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46

  •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学习也很好。3至12岁是思维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6岁前后则是对孩子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思维的能力需要长期培养。父母要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训练孩子的思路,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力?

    1、让孩子独立做事

    很多思考是在行动中发生的。有时孩子畏难、过来求助。我们可以态度上支持,行动上有所保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一些解决的思路,或者把任务分步骤,帮他承担点,给他留点。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常识给周围芜杂的信息赋予意义。

    2、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阅读,讲故事,词语接龙等,适时、适量的教孩子一些抽象性的词语,促进孩子对事物的概括。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后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和信心,而在表达的过程中,自然会带动大脑进行思考。家长要耐心倾听,及时引导孩子表达出想法。

    3、多问问题,引导思考

    有的时候,思维能力需要观察力和敏感。电视上那些聪明的侦探,总是能发现旁人不注意的细枝末节,从而推理出整个过程,合情合理。孩子在成长发育的阶段,正是我们启发和引导他思维能力的好时间。我们可以多问问题,引导他思考。

    4、启发为主,回答为辅

    如果我们对孩子有问必答,那他以后遇到任何问题,解决方案都是跑来问你,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一定在进入社会后举步维艰。我们不要急着给出答案,先反问一句:“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比起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引导和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答案,学会思考和探究才更重要。

    5、学习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6、适当的拓展数学思维

    孩子在学会教材知识打好基础的同时,一二年级要做适当的拓展题,三年级可以开始接触奥数或者数学思维类的题目,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阶段进行过系统的奥数或者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学生,在小升初择校或者初高中就很明显的体现出优势来了。

    2024-04-27 查看全文
  • 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路上非常重要的因素,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想法更加活跃,反应也更加迅速。但这项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多思考、多体会,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1、鼓励儿童提问。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要探索事物的关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儿童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逻辑思维的开端。面对儿童的提问,一是要鼓励,二是要认真回答。鼓励儿童提问,就是鼓励儿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思维能力只有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鼓励儿童提问,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2、多和孩子做分类、归纳练习。

    比如叠衣服、收拾桌面,按照颜色、类别进行区分,整理玩具按照使用频率等进行归纳,让孩子体会到,同样的物品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孩子遇到困难,就会有些家长把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孩子,这种方法对他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聪明的家长去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时,不会去直接帮助孩子,而是先去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去启迪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结合去自己寻找答案。

    4、鼓励孩子多观察与体验生活。

    我们要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旅行,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思维去提炼。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坚实的想象基础和更丰富的想象素材。

    5、 读书。

    读书其实是一个不自觉地思考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心神会不自觉地跟着书中的内容走,因思考书中的某句话的意思,某个情节的发展,某个角色的下一刻的命运,他的大脑便处在一个不断运行的过程当中。

    6、培养孩子的交互能力。

    物与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孩子们懂得从整体性上去看待一个事物,而非纠结与事物的单一面,那么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将更加开放。培养这种多物交互的能力能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大局观”。对待一件事情知道从全方位去考虑,不至于做出捡了芝麻掉了西瓜的事。交互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扩大他们的思考范围。

    2024-04-20 查看全文
  • 孩子会不会学习,实质就是会不会运用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一种思维习惯,而所有的孩子都是有这些思维能力的,只是我们大多数父母不知道从小怎么引导而已,那么,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引导呢?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1、读书其实是一个不自觉地思考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心神会不自觉地跟着书中的内容走,因思考书中的某句话的意思,某个情节的发展,某个角色的下一刻的命运,他的大脑便处在一个不断运行的过程当中。同时,孩子在读书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疑问,为什么这个角色要这样做,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疑问,孩子在疑问生发与解答的过程中,大脑思维理解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2、 为孩子创设问题情境。好多家长都往往会以家长的身份自居,把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百度查到的都想传受给孩子,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成了被动接受,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学习。不管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在绘本阅读中,都应该以提问孩子为主,让他们主动思考。

    3、要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孩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自己理解,自己学会很多东西。孩子从出生就是用双手来探索这个世界,双手的解放也给人类带来了飞跃的变化,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怕孩子脏了衣服,怕孩子有什么危险而阻止他们用双手来进行工作。

    4、让孩子编故事结局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按照大人的理解力,一般听到故事的一半就能猜到结局,但是孩子会怎么样设想故事的结局呢?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你完全可以在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来猜猜故事的结局。记住,不管是什么结局,你都要给予赞赏的目光,其实孩子的思维不像大人那样固化,他们说出的结局可能和故事的结局完全不一样,那有什么关系呢?

