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没有毅力该怎么办

孩子没有毅力该怎么办

492

  • 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落落大方,自家孩子却唯唯诺诺,一到关键时刻就退缩。甚至有些孩子看待周遭事物,总是存在消极情绪。这就好像戴着沾满灰尘的眼镜,放眼看东西或看自己,老是觉得不满意不对劲。

    小孩子没有自信心该怎么办?

    1、更新理念

    孩子是一个具有N个侧面的“立体人”,不能总拿成绩作为唯一尺度来衡量他们的成败,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学习上,家长要多给孩子正面鼓励,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利于给孩子的自信心加分,父母不妨在学业上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成绩落后时一起商量解决,而不是挖苦嘲笑。

    2、少去干涉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3、不能总是指责孩子

    孩子处于会犯错、容易做错事的年龄,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难避免的,有些父母急性子,或是完美主义者,对孩子的教养没有耐心,无论是遇到大事小事,处理的方式直接指责孩子的过错。在孩子弱小的心灵里,会让孩子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敢说话,封闭内心世界,因此面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应更多的耐性悉心教导,平心静气地跟孩子讲道理。

    4、对孩子多点鼓励

    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应多鼓励他们跟人沟通,可以从最基本的打招呼方式,鼓励孩子见到人懂得主动打招呼,鼓励孩子多开口,多点跟人接触相处。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丰富孩子的视野,跟孩子相处时,当遇到孩子表达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鼓励孩子去做,多给孩子点信心和安全感,孩子的性格便会渐渐开朗起来。

    5、告诉孩子可以犯错

    不自信的孩子总是在一次失败中就会变得十分忧郁,会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做好,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可以犯错,可以失败”,但是告诉他这些之后,家长也应告诉他犯错了就要改,失败了就要重新站起来,去把它做成功,而且要告诉孩子只要你想成功那么就一定能成功,这样孩子在以后进入社会中,意志力就会变得很强。而且也不会因为一些小的失败而有不自信的心理。

    6、给孩子安全感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需要被父母保护的,所以当有任何让孩子感到惊恐的事情时,家中都应该让孩子知道有你在,你也应该告诉他不要害怕。不过父母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一点,那就是父母也不是万能的,对于有些事情父母也是无能无力的,不然孩子就会过于依赖你,而不去自己勇敢的面对问题。所以在给孩子安全感的同时,父母也应教导他,告诉他如何照顾自己,如何自己面对危险。

    7、告诉孩子怎么和别人相处

    不自信的孩子不喜欢和别人相处,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相处,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怎么与人相处,并且要告诉孩子叫人的称呼,对别人的态度,教会孩子要有礼貌。另外,家长也应锻炼孩子的勇气,让他自己去独自完成一些事情。

    8、聚集成功

    家长要重点关注孩子以往成功的经历,从其生活、学习、交友、竞赛等成功的事例中提炼出积极因素,给孩子打气,有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9、不作比较

    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正确的做法是,拿孩子跟以前比,只要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高兴。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你追我赶的过程,在帮助孩子树立上进心的过程中,父母不能一下子就给孩子订立一个高难度的目标。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对懒散惯了的孩子来说,是不现实的,也不容易接受。

    孩子没有上进心该怎么办?

    1、父母帮助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制定一个可行性的计划表,告诉孩子按照计划表上的做一些事情,并且做好。如果孩子拒绝这样做,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威严来教育孩子,遇到孩子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计划,家长也不要懒省事,一定要辅助孩子完成,但是不允许孩子不做,或者是中途放弃。

    2、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实孩子没有上进心,并不是一生下来一直都没有上进心的,只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用了不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孩子没有信心好好学习。所以父母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还能够让孩子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学会赞赏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赞赏的,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去赞赏别人。父母对孩子的赞赏非常的重要,如果父母经常赞赏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觉得非常自豪,从而有自信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都是听到家长的责备,训斥,挑剔等,那么孩子就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失去自信心。

    4、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要有榜样意识,更要时刻做好孩子的榜样。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的自制力不强,做事情没有目标,没有一定的上进心,那么又怎能要求孩子拥有上进心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身体力行,争取做一个勤奋努力的家长。如果父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相信培养出的孩子也一定上进又优秀。

    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

    1、父母的焦虑和情绪化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比较焦虑,从而情绪化。还有的父母,下班回到家里后,带着情绪,看见孩子没有写作业,就开始对孩子发脾气,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慢慢失去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2、父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我们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优秀,有前途,于是,对孩子就带着很高的期望,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惩罚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没有成就感了,就不愿意再去做事情了。

    3、父母一味地思想灌输

    孩子不是机器人,家长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这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制约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孩子内心的自我成熟。

    4、学习方式沉闷单调,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

    有些学生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没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经验,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2024-05-02 查看全文
  • 初中孩子家长要多鼓励少唠叨。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信心。不断的引导孩子,从小目标做起,一点点的完成,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初中孩子没有自信心家长该怎么办?

