孩子,还可能让孩子不听话,更加的和你对着干了。父母们可以自己录音,听听自己声调是否高,自己反省自己。试着调整自己说话的声调,让它变得沉稳和友善。

    3、调节自己的面部和体态表情

    在孩子们面前,父母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首先要调节控制好自己的面部和体态表情,不要皱着眉头、挽着胳膊等等,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会让孩子和你感觉生疏和陌生了。如果心情不好,我们可以对着镜子笑一笑,让自己有所改变,然后再去面对孩子。

    4、学会疏解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不给他买,你可以看着他的眼睛说一句:“这个玩具不给你买,你很愤怒、失望是吗?”孩子点点头,你会发现他的情绪马上下来了,这样说能和孩子有一种亲近的关系,他的情绪也就被疏解转化了。

    5、建立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一些奖励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下次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就给他一些实物的奖励,例如带他吃一点好吃的,或者给他买一些玩具。这种说辞千万不能是一句空话,下次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诺言。

    6、引导孩子拥有平静的心态

    在改变了孩子面对事情的态度后,他们自然就会依据对于情境的态度,而拥有良好的情绪。 这样的引导方式并不能完全让孩子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我们还要引导孩子积极的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024-04-2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