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集中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459
-
幼小衔接并不是孩子学多少知识,关键是孩子习惯、兴趣的培养以及生理上的适应。习惯养成方面,最主要的是专注力的培养。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年级怎么训练孩子专注和注意力?
1、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在现实生活当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语无伦次的。听与说的结合涉及到孩子对词汇的联想、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以及听故事后自编故事的结局的形式训练孩子的听说结合能力。
2、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
3、正确引导孩子
一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尚在发育阶段,他们不能够将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有些孩子刚进入一年级还是跟在幼儿园一样,喜欢东戳戳、西戳戳。所以家长们在平时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有针对性进行解决问题。
4、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
由于网络的普及,电脑、手机、平板上的游戏也越来越多。这些快节奏、高帧数的画面以及动感的音效对孩子大脑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少看电视、少玩手机,这样孩子也会相应减少这方面的需求,但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
5、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引导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对某件事感兴趣,并且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情。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社交活动等等,宣泄过剩的精力。
6、不主动干扰孩子的活动
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最好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节奏,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表面上看着是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需求,但实际上家长无意之中的行为打断了孩子本身就不太强大的专注力水平。
7、让孩子定量学习
对于注意力差的孩子,家长要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项作业,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就给予鼓励,并允许其休息几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项作业,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感,就不会再走神了。
8、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该最好不要看电视或者过多的干扰,让孩子安静的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安静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孩子的专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生活环境
孩子处在网络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生活中存在大量干扰,比如手机游戏、短视频,电脑游戏等,这些都能轻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电脑等,极容易影响孩子,特别是孩子在专心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分心无法专注。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经常性玩手机电脑,孩子在学习或者做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孩子。
2、家长忽视孩子兴趣
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专注去做一件事,家长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或者不鼓励孩子,让孩子遭受到打击,无法专注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对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很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学会观察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兴趣,带动孩子一起探索学习,在这过程中鼓励引导孩子,让兴趣带动孩子去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
3、体育锻炼太少
学龄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课业较多,大多数时间都家长都会让孩子是在家学习,看书,或者上各种补习班,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多少,导致很多孩子缺少耐力,其实,专注力和耐力之间有一定的连接关系,锻炼孩子的耐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家长有空时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一定程度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耐力。
4、注意力自制力差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比较低,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例如上课乱说话、做小动作等。孩子的注意力是需要培养的,需要一定的注意力训练方法来提升的。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控制力,就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成绩。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沉迷手机肯定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习惯,作为家长要耐心的帮助孩子改变,而不是采取简单粗鲁的方式,比如打孩子,摔手机。这只能弄巧成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不要用命令或者斥责的语气告诉孩子不准玩手机,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比如一个星期什么时候可以玩、玩多久,将条款写下来,双方签字按手印,严格按照协议来。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最有效的方法
1、首先,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面玩手机,自己都玩的兴味盎然,怎能叫孩子不玩。
