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离婚后孩子的心理疏导

离婚后孩子的心理疏导

547

  • 现在离异家庭挺多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出现了相应的危机,在这种大人的婚姻危机下,很多孩子也都会出现了相应的心理问题,家长对孩子多些关注,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及时解决问题。

    离婚后孩子的心理疏导?

    1、不要让自己的记恨影响孩子。

    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由于一方的过错而导致离婚,这会让人产生一种记恨的心理。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对生活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那就更好了。即使你有仇恨的心理,也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可以的话在孩子面前,离异的父母必须保持友好和善的关系,让孩子明白,你不是没有父亲或者母亲,而是我们一起生活的方式、方法和生活节奏不同,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共同的教育的机会。

    2、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在生活中,面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这些心理特征,家长应该多了解和关心,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当孩子出于叛逆而做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是错误的事情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指责,不然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更加叛逆。同时,父母双方要告诉孩子离婚的原因,并反复强调对孩子的爱,不要让孩子自责、愧疚,即使双方关系不太好也要注意不能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因为怨恨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3、建立默契关系。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叛逆不听话的情况,往往是因为缺少家人的关爱,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得不到另外一半亲情呵护的孩子,更加容易孤独。因此,家长要多花些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分开并不会减少对他的爱。同时,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养模式,在理解、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建立默契关系,再施展教育技巧。

    4、培养孩子尽快独立自强。

    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懂事的早,但也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自贱。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去面对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生活态度,不能过分依赖家长,如果让自己的孩子过分的依赖自己,那就适得其反了。

    5、和孩子一起谈论成长中的悲喜。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也有想要和人分享信息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更容易孤独,内心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关爱,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要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谈论成长的悲喜,做到高效陪伴,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为孩子提供建议或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

    6、给孩子做榜样。

    离异家庭,不管是做父亲或做母亲的,都要自立自强,不要自暴自弃。你的情绪对自己孩子的影响是比一般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的。因为一般家庭的孩子会受到父母两个人的影响,而你的孩子只会受到你一个人的影响。

    7、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2024-02-01 查看全文
  • 这位家长,您家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身心都开始高速发展。这时期如果家长不改良教育方法,依旧习惯命令孩子,就可能激发孩子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很多种,家长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引导方法。

    怎么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一、塑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作为父母,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坚持不懈地成长,不断觉察自己,完善自己,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更健康的方式养育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心灵滋养。

    第二、培养孩子承受抗挫能力。

    青春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于挫折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引导青春期孩子如何自我调整挫折也是心理健康健康的一个最要课题。

    第三、肯定孩子,学会赏识孩子的优点。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父母要学会赏识孩子自身存在的优点、闪光点,发现孩子的内在的潜能和潜力,肯定孩子的积极成果,而不是一味地严厉对待孩子的一切。在孩子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原因一:学校原因。

    中学生面临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在身心发展诸多方面受到学校教育的一定制约和影响,心理发展滞后生理发展,心理素质达不到应用的水平,主要表现为过于单纯和幼稚,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意志比较薄弱,挫折承受力差,等等。尤其是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负担过重、业余生活单调等因素,加上高考竞争激烈的现实,导致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原因二:家庭。

    调研结果表明,生活在健全、和睦家庭的青少年普遍心理素质好,而生活在单亲、离异、夫妻不和等家庭中的孩子相对心理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

    原因三:社会原因。

    每个人都生活于社会之中,避免不了被社会中的事物所影响。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事物。有些管理不规范的歌舞厅、网吧、游戏机房等场所,会违规允许青少年进入消费,而这些场所都是不适合青少年的。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还容易接触一些暴力的影视,这会给青少年稚嫩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不良冲击。

    孩子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问题一:青春期闭锁心理。孩子的天生沉默、不善交际,孩子的独立意识慢慢增强以及现代社会的交际范围的缩小让孩子慢慢将自己封闭起来

    问题二:厌学情绪。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 但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有的学生出现强烈的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的现象。

    问题三:早恋。随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以及家长对于性问题唯恐不及闭口不谈,教育引导不及时,使得孩子的性心理发展相对幼稚。所以一份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而又自己认为认真的、朦胧的恋爱就出现了。

    2024-05-10 查看全文
  • 厌学这种情况,估计在许多人的上学历程里都发生过。学校压抑的氛围、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班级里无趣的课堂……针对厌学情况的普遍性,家长要和孩子共同面对,帮助孩子找到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快乐,孩子厌学,成绩自然就会有所上升了。

    怎样疏导孩子厌学的心理高中?