    1、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却更重要。家长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妈的关心和爱,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满满的爱,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内心安全感足的孩子,才能放松心情去学习和提升。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整天就会处在担心与恐惧中,就更没有办法安心学习而导致学习不好,就更容易自卑。

    2、全身心接纳孩子

    所谓全身心接纳孩子,也就是不管孩子优秀不优秀,都要无条件地爱孩子。而不要因为孩子表现优秀,家长脸上就充满笑容,孩子不优秀,父母就觉得孩子丢了自己的脸,就对孩子不好。接纳孩子,也就是看见真实的孩子。不管孩子内向还是外向,不管孩子是动作太慢还是动作麻利,那都是真实的孩子,接纳孩子的所有,然后再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3、不要笑话孩子

    可能有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做了比较好笑的事情,我们会笑孩子,我们可能只是开玩笑一笑过之,但是孩子他们是分不清玩笑和嘲笑的,所以孩子可能以为我们在嘲笑孩子,孩子就会变得不好意思,会不敢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不要笑话孩子。

    4、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认真对待

    有很多家长都不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孩子给我们说出来的时候家长总是很敷衍地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并且我们在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仅会敷衍,甚至还有可能根本不会去做,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所以孩子会认为我们不重视孩子,或者说认为自己不重要。所以孩子也就没有自信心了,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即使我们不想去做,我们也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好,和孩子商量好,告诉孩子原因。

    5、尊重孩子

    让孩子有自信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当成和我们一样的大人,我们要尊重孩子。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那么别人怎么会尊敬孩子呢?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当然要尊重了。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当我们做不成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孩子帮助我们。孩子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是家长做不了的事情,所以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步地提高。

    6、告诉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断

    自卑的孩子,需要父母多些鼓励。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断,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判断取得成功时,孩子就会收获成就感,而成就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时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7、帮助孩子分析他的优势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分析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引以为戒,少走弯路。但是很少父母会分析孩子的优势,这就是父母不足之处。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不重视孩子的优点,就会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时候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性格越发的自卑。而帮助孩子分析他的优势则刚好弥补了这个错误,让孩子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引导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

    2024-03-29 查看全文
  • 教育方面的话,其实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轻易言弃、不肯坚持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毅力的孩子,家长也要坚持。

    孩子没有恒心和毅力怎么办?

    1、将长期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首先家长也需要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学习英语,还是画画,想要学的很好,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设立一个一个短期目标,每一个短期目标,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强化他的进取精神,也能激发他完成下一个目标的热忱,养成进取的习惯。

    2、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你也说了,孩子想好好学习,这非常好。为什么毅力不足,因为他不知道好好学习为了什么,或者说他不确定。这就需要家长很好的引导,或者通过让他了解这个世界,有了理想,就有了充分的动力。

    3、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有些时候,孩子是因为害怕才想放弃,怕学不好,怕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顾虑重重。这时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予多一些鼓励,让他明白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前遇到的困难,希望他能积极解决或者克服,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是进步。

    4、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有些时候,孩子的不想学了并不是真的厌恶了,可能只是短暂的困难让他退却。那么不妨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设置各种惊喜,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5、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孩子都是需要成长的。所谓成长,就是纠正错误、培养正确。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孩子。从某种角度来讲,孩子存在问题就是为了纠正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难免会有焦虑心情。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我们要明确自己作为家长的作用,帮助孩子,而不要让自己迷失在对孩子错误的嫌弃中。孩子改正一个错误需要一个过程。而家长只有摆正心态,才可能有耐心。否则,除了发泄负面情绪,于事无补。

    6、不要给孩子过高的目标。很多时候,孩子排斥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学习可能造成的挫败感。所以,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学习目标,不要定的太高。否则,家长的操之过急会带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一系列连续的小目标,让孩子闯关一样的一个个完成。长此以往,孩子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就会逐渐把恒心培养出来。

    7、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家长做派的镜像反映。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这样:自己处理事情虎头蛇尾,却要求孩子持之以恒。这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即我们可以言行不一致。出现了这种基本认识的问题,孩子就很难培养出恒心了。

    2024-03-22 查看全文
  •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缺乏自控能力,希望家长平时多观察孩子的情况,注意孩子日常生活和情绪,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家长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孩子才会形成持之以恒的决心。

    孩子没有自制力该怎么办?

    1、利用睡觉时间培养自控力,有些孩子睡觉的时候很难不跟父母吵架,这就成为了一个教育孩子自控力的好机会。毕竟,让孩子安静地躺在床上,而父母还醒着,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设定一个就寝时间,制定一个包括所有必要的就寝任务的常规,努力让你的孩子待在床上,不要让父母在房间里睡着。这需要家长的努力,但最终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2、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她太小可以选择适当的降低一下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有的时候还是有这种抵触的清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的门槛真的太高了对他有很多的要求,以至于孩子心里非常害怕,因为他怕自己完不成所以干脆就不去做,这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的心理。家长为了孩子好让他拥有一些自控力的话,就应该适当的降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完成适合他年龄的目标,这样才能让他心中有更多的底气,去刺激他的心里有想去满足去完成的愿望。并不是给她太多的要求,让他自己心里都从来没有底气认为无法完成,直接去躲避放空自己。而家长们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就是鼓励他刺激他去完成,可以选择用奖励的一种形式,完成了就有奖励,那也是能督促他的,提高他自身的自控力。