当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老玩手机(正常的打接电话是可以的),多陪孩子,可以玩游戏啊,或者其它的,这样孩子的精力都在和父母玩耍的快乐中。
2、让孩子认识到手机的危害,手机辐射对大脑发育会造成伤害,对眼睛也有伤害,玩的久了会近视眼。
3、找一个替代品,让孩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出条件是不要玩手机。或者引导孩子对其他方面的兴趣,如音乐画画舞蹈等。4、培养良好的习惯,主要是家庭的生活习惯,父母可以多看书代替打麻将,多组织户外活动代替躺尸,这样孩子从小就会受咱们的感染,自己会把兴趣放在阅读上、社交上... 好的习惯是靠感染的,是靠从小培养的。
5、奖励机制,比如完成作业可以玩半小时,或者做点家务可以奖励玩一会,到时间就收回。
6、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可能随时都盯着孩子,最好的方式是锻炼孩子的自觉能力和自我判断力,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什么。
孩子沉迷手机的坏处:
第一、影响学业。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完全陶醉于虚幻的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第二、影响视力
孩子长时间看手机屏幕,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天持续用平板电脑1至2个小时以上,三个月视力就可以从1.0下降到0.5左右。
第三、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沉溺于手机,满脑子都是手机游戏,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
第四、影响孩子社交和人际关系。
比如性格冷漠,亲情疏远对学校的任何活动不感兴趣,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过大周放假回来,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自顾自的玩手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第五、盲目攀比,不择手段。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
第六、安全问题。孩子没有自控力,玩手机的时候,容易出现危险,比如有的孩子过马路还看手机。
移动互联时代,怎样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这个不一定标准一致,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灵活调整。
但是最好不要连续使用超过40分钟,否则对于孩子的视力、骨骼发育、手机依赖度都有影响。同时可以给孩子一定一个手机使用时间的兑换规则,例如做家务、写作业完成度都可以和手机使用时间挂钩。
其次,培养孩子使用手机的思维。
现在很多孩子和家长基本认为手机=打游戏,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也是一个孩子使用手机的错误模式。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培养孩子使用手机的思维,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教孩子学会用手机词典查英文单词;用手机语音教我们唐诗宋词,这是可以在孩子刚刚接触手机的时候进行干预和培养的。
第三,规范观看内容。
手机毕竟功能众多、各种信息和内容的吸引力都比枯燥的学习要有诱惑力。
所以如何能有效的规范孩子观看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通过手机加密和流量限制功能固定孩子可以使用的app种类、通过手机的儿童模式固定孩子的浏览内容、当然也可以和孩子进行约定并观察孩子的自我管控能力。
2024-05-16 查看全文 -
孩子终有一日会走向独立,让他们自己面对学习和生活时,自律就会成为决定他们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许多孩子小时候在父母的监督下能取得不错成绩,可一旦离开父母,他们没了束缚,就开始毫无节制的放纵,最后得到一个堕落失败的结局。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3、多鼓励孩子。
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想要放弃的想法,这种时候要多鼓励孩子去坚持。
4、延迟满足。
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也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孩子抵制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
5、对小孩的时间进行管理。
孩子想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
6、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责任心的发展基本上是认识先到位,行为稍滞后。这是因为,孩子预见事物发展结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比较弱。父母不要直接给孩子一个唯一的行为后果,而是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7、为孩子树立正确榜样。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反之,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好处:
1、自律的孩子意志力非凡。
“不要等待机会,要创造机会,你唯一的极限就是你自己。”自律是思想上的转变,而非肉体的折磨,自律会让孩子意志力很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言败。
2、自律可以让孩子学习效率成倍增长。
学习这件事非常的枯燥,大多数孩子都是迫于外界各种压力,例如学校、老师、父母、考试成绩等等,这就如同老牛拖车,速度只能这么快。但是自律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能够很好的安排学习和生活,该学的时候专心致志的学,该玩的时候放松自己的大脑,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学校效率成倍提升,在班里妥妥的学霸。
3、 自律让孩子人生目标性更强。
自律的人目标性往往很强,无论是在本子上还是在心里的,都会列一个小目标,每一步怎么走怎么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自律的孩子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决定便奋力去做,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尖子生。
4、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严以律己的人责任心通常都很高,做事认真负责,不会推三阻四。学会自律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教会孩子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024-05-12 查看全文 -
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否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上。而注意力不稳定的孩子上课常常容易溜号、走神。不止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也依然会有走神的情况,但是办法总归是有的。
孩子上课注意不集中是什么情况?
