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33

  •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烦恼也不少。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处理好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就好了,但其实孩子在生活中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遇到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对孩子有着全方面的关怀。

    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1、过分保护

    父母给孩子各方面都考虑周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对周围的事和人都不感兴趣,而又期待别人爱护自己,有一点不满足就容易感到委屈,幸福感低,认为父母给自己的付出都是应该的。

    2、唠叨

    一件事情重复说,一个错误天天讲,不断的给孩子发号施令,或者再三叮嘱,详细的安排孩子的各个细节,孩子没有一点自主性,不能自发、主动的去做事情。很容易导致不想听父母说话。

    3、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这是很多青春期孩子都会出现的状态,这是因为家长总是用一种大人的眼光在看待孩子。其实当孩子长大后,他的自我意识已经非常突出了,他希望家长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机会表达的,一旦表达自己的观点,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在反抗,是不听话。所以,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因为他知道交流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4、代沟问题

    孩子会认为我们管的太严,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而家长又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好在,我家宝宝还是个通情达理的小朋友,在双方心平气和的时候,主张他说出他的想法,我们也会将我们的想法说给他听。

    5、过分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6、忽视的培养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2024-04-27 查看全文
  • 大多数家长作为新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也缺乏家庭教育相关的学习,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毫无章法可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家长有必要提前了解有可能出现的教育问题。

    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在孩子面前诋毁家庭成员。

    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不管对错,孩子都会去模仿。你对老人大吼大叫、私下诋毁的那种态度,孩子早晚会学会,以后很可能会用来对付你!所以,大人之间的矛盾,大人私下解决,别牵连上孩子。

    2、跟不上孩子的脚步。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一味地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丝毫没有刷新自己的知识库和认知,完全跟不上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脚步,从而和孩子站在对立面。

    3、父母不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当孩子上了一年级,当孩子出现成绩不理想,想要进行更正,可是怎么说孩子都不听,也很难管教,也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这一点相信是很多家长比较头痛的事情。之所以很难和孩子交流一方面是交流的少,另一方面是关心的少,同时孩子在成长有时候会在叛逆期和青春期会更难管教,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方法,同时多和老师沟通,同时多和孩子谈心,多沟通,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4、经常把工作烦恼带回家。

    我们总是习惯在工作中耗光自己的耐心和好心情,然后带着怨气回家,然后一通发泄和唠叨。但是,负面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会让孩子慢慢地和你一样,对学习、朋友充满不满和怨愤,心态也变得不够包容、宽和。

    5、家长过于重视结果。

    大多数父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和结果的,这种过于重视结果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压力,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处于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

    6、孩子讨厌应试教育,学习没有主动性。

    提升孩子对于教科书上知识的兴趣,让他感觉到学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 除了引导孩子对学习有渴望以外,还要让他学完知识看见效果,化甜头为学下去的动力。这就需要家长出手,为孩子提供学习力、创造力、情商力、思辨力等方面的方法论,搭建脚手架从而最终慢慢地放手。

    2024-04-27 查看全文
  • 很多新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欠缺经验,遇到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时,也会不知所措。甚至有些父母脾气不好,一时冲动下还会对孩子动用武力。武力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其实,父母对一些常规的教育问题完全可以避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1、家长过于重视结果怎么办?

    大多数父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和结果的,这种过于重视结果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压力,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处于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

    2、孩子盲目学习怎么办?

    这类孩子往往是没有别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地“乖孩子”。从小在家长的权威中长大。家长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没有违反的可能。渐渐不知道该如何计划自己的学习,感觉学习只是完成学校的作业。

    3、父母观念不统一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人会充当红脸,一个人会充当白脸,很可能会使孩子的价值观出现错乱,甚至因为父母观念的不统一,也会让他们的价值观出现扭曲的情况。

    4、孩子第一次骂人怎么办?

    我们现在的许多家长,拿着刚会说话的孩子骂人当乐趣,自己就不注意这一点,那么如何去管自己的孩子呢?孩子是不会辨别是非的,他会错误的认为家长的笑容是对他行为的奖励,因此,时间长了他就会不自觉的把脏话随便抛出。这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这是脏话以后不准再说,否则人们都不和你做朋友。

    5、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作为家长怎么办?

    首先承认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的,不能以孩子的成绩来评判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只要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努力学习,明事理就可以啦,当然不能不承认现在社会学习还是最好的逆袭之路,但是不能为了学习而意味的否认孩子,孩子更需要鼓励性教育,自信的孩子未来会更成功。

    6、孩子偏科怎么办?