    1、表示理解与包容

    孩子厌学就像大人厌倦工作,我们总有那么几天不想起床、不想工作、不想面对领导,因此我们有理由对孩子的厌学心理表示理解和包容,休息几天又如何呢?趁这个机会带着孩子去外面走走,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既能散心又能减压。

    2、换位思考,循循善诱

    不想工作的心思常有,但当我们想到要养家糊口的时候,也很难真得不去工作,因为我们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同样孩子作为学生,也应该承担起好好学习的责任。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换位思考,用同理心感化孩子。

    3、 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有不少的孩子,会在每次测试的时候,发现有不少的知识点已经遗忘,这样的情况无疑会大小孩子的积极性,出现厌学的心理。家长不妨建议孩子,从简单一些,与自己水平接近的题目开始练习,逐渐增强自信心,孩子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4、培育爱好,建立决心

    爱好是最好的教师。让厌学孩子在实践中培育爱好,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兴趣感,并逐渐养成杰出的学习习气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建立决心、坚定信念,完全消除厌学的心理障碍。

    高中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表现:

    1、逃避学习的行为

    他们尽量回避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花时间做作业,不愿参加考试,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师生关系紧张,有时甚至为了逃避学习而离家出走自杀,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对考试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不制定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目标

    这一类孩子之所以去上学,只是因为父母的期望以及大把的学费,并非发自心底的对于学习的渴望,所以他们在学习时没有目标和计划,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

    高中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原因: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之大是无须讳言的,一个认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低于12小时,这种压力和负担,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讲,确实是不适当的。

    2、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进度,看不到希望。平日里用功学习,埋头苦学,但是学得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后面。这类学生还是常见的,他们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原因在于对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客观,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3、心理变化。高中生本就是青春期和叛逆期的结合体,所以此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因为孩子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厌恶学校,不想学习,于是家长就想要改变,于是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就会出现厌学的现象。

    2024-04-30 查看全文
  •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出现了问题,在成人的婚姻危机下,受伤最多的就是孩子。有些孩子因为接受不了父母离婚的事实,出现了相对应的心理问题,让人心疼。

    父母离婚后孩子的心理是怎样的?

    一、恐惧心理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孩子会希望自己的父母离婚,除非这个家庭终日被争吵和战争所笼罩,所以,得知父母离婚的第一时间,他们会恐惧,担心自己的未来,更加害怕会被父母遗弃,他们接下来又该如何生活等等。

    二、丧失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稳定又健康的成长环境,一旦父母出现了离婚的情况,他们会因此严重丧失安全感,会担心自己将来的处境,也为自己的父母而担心。

    三、抑郁心理

    父母一旦离婚了,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基本上很难顾及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忽视,加上人生经验的不足,会令孩子感到孤独无助,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

    四、自卑心理

    别人的都有父母的背板和疼爱,而自己的父母却分道扬镳,这种自卑感是无法摆脱的,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影响:

    1、孩子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下降。在很多父母离异的案例中,孩子会表现得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等。

    2、孩子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很多父母离婚时会忽视孩子的情绪,或者是一些敏感的孩子发现父母离婚,会给他们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会导致他们在行为上有很多的逆反表现,比如不爱学习,不爱听父母的教导,生活变得更加叛逆。

    3、孩子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在孩子个性上的缺失,导致了多种性格缺陷。

    4、孩子的心灵上受到的创伤有很长时间的持续性,难以平息和恢复根据现实离婚案例可以发现:父母离婚的孩子是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新家庭,也很抵触谈论他的家庭,父母离异的阴影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伤疤。

    父母离婚后孩子的心理怎么疏导?

