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七岁的孩子叛逆怎么办

七岁的孩子叛逆怎么办

581

  •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最具挑战性和变化的阶段,特别是在1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点上,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于自己当家做主的需求比较强烈,如果家长能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他们就会慢慢减少叛逆的行为。

    十七岁孩子叛逆怎么办?

    1、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

    心理发展学家认为,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隐私,想要自己决定事情,这是青春期发展特点,家长要给宽容对待。

    2、父母要反思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的行为上,其实都折射着父母自己的影子。孩子出现问题,不能简单地、表面地认为所有责任都是孩子的,事实上,深层的根源可能恰在父母自己身上。

    3、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总是以大人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多多尝试和孩子沟通,看看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一个你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你才能和孩子在心灵深处进行交会。

    4、鼓励肯定孩子。

    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对于孩子的优点,父母要及时肯定,多表扬,那么这个优点就会一直保持下去。对于孩子的缺点,父母要给他改正的时间,同时多从正面引导他,慢慢督促他改正。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坏孩子、不听话”等标签,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更难以改正缺点。

    5、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教导孩子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练习、情绪表达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减轻叛逆行为的发作。

    6、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懂得适当放手。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孩子最渴望的也许就是家长不要过多的约束自己,给自己独立的空间来告诉家长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家长要适当放手,不要事事约束,生怕孩子做错事。

    十七岁孩子叛逆的表现有哪些?

    1、自以为是。

    叛逆期的青少年虽然在社会上和生活的经验上都有所缺乏,但是他们仍然在思想和行为上盲目的自大,做事情也不考虑后果,把自己当做中心点,不考虑其他人。

    2、不喜欢被别人控制的感觉。

    他们根本不听大人的教诲。他们会和别人顶嘴,当别人对他们说一句话时,他们会回复别人十句话。他们总是有很多理由掩盖他们的错误。

    3、热衷于说网络词。

    一些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词,顺口就会说出来了,是孩子在表达自己长大了、不要家长管教的意思。

    4、虚荣心强。

    孩子们开始与人攀比,比如过分地追求名牌或者喜欢打扮自己,开始佩戴首饰(比如耳钉、手链等),出现了崇拜偶像,甚至有吸烟、喝酒问题。

    2024-05-23 查看全文
  • 很多游戏其实都是不适合孩子们玩的,因为那些游戏中含有很多暴力和其他的不良因素,尤其是未成年孩子容易受到影响。而对于十七岁的孩子玩游戏叛逆也是一样的道理,游戏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甚至会有一些暴力行为。对此,家长们要早日帮助孩子远离游戏。

    十七岁的孩子玩游戏叛逆怎么办?

    1、家长帮助筛选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对小心翼翼、暗中保护的父母。其实最关键的是家长把什么样的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还不成熟之前,家长需要做的事帮助筛选。这样可以让孩子发现这个游戏也是有益智有趣的种类,可以选择的游戏多了,就不会被一两个游戏牵绊住了,也能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益的游戏。

    2、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比如一起去散步,一起去某家店品尝美食,一起参与曾经最喜欢的亲子活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逐渐就会发现,游戏只是其实的乐趣之一。事实上,许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游戏上瘾是为了是放松,而游戏也能带来的快乐、成就感。因此家长可以尽量创造出这种氛围,让孩子明白除了游戏,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3、管理好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管理好孩子的游戏时间不代表强硬安排,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除此之外,完成作业、获得好成绩的奖励也可以设置为奖励玩游戏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管理好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看着简单,其实不易,家长需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并且约定好的规则要严格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只是严厉,把孩子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来进行交流,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4、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

    做到视电子设备为工具,相信孩子可以用好工具,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要相信孩子足够优秀,并且不断引导孩子发现自我价值,挖掘更为优秀的某些能力,进一步影响和引导其他人一起共同进步。

    十七岁的孩子玩游戏叛逆的原因:

    1、缺乏亲子关系

    现代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关心孩子,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青少年在家中缺乏亲子关系的支持和陪伴,会寻求其他途径来获得自我满足。网络游戏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2、社交压力

    青少年在学校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交压力,例如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问题。玩游戏可以让他们暂时逃避这些压力,从而获得一定的心理平衡。

    3、刺激感的需求

    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期,需要大量的刺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网络游戏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冒险,可以让他们获得强烈的刺激感。

    十七岁的孩子玩游戏叛逆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学习成果

    假如孩子一直沉迷于游戏,那么它就会把重心放在游戏上,然后忽视了自己的学业。假如孩子不重视自己的学业,不把心思花费在学习上,那么他的成果就会一落千丈,乌烟瘴气。没有一个优异的成果,孩子未来的择校与工作都会成为问题。孩子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碌碌无能的普通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2、影响孩子的三观塑造

    孩子年岁比较小,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遭到外界的影响,而网络游戏良莠不齐,其间一些游戏中充满了暴力的因素,尽管给孩子的感官上带来了刺激,但是却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很大的影响。孩子沉迷于一些暴力游戏,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有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选用暴力去处理问题,形成大错。

