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好吃懒做怎么办

孩子好吃懒做怎么办

763

  • 有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碰,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引导孩子摆脱好吃懒做坏习惯,就得持之以恒、意志坚定,通过正确合理的方法,坏习惯一定可以离孩子远去。

    孩子好吃懒做怎么办?

    1、鼓励孩子动手去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要抓得太紧了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他们能够做的事,比如叠小被子,整理玩具,擦桌子等等。

    虽然这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当父母在他们完成之后给予一些夸奖,他们会更有成就感,做事也会感到快乐,更有动力,这样不仅会让孩子远离懒惰,同时对于孩子以后的生活也会有很大帮助。

    2、养成好的行为规范

    孩子还比较小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这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早睡早起,对他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进行好的管控,养成良好的习惯会让生活变得有规律。

    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每天都是活力充足的,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也不会因劳累无精打采而不想做事情。而一定的约束行为也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父母起好带头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一身毛病,那么对于孩子的要求显得也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当家长自己做得好,孩子也会向着父母努力去做好,要知道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所以父母要全面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孩子面前起到一个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看到父母都如此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孩子自然也会主动地去听取父母的话。如此一来,父母和孩子都会慢慢变得更加优秀。

    4、对孩子保持耐心

    孩子还没有长大并没会有父母那样的办事效率,所以父母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即便他们在做一件父母看来非常简单的小事,父母也应该跳脱出大人的思维来看待。

    不要因为孩子做事比较缓慢,就对孩子进行指责。也不要只是催促孩子,还要注意进行引导,孩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家长要学会去帮助孩子克服,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容易接受。

    当一个一个的困难被攻克后,孩子就会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当心中有了目标,懒惰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5、要让孩子适当承担家庭劳动

    比如吃饭之前摆摆碗筷,地板脏了扫扫地,等等类似的小家务。要让他明白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他也是有责任的,也应该尽好自己的本分。如此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024-02-11 查看全文
  • 家长们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希望能把孩子教育成才,但是往往事情总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有的孩子成长的很好,但是有的孩子好吃懒做不懂得感恩父母。

    孩子好吃懒做不知感恩怎么办?

    1、及时提醒和约束

    一旦发现孩子有好吃懒做和不懂感恩的行为时,父母的态度一定是坚决的,明确指出,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坚持后,一定会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对错误行为改正的机会,也会更大。

    2、约束自己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父母熏陶和影响的,如果要想帮助孩子改掉“好吃懒做”、“不知感恩”的行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改变自己生活的方式,给孩子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孩子。

    3、教育方法要正确

    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别让孩子感觉我们在以大欺小。我们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的语气说出来,孩子的想法会得到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切忌用过激行为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

    4、懂得“保护”的真正含义

    很多孩子小时候,父母不忍心让他们劳动,担心孩子受伤,长期纵容下孩子变得好吃懒做,起初父母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疼爱和“保护”,殊不知,这才是纵容孩子变得越来越懒惰的元凶。

    所以父母要明白“保护”孩子的真正含义,只有让他们融入生活,有自我生活的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疼爱和保护。

    5、教会孩子做家务

    教会孩子做家务,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绝佳机会;其次,学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当然,学会做家务的孩子,从劳动中获得的幸福感,也是自我价值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6、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让他更爱别人、感受更多的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会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懂得感恩,感恩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也可能是曾经伸出过援助之手的陌生人、老师等等,想要培养孩子的那颗感恩的心,不仅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更是需要从孩子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下手。

    2024-02-07 查看全文
  • 孩子的性格都是各种各样的,有些孩子从小就很勤快,有些孩子则从小就很懒惰,让很多的家长为此烦恼不已,甚至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太懒,以后肯定会出事,那么,家长该怎么办呢你?

    好吃懒做的孩子怎么教育?