    1、和孩子坦诚

    对于夫妻之间关系不好的家庭,父母任意一方不要对孩子隐瞒,孩子有知情权,要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很多家庭都是等孩子中考、高考完,然后就立马离婚,孩子面对这种突然其来的家庭变故,是很难接受的,对孩子的伤害也非常大。

    2、尊重孩子的意见

    父母离异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孩子将来会跟谁,这其实不是能根据父母的意愿去判定,孩子给谁,最终还是要由孩子来决定,想跟爸爸还是妈妈,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就去左右孩子,一定要去听孩子的意见,去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做好心理疏导

    无论是哪个家庭,只要父母离异,那么对孩子的伤害是必然的,谁都想生活在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而对于父母实在无法将就的家庭,那么对于孩子的心理疏导方面,要多下功夫,不要让孩子有心理负担,更不要让孩子快速进入另一个家庭。

    4、尽可能科学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争吵

    比如到时孩子是跟父母哪一方长期居住,并规定好假期的陪伴原则。让孩子安心的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并真正的开始做好准备。离婚后的双方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互相谩骂以及指责。多些宽容和理解,给孩子提供最平静温馨的家庭环境。

    2024-04-19 查看全文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出现了相应的危机,在这种大人的婚姻危机下,很多孩子也都会出现了相应的心理问题。那么父母离异的家庭中,这些孩子们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

    离婚后如何调整孩子的心理?

    1、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诉求

    有一点不可否认,离婚了就是单身,有可能将来再与某人组成一个家庭,但你都会小心又谨慎。一个人,也不能忽略对孩子内心的倾听,如果孩子肯与你交流,请你耐心的听完。否则养子如害子,他的内心世界连他最亲的人都不肯听,你让他拿什么去相信世界。

    2、多跟孩子讲对方有多爱他

    一旦离婚,往往其中一方就不能时刻见到孩子了,很多时候孩子会有疑问,觉得为什么另一方不爱自己了。这个时候我们多跟孩子讲另一方有多爱他,当他们有时间会来看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更加安心一些。虽然离婚可能让我们怒不可遏,请记住,我们只是和对方离婚了,对方对于孩子依然还是爸爸或者妈妈,这一点不会因为离婚而改变,请不要让孩子去承担大人之间的矛盾,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安慰。

    3、不要去诋毁对方

    无论父母在离婚这件事情撕扯的多厉害,请不要让成人之间的利益纠葛去影响到孩子,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攻击,诋毁另外一方。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他最爱的人,当最爱的人相互攻击的时候,他无法选择要怎么办 ,他不知道是跟着说话者去恨对方,还是坚持自己记忆中的感觉。父母的相互诋毁,会让孩子内心分裂,没有安全感,不信心别人。

    4、尽量不要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

    创伤疗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社会支持系统。当我们经历各种变故的时候,会产生很多乱七八糟莫名的情绪。情绪只有被正常地疏导了,我们才能够从创伤中走出来,否则将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父母离婚后,孩子内心必然产生许多冲突和情绪。这时他就需要从同学,老师,朋友那里寻求支持。如果这时我们贸然搬离熟悉的环境,他将失去情绪的出口。

    5、正视和拥抱孩子的情绪和伤痛

    无论我们多么和平,理性地分开,毕竟那么亲密地一起生活过。离婚必然会导致这样那样的变化,父母可能会有无数种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孩子脑中可没有那么多应急预案。他需要我们的陪伴和疏导,直到他理解这一切。同时,也要避免把孩子想得过于脆弱,以致于因为内疚而宠溺孩子。

    6、呈现给孩子一个好的自己

    家长自己的生活和状态要调整好,自信乐观,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离婚后也能过的很好。不要离婚后就萎靡不振、消极待事,应该好好工作,好好锻炼身体,各自好好生活,让孩子知道:爱情不是生命中的唯一。生活中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这样孩子看到积极生活的父母也会觉得安心,会更有自信面对今后的生活。

    2024-04-17 查看全文
  • 在一个家庭当中,和睦的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由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叛逆,导致亲子之间产生厌烦、怨恨、对立的情绪。年少冲动的孩子甚至会记恨父母,长期以往下去,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再无法复原。

    记恨父母的孩子的心理疏导怎么做?

