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小学教育推荐书籍

小学教育推荐书籍

提问者:匿名| 370次浏览| 2024-05-26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26 11:55:54
赞 99

对于孩子来说,小学时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无论是性格形成,还是习惯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但有些家长缺乏经验,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手忙脚乱,错误的教育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长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带来更正确的家庭教育。

小学教育推荐书籍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读书是各位家长学习充电的重要方式,奉上这份高分书单,一起学习读懂孩子的内心,寻找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如何学习》

在《孩子如何学习》中,3位世界知名儿童发展专家,首度揭示了孩子学习的奥秘,用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将孩子超越成人的学习天赋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你面前,从理解他人、认知事物和学习语言3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孩子大脑的学习机制,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不仅让我们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学的,还告诉我们孩子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所有父母不可错过的好书,也启迪大众对人类学习问题的深度思考。本书让你了解到,在学习的路上,成人习惯走大路,孩子却是探索捷径的高手。除了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也为普通大众如何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一些自称专家的人,轻率的意见令许多父母如获救命稻草,基于脆弱的证明、原理和临床的假设,来改变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

《教出乐观的孩子》彻底改变这一点,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科学的理论、具体的方法、场景化案例、简单好用的工具、亲子互动漫画,集科学性、实践性、故事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契合高效学习的科学规律,通过“问、学、练、悟、用”真正实现高效教养。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以9项实操策略,配合高效亲子沟通的三色区图示,以及趣味互动亲子漫画,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轻松培养开放式大脑,让父母自信练达,让孩子自信且主动地迎接未来挑战。

《倾听孩子》

能让你很好的掌握和孩子相处的方法,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本性不了解的话,家长们会为了倾听而倾听,感觉到非常累,一旦做不到,会产生内疚感。程序问题似乎大过了事情的本质。如果不掌握孩子的本质,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家长会发出“是不是每一次都要倾听”的感概,致使家长的行为不是顺从与内心的,那么家长就会关心:我又没有按程序倾听,而不是关注事情的本质。给孩子爱和自由是根本,倾听只是一个手段。

《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中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小,往往对处事边界不清楚,对孩子立好规矩,是帮助孩子培养规则意识,建立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方式。但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懂事又礼貌,而有些孩子却顽劣令人讨厌。也有家长苦恼:明明给孩子立了规矩,孩子也答应的好好的,可常常是说一套做一套,怎么办?

立规矩也有方式和方法,这本书从孩子的问题表现着手分析,告诉家长为什么要立规矩?怎样立规矩?立规矩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事项进行展开,引导家长培养出懂道理,守规矩、更自律的好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有些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很多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4、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骂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阅读过这些书籍后,相信各位家长都会对自己的教育之法有所感悟。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具体有哪些解决方法?

首先要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孩子爱看童话,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史的大门。由于孩子有最基本的兴趣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其次,家长要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的”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 幼儿园”或者更早的阶段,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反而有了借口,不好办了。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时代变了,“过去” 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只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的道路:如果你有很高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传统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最后,家长要注意,不过分介入孩子的事。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个子不高、骨胳发育不良,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钙的食物一样,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推动摇篮之手就是推动世界之手,做为家长,应该尽可能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这样家族强盛,从而国家强盛,世界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