    5、让孩子试着解决问题。带孩子出去玩,我们可以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来试着解决。比如我们问他:我们出去露营,要烧烤点火,可是忘了带打火机应该怎么办?前面有条河,我们的汽车想过到河的那边去,可是没有桥怎么办?平时有意识地问问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能促进孩子思考解决的办法,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他们开放性思维的方式。

    6、提高感知和观察力。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努力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孩子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这样可扩大孩子的印象范围,使之容易形成对事物正确的概括,以发展思维能力。

    7、启发孩子积极思考。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些小问题,让他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和找答案。在孩子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2024-03-09 查看全文
  •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小学到底应该学什么,觉得孩子们学习的课本知识都太简单了,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其实,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能力?

    1、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永恒的主旋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孩子刚上小学,本身自制力不够强,这时候需要家长帮助,建立详细的学习计划,同时在家长的督促下,按照时间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期间,为了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时,可以劳逸结合,如果孩子按时主动的完成学习计划,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由孩子自主安排。

    2、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常说,孩子一自觉,父母就解放。孩子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父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因为父母不能总是催促孩子,小学时,你能催能管,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就催不动了,孩子不听了,很多在父母严格管理下,小学成绩好的孩子,初高中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3、对孩子进行感恩和宽容教育不可少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犯点小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破口大骂,棍棒交加。父母心胸狭窄只会连累孩子,对孩子拥有爱心,他们才有求知求美的动力。要及时地消除孩子的暴力倾向。

    4、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和生育观念的变化,孩子数目减少,使得家长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给予了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在营养上,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嘘寒问暖的多,孩子出行,要操心,孩子交往,要操心,孩子学习,更要操心,孩子郊游要请假奉陪,直到孩子毕业,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爱人选择、仍然要操心,真是无微不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自我保护也是孩子一种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还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这些都需要家长事先给孩子订下规矩并解释清楚,避免孩子好奇或逆反心理做一些危险尝试。

    6、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小时候,父母想把最好的爱都奉献在孩子身上,慢慢的,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即便是上了小学,不少父母依然忙前忙后帮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写一个作业,父母需要准备要铅笔,学习工具,写完作业了,还要负责收拾书包,孩子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打理的这一切。

    2024-03-07 查看全文
  • 专注力其实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幼儿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对外界未知事物以及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好奇心,这种探索的欲望,是幼儿专注力的前提。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只有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有序、正确的环境,了解孩子、懂得尊重孩子,就能使孩子的专注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儿童专注力的如何训练?

    一、沿线剪纸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使用剪刀一直是有吸引力和挑战的事,如果孩子刚学会使用剪刀,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图像让孩子剪。

    等孩子使用剪刀更加灵活以后,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比如形状和线条更加复杂,特别是可以引入弧形,这比直线更加有难度。

    二、什么东西不见了

    摆出几样东西,让孩子看上1—2分钟,再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东西,再请孩子说说什么东西不见了。(提示:可先从少数几个东西开始,等孩子记忆力增强后,再逐渐增加东西的数量和拿掉的数量。)

    三、操作性活动

    只要是操作性活动就需要专心,像夹豆子游戏、滴管游戏,但进行活动前,还需要帮孩子考虑到坐姿及环境的安排,让孩子在较安静的环境中,一次进行一件事情,且尽量避免太多声音、视觉的干扰。

    四、听音游戏

    听声音辨别位置,在孩子的右后方、左后方敲乐器,让孩子分辨声音的来源。还有一种拍子节奏模仿,父母拍两下,孩子就需要跟着拍两下,接着再做不同的节奏变化,孩子也要跟着做出不同节奏的变化,让孩子学习专心地听,听完之后做出正确的动作。

    五、从数学入手

    1、找数字

    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混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并圈上。(提示:这个训练可常做,每次记录下时间,或跟家长比赛,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2、连图形

    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的画面。

    六、选购优秀专注力训练绘本,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绘本都是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工具,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

    七、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八、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孩子专注力差的原因:

    1、感觉功能失调:当孩子前庭平衡不佳时,就会造成身体动作控制不良。这不是教育方法问题,而是儿童大脑感觉功能发育不协调所造成。

    2、生理原因:剖腹产,幼时缺少爬行锻炼,铅超标,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等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故而自制能力差。

    3、理解能力差:上课走神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不能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老师所讲的知识未能进入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这时应当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弥补知识的空缺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长时间地集中在课业上了。

    4、感觉能力落后:有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但仍然不会翻滚,不会接、抛球,不敢走平衡木,更不会跳绳,不会辨别方向。

    这些动作功能的落后,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中提取有用的感觉信息,许多感觉信息未能传达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5、心理原因: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得到关注,或逃避父母给予的过重的负担,便下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心理、学习压力过大,不良情绪,心理疾病等都会影响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6、听广度不足:听觉记忆广度是人在注意力集中情况下瞬间记忆时所能接受的句子或字节的范围。听觉记忆广度和人的注意集中性有较密切的关系。

    听广度严重不足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大人说的话让他来重复,他只能重复一半甚至更少,还有学校作业记不全的情况。

