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孩子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成绩有必然的联系。一般来说,心理素质越好、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就比较好。因此,不能只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虑,家长们也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家长爱孩子要注意防止几点误区:过度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
2、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言简意赅
多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说话要言简意赅。父母和孩子沟通,不必企图改变和强行塑造孩子,应该本着交流协商、顺其自然的原则。另外,教导孩子时说话要精练,“含金量”高,使孩子心悦诚服,而不要唠叨起来没完。
3、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
许多父母对孩子实施了过度教育,结果反而对孩子造成了人格上的扭曲。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支配过多,会让孩子变得很脆弱,常常为了避免错误而放弃自己的创造性,放弃通过失败来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强烈的压抑会使孩子产生人格上的扭曲。
4、对孩子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既有令人兴奋的成功,也有使人困惑的失败。对于孩子的失败和过错,有些家长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冷静,只会骂骂咧咧,随便地将“蠢猪”“笨蛋”“没出息”之类的帽子强戴在孩子的头上,这样做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5、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这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这个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6、积极情绪的培养
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培养孩子,因为这种情绪是让孩子心理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家长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时刻保持这种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状态
7、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而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架、赌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不仅“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还容易产生过分胆小、焦虑、冷漠、悲观、孤独、紧张等特征。
相关问题
- 1 家长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01-03
- 2 如何让叛逆期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05-03
- 3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04-23
- 4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04-19
- 5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心理健康 04-19
- 6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04-19
- 7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04-08
- 8 家长如何引导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 03-15
- 9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心理健康 03-14
- 10 家长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02-16
上一条 :孩子总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下一条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