    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所学的科目及知识量都在迅速增加。孩子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偏科。比如个人兴趣、性别因素、老师影响、学习环境等。所以,孩子如果出现严重偏科,家长首先要尽量找到偏科的原因,并及时介入,越早越好。

    2024-04-26 查看全文
  • 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姥姥姥爷带外孙外孙女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只是无论怎么样,都不要让教育的角色失衡,承担教导重任的应当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隔代教育问题:

    第一, 育儿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很多长辈而言,如果说他们有经验,这种经验都是几十年前的了,有多少适合现代生活,这还得因人而异。而且有些老年人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他们的孩子也是父母帮带的,因此他们也不具备育儿经验。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那么育儿观念的冲突也不会太大,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学习。如果老年人只是抱着固有的老思想,既不愿意听建议,更不愿意去学习,在育儿这个问题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分歧。

    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很多老人由于自身体弱,总是怕冷,所以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孩子不断地加衣服,就怕孩子冻生病,结果孩子被捂了一身的汗,反而生病了;喂饭的时候,他们也会尽量给孩子多吃,吃得越多越好,结果造成了孩子肥胖或是厌食;有的老人天冷不爱出门,因此一个冬天都会带着孩子在家看电视。我们作为子女也不好说什么,即使说了没有作用,反而让彼此难堪。有的家庭也会因为育儿观念的巨大偏差造成家庭纷争不断,甚至最后夫妻也不得不选择离婚。

    第二,“隔代亲”把孩子宠爱成“熊孩子”

    “隔代亲”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

    首先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很多的老年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忙于工作,没有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内心也存在着一定的负疚感。所以当他们带孩子的时候就会尽量满足小孙子的需求,把亏欠给自己孩子的东西补偿在孙子身上。

    其次,一把年纪的老人在面对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时候,会自然生出一种怜爱,因此他们不愿意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但是这种过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针对孩子的行为不建立规范和底线的方式,最终就会变成一种溺爱,把孩子宠成个熊孩子。把孩子宠坏了,才是让父母们最头痛的地方。

    第三,孩子和老人更亲,成为很多妈妈的心结

    有些父母是很忙的,出差加班,几天都见不到孩子一面。甚至索性把孩子完全托管在老人那里,很少见面。这就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不亲的现象。

    孩子不和父母亲,对于爸爸们而言,他们往往不是很在乎这个问题,他们甚至会觉得和老人亲近也是一样的,反正都是亲人。但是这却是妈妈们非常心酸的事情,因为从这个小生命的孕育,到忍受切肤之痛,再到和孩子依依惜别的痛苦,这些只有妈妈们才能够体会。如果孩子不和妈妈亲,妈妈们真的会十分心痛。

    如何解决隔代教育问题?

    第一,对带孩子的老人给予充分的理解

    我们在抱怨老人带孩子问题的时候,也该想想他们的辛苦付出。带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体力。带过孩子的父母们都知道,有的时候带一天孩子,会被孩子磨得崩溃掉。而且,长辈没有义务帮你带孩子,如果愿意帮忙,那么请年轻的父母们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们。人心都是肉长的,真心对真心,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第二,尽量做到老人辅助带孩子,父母承担主要责任

    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把孩子全部托管给老人,年轻的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尽量自己带孩子。一方面自己带孩子的时间多了,那么隔代教育的很多问题自然就会化解掉。另一方面从孩子的心理发育角度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很多情感的需求、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的形成,都是需要父母的积极参与的。因此带好自己的孩子,承担好做父母的责任,才能真正解决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

    第三, 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和老人多沟通,尽量达成一致

    我们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这对我们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2024-05-29 查看全文
  • 当下父母更讲究科学的养育方法,但老一辈觉得以前自己就是这么带小孩的,也健健康康的长大了。现在时代毕竟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变化了,所以与老一辈交流科学育儿很有必要,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效沟通。

    孩子隔代教育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家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这就叫隔代教育: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亲子教育:由父母对子女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

    因此,隔代不能断代。童年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和父母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那么就会使子女感到父母不关心自己,甚至不爱自己。

    当然随着子女年龄增长,这种想法会有所改变,但对亲子间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论父母多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增强与孩子的互动,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是混养型家庭,白天老人带养孩子,晚上则一定是父母带;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 尽量在周末或假期将孩子接到身边,平时应多打电话,给他讲讲你最近的生活、有趣的事情以及对他的思念和牵挂等,同时引导孩子说说他的生活和上学趣事,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另外,如果完全把孩子抛给老人,也势必给他们增加过重的负担和心里压力。

    据估计,我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者隔代教育。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看来,隔代教育在幼儿家庭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

    在老人的观念里,总认为不给孩子吃盐,孩子就没有力气,而现在研究表明,在孩子一岁之前,如果给孩子吃盐,是会加重肾脏负担的;老人们生活的时代普遍物质比较匮乏,所以他们总喜欢让孩子多吃一点,追着赶着给孩子喂饭,这一点常常让年轻的父母们看不惯。

