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父母教育孩子必读书籍

父母教育孩子必读书籍

提问者:匿名| 517次浏览| 2024-05-25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25 13:29:06
赞 99

对孩子的教育是天下父母永恒的话题,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教育孩子,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该从哪里摸索方法。这时候其实是需要父母自己去学习的,需要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必读书籍:

1、《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作者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2、《陪孩子长大》。

本书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3、《正面管教》。

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书的主要核心就是和善而坚定,和善指的是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从言语上打压孩子,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父母的爱;坚定是指给孩子建立规矩,不纵容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设立行为边界。

听起来很简单吧,但其实在生活中能做到和善而坚定是件挺难的事情,作为父母经常在严厉与骄纵之间摇摆,而把自己放在中间的位置上却很困难。好在书中作者也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工具,便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项技能。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好,你就已经向成功的父母跨向一大步了。

4、《爱和自由》。

本书以爱和自由为的立足点,强调爱孩子要有科学的方法,即充分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作者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你其实是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收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5、《自驱型成长》。

绝大部分家长都坚持要一手操办孩子的一切,从做作业到交友,再到选择大学,家长都要说了算,致使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去独立思考、身体力行,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可以帮自己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挚爱的事物,并进一步发掘他们的内部动机,而非逼着孩子们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

6、《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读过之后就如其名,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这本书是在讲教育,但相比其他育儿书来说,内容更深了一个层次。当我们在育儿中充满希望但又迷失、痛苦时,这本书则帮助我们窥探出教育的本质,即感受。

作者是一位资深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专栏作家,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并且还与BBC合作制作了几部关于儿童情绪方面的纪录片。这本书从亲子教养传承、家庭环境、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行为等方面介绍了亲子关系。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些育儿的小技巧,而是从关系的角度出发,窥探了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从心灵层面真正启发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意义。

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1、不要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

有些家长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会帮助他们处理一切事务。然而,孩子在反复的尝试过程中,便会掌握独自处理事务的要领,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在独自处理事务中获得自信,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家长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口角,但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孩子看到父母相互谩骂,变会陷入不安和恐惧当中,这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不要让孩子产生疏远感。

孩子在小时候承受的孤独与疏远感,会对性格与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无论父母的工作有多忙,也不要长时间远离孩子,要多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作为父母,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书籍,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针对性的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相信孩子会在好的家庭教育下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