    7、抗干扰能力弱:有些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很好,可是只要旁边有人动、说话,他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了,可是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孩子必须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学习效率等才会更高。

    专注力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集中性专注力

    这是最基本的专注力类型之一。以照相为例,当你拿起相机,将镜头对准眼前的人、事或物,这就是一种集中性专注力的表现。

    对孩子来说,家长可以检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否经常出现以下表现:经常发呆;不知道要做什么,表现出无所事事的态度和行为;在最纯粹的空间里,做最简单的事情,依然表现出心不在焉、注意力涣散的样子。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就说明孩子的集中性专注力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最基本的专注力出现了状况,那么进一步的选择性专注力、持续性专注力、转换性专注力、分散性专注力就很难有好的表现。

    二、选择性专注力

    选择性专注力指的是儿童当下能否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项活动上,而不受外界的影响。

    比如,孩子在做功课时,客厅电视里传来喜欢的动画片的对话,或者妈妈在身旁忙碌时走来走去的声音,或者弟弟妹妹在一旁玩耍或者爸爸打电话的声音,或者门外摩托车飞驰而过时引擎轰轰作响等。这时,父母就要仔细观察孩子是被这些外界事物干扰,无法安静学习,还是能够不为所动,将注意力集中到做功课上。

    三、持续性专注力

    持续性专注力强调的是专注力所持续的时间,表现出的是专注力的持久性,主要看孩子能否在所进行的活动中维持一段合理的时间。比如,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孩子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幅画作,或者完成一个拼图。

    每件事情需要的完成时间不同,孩子专注于其中的持续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阅读一本书,有的孩子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读完,而有的孩子半个小时就把它翻完了。孩子专注力持续程度的好坏,要根据他们对于这本书的理解、记忆和顺利提取信息的程度来判断。

    四、转换性专注力

    转换性专注力指的是孩子能否顺利地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并且能够维持该有的专注力表现。比如,孩子做了一段时间的功课,希望玩一会儿电子游戏,玩10分钟游戏之后他的专注力能否顺利地回到书本上来;再如,孩子在操场上进行课外活动以后,再次回到教室,他能否继续专心地听讲。

    在动态、静态活动的交叉安排上,当在动态和静态活动之间进行转换时,应尽可能以最少刺激为原则。对于那些太过刺激、容易使孩子兴奋的活动,最好安排在主要的静态活动之后进行。这是因为,孩子在经历太过兴奋的刺激之后,很难顺利地转换到下一个需要花费心思的活动中,如阅读、写作业等。

    五、分散性专注力

    分散性专注力指的是孩子能否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两项甚至两项以上的活动。比如,在上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记;在家里,一边做家务,一边听音乐等等。

    2024-05-30 查看全文
  •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只有从小培养,它才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久而久之,书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需要课外阅读来陶冶情操,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多方面指导学生阅读,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无阅读不教育”。阅读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格,提升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走向。以犹太民族为例,他们以爱读书、爱买书、也爱写书闻名,以色列则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数量最多的国家,凭借丰富的精神财富,即便他们遭受了再多的苦难,流落世界各地,最终还能在科技、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有所成就。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成为社会共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慢功夫”,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成。这其中,早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尤为关键。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纲领和文件。全民阅读工程被列为“十三五”时期的文化重大工程之一,把全民阅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很重要,现在绘本馆也越来越多了,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能够受到不少好的影响。当然,家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当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来安静的时候,都会很容易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看的书翻上几页,慢慢就会喜欢上阅读了。

    鼓励孩子读后“说来听听”,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在阅读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来听听”,这样能增加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孩子们只有畅所欲言地谈论自己所阅读的书,在互相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阅读才是有价值的。家长要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

    慢慢地,孩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让他们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孩子尝到甜头后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阅读不要急功近利,静待花开

    阅读并不是会在短期内或者几年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阅读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写好作文或者成绩就一定非常好。大量阅读的效果,大约在初高中才能显现出来。

    学习和写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的越多,就读的越好。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用产生正向反馈。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要热爱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是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到这些,有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利于父母自身的学习。这些榜样的力量,并不像书本里那么复杂,而是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不用花费什么金钱,但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他们看到你在阅读。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不如自己做个示范。

    带孩子多去图书馆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重要的,图书馆中的书籍千千万万,特别是儿童专区,关于孩子的书特别多,总是能吸引他的眼球,同时图书馆中安静的环境和周围的氛围会使孩子认真读书,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有空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吧,让孩子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从小就爱上阅读,喜欢阅读。

    举办小小读书会

    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读,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举办小小读书会。让几个孩子共读一本书,一起探讨书中人物,然后他们会去进行角色的扮演,孩子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了能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好好读书,记住一些东西,然后去表达出来,这样的读书会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有益。

