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怎么和孩子相处和沟通

怎么和孩子相处和沟通

提问者:匿名| 236次浏览| 2024-05-16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16 14:11:26
赞 99

亲子关系不好,主要责任还在于大人。在我国的不少家庭中,父母都有着高高在上的权威,他们在孩子面前总是端着父母的架子,做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对孩子进行着严格的教育,很少能够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更不要提能够和孩子打成一片。

怎么和孩子相处和沟通?

1、改变传统的育儿方式,尝试着把孩子当成朋友。

尝试着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打打闹闹,没大没小。只有真正能够和孩子玩到一起的父母,才能够得到孩子的喜爱,才能够和孩子成为朋友,因为这时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

2、真正的了解孩子,相信和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口口声声的说关心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从来不愿意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

只有愿意和孩子一起疯一起闹,和孩子玩到一起,孩子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孩子。这会让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更有利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3、寻找或创造共同的话题

父母应该和孩子努力寻找共同的话题,比如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卡通人物。

比如了解孩子属于他们的语言,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这样自然能够真正的和孩子走到一起。

4、用心倾听

作为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用心倾听,不要以为他们是孩子,不懂得一些事物就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其实这样是对孩子非常不尊重的做法,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5、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人无完人,更何况一个孩子也会有很多不完美的一面,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嫌弃孩子的一些不完美的一面,用一颗平淡地心去接纳,才能够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6、经常肯定孩子的行为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一定要经常表现出肯定的口吻,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加的自信面对未来的生活,对于他的未来自信成长也是很有好处的。

7、不要与其他孩子对比

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家的孩子做对比,不管别人是否优秀,但是在孩子心中你已经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8、多花时间陪伴

不管再忙的工作,一天还是应该抽出一点时间留给孩子,与他们戏耍玩闹,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与你走的更加近,也更加愿意和你吐漏心声。

家庭教育千万不能做的事:

一、永远不要把成绩摆在嘴边

即使你内心对孩子考100分有着无比的期待,也不要整天拿成绩和分数说事,孩子的成长除了分数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孩子的快乐、进取、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社会适应,包括这些元素在内的若干元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孩子,好成绩的获得靠方法和坚持,而不是家长的絮叨。

二、不要用言语去侮辱孩子

任何时候都不要,不要以为讽刺和侮辱会激发孩子无穷的斗志,找个人每天讽刺你,试试看什么效果。

三、永远不要把孩子的“历史污点”当成你的谈资

任何时候都不要。孩子的历史污点很容易成为父母用来“警醒”孩子的武器,特别是在孩子一次次犯错时,家长会一遍又一遍的来重复孩子的“污点”,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教育的正确性,在孩子眼里这些都是他们一次次要“逃离”家长管教的重要理由。

四、永远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任何“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站着的“别人家的父母”有空也拿出来比一比,如果你不断的“嫌弃”自己的孩子,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整天拿“别人家的父母”来嫌弃你,你是何感受?大概早就想冲上去把孩子踢死了吧!

五、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别一半。 

不管是爸爸或者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数落另一半的不好,都会对孩子或者整个家庭的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自己和爸爸妈妈组成了一个家,家应该是充满安全与温暖的,而且父母是他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在孩子面前数落或者诋毁另一方,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双方都是他最爱的人,他不知道该听谁的,该信谁的,大脑会经常处于一种疑惑与不愉快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格分裂。

六、不要在孩子面前沉迷于电脑或手机。 

很多孩子反应感觉自己很孤独,原因就是看似爸爸妈妈在陪着自己,其实都是手机不离手的。 有的也是玩着电脑,督促孩子两句,好似就是在管孩子,而对于这种方式孩子却感觉不到温度。 有心理学家发现,想要看一个人能否取得大的成就,有百分之二十的因素是取决于后天自己的努力,百分之八十则来自于父亲的教导。 所以想要孩子将来更优秀,那么首先请放下手机或电脑。

家庭教育正确的人才观有哪些?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

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仅仅追求成绩。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应该过度压力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与孩子的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

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 不要想当然下结论, 因为沟通是双向的。

表扬批评要具体, 让孩子知道对错在哪里。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不要只依据成人世界的观点看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