    2、关于孩子生病的问题

    老人们总喜欢在孩子生病时,去向他人打听偏方,然后给孩子试各种各样的偏方,吃各种中药;在年轻人眼中,如果孩子生病了,还是去医院看,然后谨遵医嘱,合理吃药最靠谱。

    3、关于孩子冷暖的问题

    老人年龄大了怕冷,也就总害怕孩子被冻着,常常喜欢给孩子多穿一些衣服;如果孩子感冒了,就喜欢给孩子捂着,觉得出出汗就好了。而年轻的父母则认为,可以根据孩子后脖颈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冷暖,从而给孩子添减衣服,孩子的活动量较大,穿衣服时和大人差不多就可以了,不用特意添加更多的衣物。

    4、关于孩子起居的问题

    老人总是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方位地包揽了孩子的起居,这是很多老人的做法,而年轻人父母觉得不能这样惯着孩子,年轻的父母总是倡导,爱孩子就应该懂得放手。

    5、关于孩子独立的问题

    老人很喜欢说一句话,不论面对什么问题,他们总喜欢说“孩子还小”、“我陪他做”、“我帮他做”,很多年轻人都看不惯老人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与照顾,他们觉得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他们会试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明白,孩子总有一天需要离开父母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孩子隔代教育的原因

    1、父母无时间

    不少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没有时间带孩子,而老年人往往退休在家,相比孩子的父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带孩子,这也是形成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

    2、祖孙的感情

    老人会本能的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种坚实的感情是隔代教育的心理基础,因此很多老人提出想带宝宝父母大多也不愿不给长辈面子。

    3、祖辈有带娃经验

    对于带孩子,祖辈拥有较多的带娃经验,相对于从未带过孩子的父母而言,祖辈带孩子更容易。

    4、祖辈易和孩子相处

    老年人往往都具有童心,他们可以喝孩子玩到一起,并更容易沟通,形成融洽的关系。

    面对隔代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老人

    伴随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老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可是,当我们的孩子需要他们时,他们又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本该是我们承担的责任。仅凭这一点,都值得我们终身感激。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由此而产生的天伦之乐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

    2.定位“主副手”

    父辈是家庭教育舞台的“主角”,祖辈是“配角”。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年轻父母应牢记属于自己的责任,即使您在忙,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为避免教育中的矛盾,可以事前来个“育儿协议”进行明确分工,比如在照顾孩子生活饮食方面,老人比我们经验多,时间充沛,那我们不妨听取他们的安排,还能让老人有被“重用”的感觉;在孩子习惯培养、智力开发等教育方面,年轻父母承担主要任务,因为老人缺乏科学育儿、智力开发等知识储备。

    3.与老人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趋于理性,而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知识,满足一个要求,往往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但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往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当父辈与祖辈产生分歧的时候,首先注意找准沟通人,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老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进入正题。

    2024-05-29 查看全文
  •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小到孩子起床闹脾气,大到孩子说谎,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候,家长往往不知所措。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除了孩子自身问题之外呢,和家长也有一定的关系。

    教育孩子存在哪些困惑?

    1、极速逆反心理,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反应激烈。

    2、如果家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

    3、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4、破坏性行为过多,比如生气就撕书,摔东西。

    怎么解决这些困惑?

    1、逆反怎么办

    不在原则性问题上迁就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容易犯错,但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家长不应持迁就的态度。大家要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危害是什么,即使是不大的问题,家长也不能姑息,因为小事累积也可铸成大错。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是否要答应要谨慎考虑,因为答应一次,后续孩子的无理要求就可能会接二连三的提出。因此,用强硬的态度应对一些原则性问题是家长必须做到的。

    2、嫌弃唠叨怎么办

    耐心听你的孩子诉说让孩子总是有机会先表达,表达他的想法,而父母可以显得很有兴趣,很耐心,用开放的态度,很认真安静的倾听孩子诉说。不要先入为主的做任何判断和指责,更不需要总是你担纲演讲,长篇大论的说半天你的想法和解释。请把更多的想法应该留给孩子来说,你负责认真的听,一边专注的听,一边提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然后呢,发生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来了解整个故事。别着急,别催他,让孩子也有时间表达和发泄。

    3、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父母怎么办

    在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时,作为父母的,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不要一味地否定他,你想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是不是和他也是一样?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关爱和理解。这个时候后的父母,你要做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孩子。而不是要用父母的威严,如果角色用的不对,就会适得其反,会让你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你离家出走。