    1、锻炼孩子,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学会适当放手,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孩子独立性强,自信、乐观,遇到困难首先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自然也就不会埋怨父母了。

    2、家长应该多抽时间主动跟孩子沟通。

    孩子记恨父母,其实是受一些事情的诱导。作为父母应该多抽一些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先了解真正使他们仇亲的原因,并耐心地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慢慢去化解孩子心中的怨气,从而帮助孩子走出仇亲期。

    3、尊重孩子,做事多与孩子商量,给孩子主动权。

    当孩子已经产生对家长的敌对情绪时,家长可以尝试多跟孩子交流沟通,问问他们的意见,确定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什么,然后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自己得到关注和尊重,重新建立对家长的信任和依赖,敌对情绪自然就消失了。

    4、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平和。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互相平等的身份,不要总是以为自己是过来人有经验,或者自己是长辈孩子要听自己的建议。特别是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要平和,不要使孩子出现抗拒心理。家长时刻要记得这是一场平等的对话,要做到尊重孩子才能把事情更好地解决。

    5、调整家庭关系,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父母经常吵架。孩子长期在家庭关系紧张的氛围中生活,会变得对家庭生活不再期待,对父母失望和厌恶。家长应考虑孩子的感受,调整自己的家庭关系。即便有矛盾,家中应当尽量控制情绪,不要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记恨父母的孩子有哪些行为表现?

    1、叛逆。

    要是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的话,孩子是不会遵从父母的教育的,他们对于父母的教育是不会听的,甚至是做着和父母教育不一样的事情,和父母唱着反调。父母叫他们往西,他们就偏偏要往东,不在乎父母的教育,父母禁止的事情,他们做得更是积极。他们不愿意父母来打扰他们的世界,将父母排挤在他们的世界外。

    2、对父母产生负面情感。

    孩子会在生活中对父母产生一些不好的情感,不管父母干什么,孩子看父母总是很不顺眼的,总是对父母有着不好的评价。看父母的眼神就是看仇人的眼神,只要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是认为不对的,只要说一句就能够和父母吵起来的。孩子对父母产生很负面的评价,对父母充满了不相信。

    3、对父母不礼貌。

    孩子在以前是很礼貌,对于父母都是很尊敬的,但是在某一天,孩子却是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父母很不礼貌的,说的话也是很不礼貌的。在言语中充满了对父母的额鄙视以及不礼貌,没有将父母看做是自己的父母和长辈,甚至有时候是会对父母说一些脏话之类的。

    2024-04-14 查看全文
  • 无论孩子遇到什么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先和孩子站在一起,站在一边。先安抚孩子,安抚孩子的过程也是安抚自己的过程,让自己和孩子都冷静下来。一方面,让事情朝着自己希望发展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成为孩子在以后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

    孩子被老师打骂后的心理疏导?

    1、做安全的倾听者

    我们需要掌握真实的信息,就必须做一个安全的倾听者。孩子可以毫无顾虑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尤其是那些糟糕的、不开心的事情,孩子不担心说完以后,我们会马上变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遭遇了什么样的困难。

    2、做温暖的情绪接纳者

    被老师批评、惩罚、辱骂的孩子,一肚子伤心委屈,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纳,即使我们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要先质问孩子: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啊?孩子此刻需要的是情绪安抚,如果孩子在学校积累的负面情绪,能够在父母这里得到接纳和疏导,至少不会出现心理疾病。

    3、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

    家长可以抱一抱孩子。注视的孩子的眼睛深情了说,妈妈也为你伤心。目的是疏导告诉孩子,尽快翻过这一不愉快的一页。先倾听孩子说下经过和他的想法,然后劝解,“老师打你有不对的地方,妈妈也很气愤。但是想想这件事,我们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呢?妈妈可以帮你”。等待孩子的回答。

    4、做好孩子的工作

    在这件事上,孩子是当事者也是受害者。父母应该首先教育孩子,老师批评的是否合理,接受合理的部分,否定不合理的部分。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建议父母帮助孩子转学或者接受心理治疗,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告诉孩子,“父母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5、接受“批评”,换位思考,配合老师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敏感,作为家长,孩子被老师批评后,要引导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批评,然后陪着孩子一起改正。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老师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喜欢你,希望你变得更好,而不是故意针对你。

    6、与老师沟通,但注意方式技巧

    家长可以到学校拜访老师。与老师单独、轻松地交换对事件的过后感想。交流完上次事件之后,孩子的表现怎么样?这样做事给老师一个台阶下,给老师一个反省的机会,一次成长的机会。这样能增进老师与孩子的关系。

    2024-04-1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