    培养孩子的专注阅读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长们都听过,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孩子来说真的非常重要。书房里不要粘贴太多的壁画,光线要充足明亮,空气也得保持畅通。还有千万不要让孩子习惯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看书,因为这种状态下是无法专注进行阅读的。每次我家那个要躺床上看书的时候,我就给他拎到书桌前,几次以后也就“听话老实”了。

    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不鼓励家长强制追问孩子阅读的内容,但还是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比如跟孩子一起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阅读到精彩之处,可以让孩子用铅笔把好词好句圈划出来;有感而发时,还可以直接在书中空白处做批注或者写读后感,再分享给爸爸妈妈听。

    鼓励孩子持之以恒

    每天设定好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安静地阅读。如果爸爸妈妈时间允许,可以一家三口,甚至叫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阅读;如果时间有限,那就保证每天能有一个家长一起参加阅读。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阅读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读懂文字的能力。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4、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自己来解决。

    何时开始培养阅读能力?

    6岁前的孩子,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大好时光,如同黄金一般的时间,阅读能力也不例外。3岁到5岁半的孩子对于阅读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此时,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喜欢听故事、可能会喜欢重复阅读同一本书、喜欢书里的图片并且对书的内容有很多问题和求知欲,一定要趁这段期间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与习惯,让他们爱上阅读。

    话虽如此,其实0岁的宝宝就可开始接触阅读了,不用等到3岁才开始,爸妈从简单念一点短的故事给宝宝听,让宝宝翻翻书或咬书都行,3岁之前,要让他们习惯听爸妈短篇故事,营造阅读的气氛与仪式感。

    养成阅读能力,一辈子都受用

    作文写不好的人,是否曾被老师提醒:“书看太少,才会写不出东西,又无法引经据典。”长大后出了社会发现:世界变得实在太快,每分每秒都在进步的地球,彷佛没有跟上其公转自转的速度就会被甩出去淘汰,所以我们想办法学习、吸收知识,不论通过看书、上网看资料都需要阅读的能力,去听演讲也要能快速整理出脉络并记忆、整理笔记等,表现如何都是取决于过去如何养成阅读能力(看、理解与记忆),可见阅读对你我与孩子都是重要的基本能力,既然如此,不如早点陪着孩子一起养成习惯,送他们一份这辈子都受用的礼物吧。

    读书并不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也不可能读了几本书就能让孩子的阅读、写作水平突飞猛进。但日积月累的阅读,可以开发孩子的聪明才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让孩子坚持阅读,你将会收获一个越来越优秀的孩子。

    2024-05-26 查看全文
  • 独立自主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很重要,毕竟未来TA们都要走进这个社会,开启自己的人生。然而,生活中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调皮,太过有自己的主见,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听话,但听话的孩子往往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为他们的事情都是被家长安排好的,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1、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房间或洗碗。

    2、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具有好奇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家长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找答案。

    3、给他一个机会,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要解放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4、当孩子向家长寻求帮助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选择答应孩子。但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做的是拒绝帮助孩子。只有让孩子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5、孩子想学独立时,父母要及时了解到孩子独立的需要,而且能够给他表现的机会与合理的引导。

    父母的理解、放手、鼓励与赞许正是对孩子独立的支持。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6、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领域,对于一些家长和孩子都不熟悉的领域的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只懂得一些皮毛就停止了探索,而是应该坚持和孩子一起完成深入的研究。

    7、家长在生活中也可以选择撒娇来让孩子尝试“帮助”自己做家务。

    家长有时候刻意的示弱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等到孩子离开家长之后,孩子也可以很好的独立生活。

    8、适时地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做事。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等,让他们逐渐养成自理能力。

    孩子的不独立表现在哪里?

    一、过分依赖他人,不懂得独立的孩子只会过度依赖他人,觉得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现状。如果一直依靠别人的帮助的话,就会得不到锻炼,今后更加没有作为。

    二、不管有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帮助孩子来解决,孩子就很少有自己独立做主的机会。孩子如果长时间被家长帮助,那么就会逐渐丧失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三、遇到困难,总找别人,爸爸妈妈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做事情遇见困难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向爸爸妈妈们求救。其实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是因为孩子们缺乏独立的能力。

    四、自己不会做决定。 父母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从来不给或者很少给孩子自己决定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张。

    孩子独立性重要性:

    1、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

    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能解决大多数问题,不会经常感到无助。自立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充满信心,自立的孩子更加自信。

    2、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

    家长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孩子能照顾自己,面对问题能妥善处理,在试错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3、有助于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一个自立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照顾自己,遇到问题也能游刃有余。绝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不知所措。当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依然能坦然独立生活。

    4、从小就有独立做事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长大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能够锻炼孩子的自信力和坚毅力以及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使孩子能力按照自己思想去独立完成某件事情。

    2024-05-1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