    4、孩子破坏东西怎么办

    孩子们们年级小,只是下意识想破坏东西,却不清楚自己的破坏会造成什么影响。可以应该让他明白他所破坏的玩具是父母花钱买的,且很贵。如果破了就再也不会有新的东西再出现,孩子也许就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了。

    2024-05-25 查看全文
  • 谁也不是天生的好父母,初为人父人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有一些不足,因此,如果想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有必要提前做好功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前了解教育孩子会遇到的问题。虽然每个孩子都有所不同,但在成长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家长提前了解这些问题,以想好方法来应对。

    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

    1、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多鼓励、开导孩子。如果孩子从内心拒绝学习的话,就会很难吸收学习的知识,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多鼓励孩子开导孩子,让孩子从心里接受学习,意识到学习的好处。

    2、如何教会孩子感恩?

    白眼狼都是被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口口喂出来的,别说孩子不会感恩,是我们没有给孩子可以感恩的机会,当我们把所有一切需求都给他送到眼前,不必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他不会珍惜,他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然不会想回报。

    3、如何教孩子勇敢?

    坚强勇敢不是用语言教出来的,激发他同情弱者的心,他自然而然会觉得自己是强大的,是可以保护弱者的,还怎么好意思不坚强勇敢?

    4、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及对事物的处理能力有限。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

    5、为什么不建议用物质奖励孩子?

    通过实验发现,对于一件自己本来喜欢的事情,提供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件事本身的吸引力。在孩子学习上,无论奖励或者惩罚,都很容易使孩子忽略学习本身的意义,要试着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爱上学习。

    6、夫妻之间教养孩子的方法不一致怎么办?

    对于夫妻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出现理念、方法的差异很正常,只是要求我们能理性的调节和磨合好。为了孩子的明天,一切为了孩子,当父或母的教育方法欠妥时,还有什么不能丢弃的呢?

    7、如何与孩子交朋友?

    作为父母,严格管教孩子不一定是打或骂,要和孩子一起玩耍,在玩乐中有意识的讲一些有益于孩子的故事或道理,或以身试教,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事,让他们耳闻目染,学会生活,珍惜钱米,克复困难。

    如果我们以长辈自居,生硬说教,孩子只能怕你,不愿与你勾通,你无法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渐渐地他们的思维会和你分道扬镳,甚至对你的言谈心生反感。

    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一、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样样满足!

    二、孩子以学习为中心:

    现在的孩子都没有童年,他们长大后,童年的记忆,是那不离不弃的沉重书包。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攀比心理,使父母们患上了焦虑症。各种补课,兴趣班。孩子每天不停穿梭在不同的教室,早上睡个懒觉,都成梦想。孩子逐渐变得孤僻,不与人交流,不能溶入社会,缺乏激情,高智商而低情商。

    三、家庭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在家庭中被放在高的不恰当的位置,说一不二,无原则,无底线的过度溺爱。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体谅他人,不会分享,不懂合作。走入社会,失去亲人的庇护,经不起一点挫折。自曝自弃,消极沉沦。这就是一些孩子成人后,宅在家中啃老也不出去工作的原因。

    四、全家以钱为中心:

    孩子的金钱观来自家庭,并陪伴他长大。这样的家庭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极度推崇金钱,钱是万能的,是救世主。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会不择手段获取金钱。二是极度不重视金钱,钱乃身外之物。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挥霍无度。教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金钱是你付出后的回报,要合理的取得和使用。

    五、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孩子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对小孩子范错,听之任之,不教育,不管理,做为法定监护人缺位,等孩真长大了,悔之晚矣。

    六、将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放在孩子身上,就是小孩子们讲的最讨厌的鸟。

    小孩子们聊天讲到,世界上有一种鸟,自己没本事飞,就在窝里下个蛋,叫那只蛋使劲的飞。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

    1、家长自我不断学习

    想教育好孩子自己就得不断学习,学习发现自己不足,改变自身的短板,体现在你的言语和为人处事上,做榜样的力量影响你的孩子才是我们为人父母最成功的教育孩子方式!

    2、让孩子多参与家庭劳动

    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让孩子参与到大人的劳动中来。小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让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最好锻炼,同时是培养接班人,懂得感恩的人的必修课。

    3、尊重与监管。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不管,必须在原则问题上不含糊,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不为,小孩犯错,必须严管,之后,再讲道理,让小孩明白错在哪,下次不再犯。

    4、放下,适当放手。

    充分尊重小孩的个人选择。我们只做服务,不做决定,孩子的事,我们只说明利害关系,由孩子自己做决定。

    5、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深远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正确行为。

    6、耐心沟通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理解孩子的想法,避免急躁地灌输,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的自主发展。

    7、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感兴趣时,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

    8、懂得表扬、奖励的艺术。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2024-05-1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