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学一门新的课程,学习一个新的技能,甚至融入新的环境。当孩子们面临这些未知的难题时,难免会有一些畏难情绪。这时,父母应该成为他们的引导者、领路人,帮助孩子摆脱畏难情绪,突破自己,更快的成长。
小孩子畏难情绪怎么引导?
1、多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孩子。
孩子做正确的事时应该如实的得到嘉奖,但孩子不小心失败时,家长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对待孩子,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尤其是在孩子垂头丧气的时候。
家长可以说:“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再努力一些,说不定下次就能成功了呢”,这种积极向上的语言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安慰,也是让孩子重建自信心的方式。
2、帮助孩子正视自己。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应该冷静下来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避免孩子找各种理由,让孩子学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慢慢地去解决,解决的过程也是建立自信心的过程。
3、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从态度来看,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给孩子贴上“不自信”的标签,会孩子很受伤也很尴尬,我们越觉得孩子没有信心,孩子就越会在我们眼中表现出不自信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当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发现孩子“做”的事情,并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时,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4、用既往经历肯定孩子的能力。
孩子遇到困难时,往往不确定自己能行,所以才会畏难。我们要帮他找到“我能行”的证据,描述曾经由害怕到成功的经历,让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让过去的自己给自己力量。
小孩子畏难情绪的原因:
一、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的身上
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听大人的话,不能独自行事,会强行地把自己的想法安插在孩子的身上。
这时父母有对孩子的要求过严或者是安排的任务太难,孩子容易趋向失败,孩子会变得更加的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遇到困难没有勇气面对,只有退缩、找各种的理由。
二、过度溺爱方式
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孩子没有困难,自然得不到锻炼。但孩子在未来成长一定会遇到现实困难,这个时候孩子会表现出恐慌、无法独立思考,也无法主动去解决问题。
三、批评指责行为
当孩子做的事情达不到家长满意的时候,家长就会对孩子进行指责,轻则语言暴力,重则行为暴力。
孩子已经被父母打压的不敢有所作为,生怕自己会做错什么事而再次受到批评,孩子已经没有了自信心,不敢主动,不敢直面问题与困难。
相关问题
- 1 小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 04-17
- 2 小孩子有逆反心理怎么引导 04-08
- 3 小孩子上课爱讲话怎么引导 04-05
- 4 小孩子偷东西怎么引导 03-23
- 5 小孩子怕黑要怎么引导 03-22
- 6 小孩子遇事情老是哭怎么引导 03-21
- 7 小孩子小偷小摸怎么引导 03-20
- 8 小孩子进入青春期怎么引导 03-18
- 9 小孩子生气了怎么发泄情绪 03-07
- 10 小孩子胆怯该怎么引导 03-01
上一条 :怎么改变孩子拖拉的毛病
下一条 :孩子懒惰有什么好办法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