    3、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这样才能让他更独立一些。有很多的孩子没有自己的自控力都是因为家长剥夺了她真正的想法,你把他内心里想的是什么要的什么东西,家长只是跟着自己的愿望让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你会让他感觉更烦,所以才会产生反叛的心理。不要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你要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他真正的动机是什么,能够让他真正掌握自己有自控力,我一味的强迫她的,他自己就会没有独立的想法,当然也就不会去尽情的控制自己。所以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而是尽量去引导他。

    4、给孩子舒缓自己的空间,孩子在这个时期,情绪波动非常大,家长可以选择为孩子搭建一个冷静区。里面可以摆上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毯子之类的物品,一旦孩子情绪难以控制,就引导他到这个区域先行自我消化。毕竟周围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平静下来。而且,这样一来,孩子对于自己情绪的自控力也会大大提升。

    孩子没有自控力的原因:

    1、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

    父母陪伴多的孩子,他的生活是充实丰盈的,他每天有你的陪伴,他不会感到无事可做。而你对孩子的疏忽和冷落,孩子只能自己找事儿做,而手机和电视就是最吸引他们的。当你埋怨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做事不专心,自控力差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正是你的自私和懒惰,将孩子推向电子产品。正是你的缺乏沟通和陪伴缺失,导致孩子只能寻找电子产品的寻求安慰。

    2、总是打断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专心搭积木的时候,你是不是一遍一遍地打断孩子,一会儿让孩子喝口水,一会儿让孩子吃口水果。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家长一遍遍地破坏,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专心的能力,导致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做事情,上课的时候就容易东张西望。

    3、家长不以身作则

    家长总在孩子要去学习或者应该做某件事的时候,让孩子停止看电视或玩手机等,但是家长自己却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肆无忌惮的玩手机看电视。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极不平衡的心理,孩子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做自己就不可以做呢?

    2024-03-22 查看全文
  • 自控力也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人的一种意志品质。每个孩子都会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过渡的,因而需要我们成人给予帮助和协助。

    孩子没有自控力该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接受程度,适当的设立一些规则,如“写作业时不能玩手机”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2、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有时候大人“越管、越难管控”,反而会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给孩子自主权。学会放手,家长在旁边起到协助作用即可。 

    3、引导孩子制定计划

    不少孩子自控力差会导致做事漫无目的、没有目标,想要提高孩子自控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逐渐自律。 

    4、教导孩子对纠正做出积极的反应

    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被纠正,他们的反应要么是攻击性的,要么是消极的。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经常必须遵循自己不喜欢的方向。

    教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回应。这需要自我控制,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他们的冲动。对纠正的良好反应有时很难学习,但这将让他们永远受益。

    5、提供良好的自控环境

    不少孩子缺乏自控能力,家长没有做好示范作用也是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形成规律、自律的生活方式。 

    6、鼓励孩子参加能培养自控力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体育、音乐课、照顾宠物等、也可以包括背诵诗歌、打扫房间或其他许多活动。

    7、让孩子承担后果

    让孩子承担合乎逻辑的后果,对于他来说,便可以“长记性”。比如孩子总想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饭,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告诉他,吃饭和电视只能选其一。

    如果孩子选择看电视的话,家长就要把饭菜收起来,等孩子饿了的时候,他发现他需要自己承受不吃饭的后果,自然而然他就会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2024-02-08 查看全文
  • 当一个人在目标确定以后,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或者在实际行动时难以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这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当然,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

    初中孩子没有自控力该怎么办?

    第一、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态

    一些中学生之所以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清楚,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人生漫无目的,一再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能自控,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可见,要增强自控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有了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才能正确指导行动,在实践中达到自控。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做某件事时,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关闭,不要试图花一份时间做两件事,能做好一件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能一心二用,如果自控力已经很好,你能同时做几件事还轻松自如,还能把每件事都做好,那你当然可以做。如果不能,就老老实实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三、专注时间要循序渐进

    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让孩子专心看书半小时,可能很轻松就能做到,但如果让孩子看两个小时,孩子可能就会思想开小差,就会觉得很痛苦。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迫孩子一定要坐够两个小时,也不是自责,而是改变孩子的计划。

    孩子能坚持半个小时,那就把孩子做一件事的时间定为半个小时,几天后,再定为四十分钟。只是提高十分钟,一般人都能接受。等孩子能轻松坚持四十分钟的时间,再提高到五十分钟……这样循序渐进,最后你会发现,孩子专注做事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长到孩子自己都无法想象。

    第四、培养积极乐观、善解人意的良好品性。

    乐观豁达的个性,更容易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善解人意则特别好与人相处,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让孩子多运动

    很多科学家现在都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运动不仅能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不仅让人快乐还是神经弹性激素,促进神经元的链接,神经元链接得越多,越聪明。还会分泌甲肾上腺素,促进注意力的提升。无论提升注意力还是提升自控力都要多锻炼。

    2024-01-2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