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
小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1、上课集中精力
家长都知道老师上课的四十分钟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而且对于好动的孩子会更困难一些。孩子听不进老师的讲课,有两种情况,一、是思想开小差,人在教室坐着,心也不知道飞哪去了。二、好动的性格,坐不住动来动去,思想肯定集中不了。那么家长要引导孩子上课要和老师互动,因为小学老师上课基本都不会很呆板的,气氛也是轻松活跃的。让孩子举手发言,向老师提出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和老师互动的表现,这样孩子只能跟着老师所讲的思路在走,脑子也不会想其它的事。
2、不懂就问老师
孩子也许性格胆小或害羞,不会的题目也不敢去问老师,总是带着问题回来问父母。这个时候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问老师。其实每个老师都希望有学生来问问题,至少老师知道学生哪里不会做。要让孩子养成不懂就及时问的好习惯。另外让孩子准备错题本,这样集中在一起,便于以后的复习。
3、早起二十分钟读书
如果能培养孩子早晨起来有读书习惯,这对以后升入中学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冬天早起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坚持下来养成也就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也不会觉得很困难。这需要家长持久性的配合。心疼孩子放心里。每天早起读书听英语效果非常好。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自觉地整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进教室,放学回家,每到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电视机。
3、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相关问题
- 1 小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1-07
- 2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08-18
- 3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07-30
- 4 怎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11-30
- 5 小学生学习习惯有哪些 11-11
- 6 小学生学习习惯怎么培养 10-29
- 7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哪些 10-22
- 8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0-19
- 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08-18
- 10 小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10-20
最新提问
- 经常看手机的孩子有什么危害 03-28
- 高三下学期不想上学怎么办 03-11
- 小孩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03-11
- 厌学的孩子如何沟通心理 03-11
-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了怎么沟通 03-09
本周热门问题
- 叛逆儿子暴躁老妈该怎么办 12-28
- 中考语文满分是多少分 12-30
- 叛逆学校多少钱一年 12-28
- 初二成绩多少分正常 12-16
- 四年级考试成绩多少算好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