    3、影响身心健康

    玩游戏会损伤孩子的眼睛。假如孩子专注于玩20分钟的游戏,他的眼睛会进入假近视状态。假如孩子们玩很长时间,他们的视力会急剧下降。直接进入近视状态。这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由于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能一直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假如她挑选不适合当时年龄的游戏,它会毒害孩子的价值观。孩子们会由于玩游戏而失眠,这会影响他们的健康生长。

    2024-05-21 查看全文
  • 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年纪无关,有些七八岁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主意已经非常大了。这时候家长再想孩子事事听话,那必然会在亲子之间激发矛盾。面对叛逆的孩子,千万不能来硬的。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尊重。

    七岁的孩子特别叛逆怎么办?

    1、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

    千万不要打骂孩子!若是孩子改正不了,家长打孩子时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因为愤怒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智,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

    2、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

    父母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沟通氛围,给孩子足够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求同存异。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与孩子说话的语气,不要用训话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要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3、正确引导,不要和孩子对着干。

    孩子逆反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指责他们,责怪和愤怒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影响反作用,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即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考,不要反对他们提出的一些事情,有时候,虽然他们提出来的事情有些不明智,但是,那是他们自己想要的,那是他们思考之后的结果,大人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

    七岁的孩子特别叛逆的原因:

    1、社会关心不够,由于小孩思想没那么成熟,思考下问题比较简单化,所以社会中不正面的事情和行为会引导他往错误方向发展。

    2、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父母们总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基本上也是沿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传统教育方式中,鼓励和赞扬被用得很少,但是批评和责备却被用得很多。而如今的时代,孩子能够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教育方式上,他们也懂得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所以对于父母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孩子们也敢于说不。

    3、家庭关系。父母平时生活中若没有更多的关心和陪伴,会造成小孩孤闭不爱交流,从而容易对自己身边的事情造成一个误判和过激的想法和行为。

    七岁的孩子特别叛逆的表现:

    1、不甘示弱,不喜欢家长拉着手,不喜欢父母称他们为“宝贝”或小名,衣服要自己扣,鞋带要自己系,有初步的自主意识,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的。

    2、开始频繁“顶嘴”。大人说一句孩子能顶十句,这是孩子在儿童叛逆期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孩子似乎以顶嘴为乐趣。小一些的时候不听话,最多是说“不”然后躺在地上打滚。对七八岁的孩子说一句,他会想各种话术来反驳,甚至故意气家长。

    3、容易情绪失控。遇到困难或者遭受挫折时容易出现大的情绪波动。比如,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和同学闹矛盾了,在家里被父母唠叨了,孩子就会长时间陷入消极情绪当中。如果他们的情绪不能运用合适的方式释放出来,还会表现出发脾气或长时间的情绪低落。

    2024-05-07 查看全文
  • 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孩子。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榜样,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重新找回信心。

    孩子叛逆不上学怎么办十七岁?

    1、父母要冷静

    叛逆期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但父母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不可对孩子大发脾气,只要等自己冷静下来后,才能更好的去说服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而且,能控制好情绪的父母,孩子一般也比较认可。

    2、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父母在该放手的时候,干涉太多,在该关心的时候,却又忽视孩子,所以如何掌握一个度,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3、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氛围

    家长要想让孩子轻松一些,首先要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孩子和父母之间需要经常交流学习方面的内容。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家长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快的让孩子放下压力。

    4、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孩子的气绝不可泄,教育的诀窍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孩子对成功的心理需要。绝大多数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如果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创造一个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的情境,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他们的信心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孩子叛逆不上学的原因:

    原因1、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

    因为孩子缺少学习的动力,他们无法持续地使用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甚至有些孩子因为过度焦虑影响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或者身体异常,因此学习产生障碍。

    原因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未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而是一味责骂,打击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原因3、尊重的需要未得到满足

    孩子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尊重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刘强妈妈对刘强考试后的评价严重伤害了刘强的自尊,打击了刘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刘强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并且产生了厌烦心理。

    2024-05-02 查看全文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平时做到勤俭节约,在言传身教的作用下,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如果当父母的自己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又怎么可以要求孩子不乱花钱呢?

    十七岁的孩子叛逆乱花钱怎么办?

    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家长应该给叛逆期的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从认知上让孩子明白:现在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孩子并不是不能花钱,只是要学会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零花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星期给孩子固定数额的零花钱,并且告诉孩子这些钱完全由他自己支配,如果没有钱了,就只能等到下次发零花钱。这能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

    2、拒绝孩子的要求。家长还要学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因为只要这样才能有效地阻止孩子乱花钱。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如果不断地满足孩子日渐膨胀的需求,那只会让孩子养成一味索取的习惯。应该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拒绝他的要求,比如和他讲道理,明明已经说好了一周发放零花钱,而且孩子也同意了,那为什么现在要反悔呢?