1、学习目标不明确。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而高中生的学习是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活动没有目标性,就无法使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稳定地指向学习活动,更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2、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部分高中生因为所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提不起兴趣。在孩子问卷调查中发现注意力分散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和英语学科上,在“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没兴趣 的孩子高达50%,老师讲课乏味占31%;而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基础太差,不愿学习。以上这些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
3、睡眠不足和生理状况欠佳。调查发现,有六成多孩子因为睡眠不足、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几年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不少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缺乏体育锻炼,时间长了,身体素质就下降,容易出现不好的身体状况,导致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学习。
孩子上课注意不集中的类型:
1、目光呆滞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上课非常安静,他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也不会引起老师跟同学的注意,他在自己座位上会安安静静的。这种类型孩子上课的特点是:爱发呆、目光呆滞,眼睛喜欢盯着一个物体不动,听不见老师跟同学叫自己名字,眼睛虽然睁着,但是大脑已经睡了。
2、敏感性
这种类型的孩子,非常敏感,课堂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特别容易被吸引,比如屋外的鸟叫声,窗户突然闪过的一道光,旁边人说话的声音等等,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非常感兴趣,但凡周围有点动静,注意力就转移了。
3、好动型
相信很多人听见过一个词,叫多动症,它的全称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听课困难等。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小动作比较多,他可能会拽旁边同学的衣服或者前边女孩的头发,或者翻翻书,或者找找东西吃等等。
孩子上课注意不集中的表现:
1、孩子做事情分心
孩子分心是因为做事情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例如孩子在上课时就会幻想下课后回家玩游戏、吃饭等事情,做事情不够专心,心里有所期待和心理受到刺激孩子上课、做事情都会不能集中,常常会陷入自己的小世界里,听不见别人的讲话。
2、学习出现困难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上课溜号、不听课、看不进去书等现象。据调查发现,5-10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20分钟,10-12岁的孩子时间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是30分钟。
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家长要学会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不然一节课一半的时间都在溜号,就会出现学习困难现象。
3、自控力差,做事情没有条理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事情往往自我约束力较差,做事情杂乱无章,什么事情都去做,哪一件也没有从头到尾,常常表现为做事不专一的情况。
2024-05-07 查看全文 -
一定要多沟通和交流,尤其是要让孩子学会树立正确恋爱观念,比如给孩子购买性心理发育教材或者课本,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恋爱问题以及性心理发育的问题,让孩子变得成熟、更加负责任,学会解决早恋问题。
如何预防孩子早恋的方法?
1、认识早恋危害。要防止孩子发生早恋的现象,就应该先让孩子了解早恋会带来的种种危害。早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严重干扰学习与生活,孩子每天都在想着那个喜欢的异性,就会令自己没心思去学习,甚至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上课时就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上课,听课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也会跟着变差。因此,认识了早恋对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威胁,提高孩子的警惕,才能让孩子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2、鼓励孩子好好学习。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树立孩子是正能量,学习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学习上。
3、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参加补习班,知道孩子学习,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成绩,他们就对学习更有自信,更愿意学习了。
4、丰富业余生活。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课余活动,如果有可能,尽量陪孩子一起参加。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小孩子的生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家中得到足够的情感满足。
5、家校配合,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相关的心理健康普及,帮助小认识到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了解应对这些变化的方法。从引路者的角度理解早恋发生的但也要明确早恋的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用身边学生认可的成功人物或者公众明星的榜样力量阶段作为学生身份的主要任务,预防早恋的发生。
6、多关注孩子的想法。平时没事的时候,跟你的孩子多多的交流,问一下你自己的孩子是怎么看待早恋问题的,看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样的,你要根据你自己的孩子来进行分析,看他是倾向于哪一方面,你就要从这一方面来进行引导。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多陪伴孩子,尽量多多参与孩子的成长,不要缺席孩子的童年,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意识,相信孩子一定会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哪种孩子更容易陷入早恋?
1、性非常向、相貌出众的
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同学更简单发生早恋。由于性非常向的人大多敢作敢为,敢于触犯校规,担心份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同学,经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尤其是美丽的少女,往往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孩喜爱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快陷入男孩子的情网。
2、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
这些同学由于受环境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爱用书中、歌里的浪漫情节来类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艺术家笔下的仆人公,追求抱负的爱情天地。加上他们有某个方面的才华,常被异性艳羡,故很简单获得爱的信息。
3、学习成绩差的
在以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甚至是唯一评价标准的教育背景下, 成绩差的孩子完全被边缘化,他们不被老师和同学尊重,社会地位低,从未体验过学习上的成功感。
因此他们自己也对学习没有兴趣与信心,不会也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爱情,通过恋爱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从恋人那里获得尊重和自信。
4、缺少家庭暖和和爱惜的
这些人常见于父母感情裂开、离婚、受继父继母虐待,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得不到暖和,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甚至受辱的环境里。于是,渴望得到他人暖和,而异性的抚慰下正可以弥补这一点,使他们尝到了爱情的甘甜。
2024-05-02 查看全文 -
关于孩子的写作业问题,是个长期而久远的工程,父母也应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慢慢会发现进步最大的其实就是孩子,陪或是不陪,孩子都在努力成长,作业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如何教育孩子写作业的方法?
