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原因和解决方式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原因和解决方式

提问者:匿名| 898次浏览| 2024-02-06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2-06 17:34:25
赞 99

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做错事时爱找借口,没有信心与胆量去解决,而是唯唯诺诺、有畏难情绪,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有极大影响的。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原因:

1、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的身上。

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不能独自行事,会强行地把自己的想法安插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容易趋向失败,孩子会变得更加的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遇到困难没有勇气面对,只有退缩、找各种的理由。

2、孩子性格的原因。

一个孩子在性格上若是内向、胆小怕事、不爱说话、觉得爱面子容易尴尬的话,孩子会很少会主动,每次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处境中。

没有主见的孩子也不行,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味的总想依赖别人,让别人替自己解决事情。

3、家长的批评指责行为。

当孩子做的事情达不到家长满意的时候,家长就会对孩子进行指责,轻则语言暴力,重则行为暴力。

孩子已经被父母打压的不敢有所作为,生怕自己会做错什么事而再次受到批评,孩子已经没有了自信心,不敢主动,不敢直面问题与困难。

4、家长的过度溺爱方式。

孩子害怕困难说明孩子对困难接触的少,并不得心应手,而是手脚慌乱。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孩子没有困难,自然得不到锻炼。

5、孩子害怕出错

孩子好胜心比较强,所以遇到有难度的题目,他就不想去做了。因为他没有把握做对,担心自己会做错。这种孩子主要是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去尝试。

孩子有畏难情绪的解决方式:

一、遵循孩子的意愿,合理对待要求。

不要总是强压孩子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有独立性了,正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要主导孩子。

二、多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孩子。

孩子做正确的事时应该如实的得到嘉奖,但孩子不小心失败时,家长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对待孩子,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尤其是在孩子垂头丧气的时候。

家长可以说:“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再努力一些,说不定下次就能成功了呢”,这种积极向上的语言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安慰,也是让孩子重建自信心的方式。

三、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要点。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有的难题,孩子可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但是有的问题,对孩子来说,确实太难,所以孩子可能会因为太难,而干脆甩手不做了。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来思考,例如引导他从题目的其它要点入手,可能换一种思路,就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四、帮助孩子正视自己。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应该冷静下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避免孩子找各种理由,让孩子学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慢慢地去解决,解决的过程也是建立自信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