    3、做孩子的榜样。为了拒绝给青春期的孩子买东西,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具体来说,家长平时花钱不要大手大脚的,不要冲动消费、跟风消费,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4、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可以先了解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物品,了解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孩子只是想与同学攀比,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很过分,父母不妨直接拒绝,但要记得说明理由。因为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拒绝,可能会激起孩子的不满,孩子为了满足虚荣,可能会选择偷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5、为了避免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父母不妨向西方家长学习教子方法。在西方国家,有些成功的大企业家虽然家底丰厚,但是从来不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他们甚至让孩子在寒暑假打工。这样做并非吝啬,也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懂得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懂得节俭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6、现在的现象就是独生子女家庭普遍比较多,所以作为家长的一般对于孩子的要求都会尽可能地去满足。例如孩子喜欢什么东西,做家长的不管这个东西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也不会考虑到这个东西是否真的有用,就会立刻给孩子买回来。家长的这一种行为看起来是对孩子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的这种行为也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灌输一种“金钱就好像是大风刮来的”错觉。一味地满足孩子只会助长孩子花钱不利后果的不良风气。所以我们在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要不要买。

    2024-03-12 查看全文
  • 七岁时孩子进入到了第二个叛逆期,自我意识越来越明确,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开始认为自己长大了,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掌控。对父母说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开始刻意地和家长做对,顶嘴,以此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第二叛逆期,多理解,多包容和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快速地、正确地成长。

    七岁孩子叛逆不听父母的话怎么办?

    1、换位思考

    家长要多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找出问题的原因,才能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沟通,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孩子给予一定的认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孩子和父母相处融洽,就会听父母的话了。

    2、舒缓压力

    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学习压力,却不会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情况,繁重的学习作业,考试名次排名,只知道要求孩子要考上好的学校,却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孩子们的压力不比家长小,精神压力过大没有适当的放松的话,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经常与孩子沟通

    每个孩子都会产生负面情绪,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对孩子喊叫,会使孩子的负面情绪被放大,从而变得更加不听话。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着急,平时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找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4、尊重孩子

    孩子和大人一样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自己的空间。家长应该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们交流,让孩子们愿意把藏在心里的想法告诉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并为自己制定计划,也要及时提醒和制止孩子错误的行为,避免孩子将错就错,对健康和学业造成影响。

    5、理解孩子

    孩子的世界其实没有那么难懂,如果家长能理解孩子,自然管教也就能因材施教。你要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才知道怎么对症下药。家长应该培养和孩子沟通的能力,细心地旁敲侧击去告诉孩子哪些做法是不对的,而不是听到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儿就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破口大骂。

    6、改变教育方式

    非骂即打的教育方式是时候改一改了,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讨厌这种方式。有很多具有暴力倾向的人格都来源于原生家庭。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多商量,多沟通,而不是多吼几句,多打几下。在知道孩子想什么的情况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适合孩子发展的方法。

    7、放下自己的身段

    很多家长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听信自己,方便自己管教。这个方法在叛逆期可行不通。这也是孩子为什么和父母对着干的原因。家长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试着把孩子当朋友一样相处,平等的关系下沟通才会更加顺利。

    2024-03-02 查看全文
  • 孩子长到六七岁的时候,都会出现叛逆的心理。家长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而且,孩子分辨能力也比较差,是非观不完整。即便是对自己有利的,也不会听父母的,这才是父母最担心的地方。

    六七岁的孩子叛逆怎么办?

    1、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追求平等,希望自己在家庭中不再是“被统治”的地位,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和父母一样平等的地位,所以在生活中,孩子会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索取平等的权利。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日益长大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独立,放下身段,也开始尝试与孩子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家庭中的一些事情,让孩子参与进来,一同做决定,譬如家里要购买非常贵重的物品,可以询问孩子的建议;譬如要安排家庭旅游,可以征求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以及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被父母重视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不那么尖锐,会更平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2、学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叛逆期的孩子,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来自父母的。父母的肯定,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棒、最有效的支持,所以家长要注意,多给孩子及时的、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同时,要注意避免人前训子,要开始注意给孩子留面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口不择言。

    3、适当地和孩子唱反调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为了显示自己,会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家长就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用“唱反调”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譬如“我敢说,你连100个跳绳都跳不到。”“你太弱了,跳完100个跳绳,一定会气喘嘘嘘,腿都软了”,用适当的小“反调”来刺激孩子的进取心和逆反心理。孩子为了证明自己,通常会很努力做好,证明你是错的。当然,家长要注意,在“唱反调”的时候,不要用轻蔑,刺激的语气,而是用温和一些,开玩笑的方式来挑战孩子。

    六七岁的孩子叛逆的表现:

    1、破坏力很强

    叛逆期的孩子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喜欢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2、很固执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和父母对着干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小孩挑战权威

    刻意在失败前树立一个好的规则;无休止的需求的新的要求;和父母说话,以满足要求之前,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2024-02-0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