1、做一个功课计划表
我们都知道孩子会有很多门功课,有语文,数学,英语各种各种科目的作业。我们可以给孩子列一个计划表,告诉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据具体的时间,根据孩子思考的能力来确定。
比如孩子回家以后,晚上可以在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做数学题,因为到十点以后,孩子的思维肯定会很混乱,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题放到后面,这样孩子也会越做越开心,越做越轻松。
2、孩子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我们可以引导我们的孩子做一会儿家庭作业,然后适当的玩耍一会儿,放松放松,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劳逸结合,等休息够了再去做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不至于太劳累,也不至于对作业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3、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给孩子多改变一下学习环境,让孩子感觉学习环境变了,然后很新奇,新奇过后会很开心的学习。但是至少我们也要注意学习环境很安静,很温馨,这样才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能力。孩子开心以后,自己的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可以很高兴的学习,很开心的学习。
4、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除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之外,另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一边学习一边玩,或者写一会作业就要吃的喝的,或者说自己想要去厕所,这些都是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学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不专心当然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存在这些问题,一定要注意纠正。
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
1、课堂知识没掌握
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孩子图省事,在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这样一来他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完成作业的速度自然也会慢下来。
2、家庭学习环境不佳
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自己要安下心来。家长必须明白,良好的学习是以一个安静的、无噪音的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为条件的。
3、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2024-04-29 查看全文 -
在孩子的性格、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干预,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实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伴随、影响孩子的一生。一定不要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那样不仅起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凡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写作业的方法?
1、将孩子的作业量不断分解
分成小任务,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孩子才能够尽快的完成作业,获得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的积累自信,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写作业。
2、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和作业都是自己的事情
首先无论学习成绩还是作业完成情况都不要拿来和别人做对比,那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学习和作业都只是为了让父母有资本去比较罢了。在生活中多让孩子感受到他学习的用处,比如算数的应用,语文的应用,英语的应用,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到的东西是有用处的,是别人拿不走的宝贵财富。
3、鼓励孩子自己的解决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课堂学习,下课后不作思考,无法从根本上掌握知识。家庭作业一方面是为了检验课堂学习成果,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急着骂孩子笨,责怪他上课没有听讲,可以先让孩子圈出重点,容易的题先做。如果孩子通过思考或者家长的引导把原来的难题做出来了,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以后遇到这种题目,也会自己解决。
4、陪写作业不能只“陪”,不陪写作业不能也完全“不陪
有的家长说:“我啥都没干就光看他写作业了,结果一小时两小时写不了几个字。”有的家长说:“我干脆看自己的电视不陪他写作业了,结果电视看完了他还没写完。”陪的时候不是一直盯着他们看,不陪的时候也不能总看电视让孩子自己在一边写。孩子写作业,家长可以看书,可以写字,可以忙家务,但是随时要准备好解答孩子的问题,有叫必应,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得到家长的陪伴。
孩子不主动写作业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那么,家长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要承担起不完成作业的后果,包括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等。
2、孩子学习基础差,根本不想做
导致孩子不自觉做作业的原因,还与孩子学习基础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学习基础差,导致孩子根据就不会做作业,不会做当然不想也不会自觉去完成。
3、孩子贪玩思想
导致孩子不自觉做作业的原因是孩子贪玩思想在影响。因为,孩子在学校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心情也想得到放松,因此贪玩的兴趣强过做作业的兴趣,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孩子往往会先选择玩而不是先选择做作业。
2024-04-29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