    1、让孩子体会劳动被认可的喜悦

    家长可通过正确合适的引导方式培养孩子做家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干家务时可教育孩子劳动是美德,在自己干家务时可抓住机会让孩子一起劳动,让他感到做家务的快乐。

    孩子在参与家务后更多的以口头表扬为主,其实孩子能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肯定已经很满意了。当孩子帮大人做完事,说一句“孩子你真棒”,或许他就会很高兴,找到成就感。

    2、让孩子得到锻炼

    千万不要放过任何能够锻炼孩子的机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度保护反而让孩子丧失了独立能力和自信。多让孩子尝试,给他更多的鼓励和信心。

    3、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让孩子生活的更加规律,而且对孩子的健康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非常大的好处。

    特别是上学以后,要给孩子留出适当运动和早餐的时间,只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让孩子保持精力充沛,也不会因为“累”而变得越来越懒。

    4、培养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日常的房间自己整理、洗自己衣物等。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可在孩子做了一些家务后,给他们一点鼓励,如奖励小礼物,或带孩子出去玩。

    或用累计奖章的方式,做完一天的家务就给一个奖章或者一朵小红花,累计一定数量的奖章后就可以换取奖品。同时,玩游戏、讲故事等也都是鼓励孩子做家务很好的形式。

    5、为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应该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在对孩子做要求的时候,首先我们自己就应该做到,你希望孩子能够养成的品质,自身就应该拥有。

    想要孩子勤奋,首先我们自己就不应该是一个懒惰的人,否则连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人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尤其如此。

    孩子好吃懒做的原因:

    一、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管好坏,大多数都是源于父母。过分的宠溺和大包大揽,都是孩子懒惰的主要原因。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帮衬,那孩子还需要做什么呢?时间久了,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变差,而且依赖父母的心理愈加严重。

    二、不良性格使然

    最重要的是缺乏上进心,这类孩子很容易满足,而且对自身的要求并不高,属于“得过且过”的人。做事情也是马马虎虎,典型的为了做事而做事,从来不考虑质量如何,对于结果也是无所谓。

    三、受身边人影响

    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都很重,总是会被身边人所影响。外身边人的影响也很重要,要是身边的小伙伴都是懒惰之人,那孩子也会见样学样。因为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甚至已经在内心默许,觉得懒惰没什么不好。

    2024-02-09 查看全文
  • 相比较爸爸妈妈来说,家里的老人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尤其是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经常会看到父母忙于工作,老一辈人带孩子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感情难免就会变淡,而爷爷奶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任何事都依赖老人。

    孩子只要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妈妈要对自己有自信

    作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你们和孩子之间有着别人无法代替的联系。只要你勇于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爱,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是健康而亲密的。

    比如当孩子说「不要妈妈」的时候,妈妈们可不要太在意,孩子才两岁呀,会说的话非常有限,更不懂说出来话会给别人什么感受。

    他也许想表达的是:我也很爱妈妈,不过我更习惯奶奶陪我睡,奶奶知道我睡觉时候爱听哪首歌、被子要盖成什么样……

    与其暗自伤心,不如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老人孩子带得好,在老人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也在旁边陪着,了解孩子的睡眠习惯等。

    2、如果妈妈想接手,要循序渐进

    孩子已经习惯了和奶奶一起做事情,如果妈妈想接手,就得一点一点来。

    不仅陪孩子睡觉是如此,喂孩子吃饭、带孩子出去玩等等的时候都可以先和老人一起做,再慢慢自己接手。

    如此不仅孩子会越来越能接受妈妈的存在,老人也会对妈妈越来越放心,在你有时间的时候,把孩子交给你。

    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孩子和奶奶更亲而心里一直不舒服,甚至是说奶奶的坏话,希望孩子疏远奶奶,这种对奶奶的不接纳,最终会导致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和奶奶的关系,不得不把妈妈往外推,让妈妈变得更「不亲」。

    3、找奶奶帮忙

    就目前孩子还是和奶奶更亲近的话,奶奶说的话孩子更容易听进去。这时候可以提前和奶奶商量好,在适当的情况下让老人多引导孩子与妈妈相处。

    有些老人会当着孩子的面对外人说:“我们家孙子不喜欢妈妈就喜欢奶奶!”虽然这是让奶奶很自豪的事,但是这样说就等于告诉孩子,你就应该喜欢奶奶不喜欢妈妈!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极其不利的!让孩子和妈妈疏远对孩子没有半点好处!妈妈一定要提前和老人说好,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多鼓励孩子和父母相处,多在孩子面前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不是加以否定。

    4、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孩子最多的还是家人的陪伴,孩子的眼里只有亲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表现出对社交的强烈需求,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让孩子多去接触别的小朋友,包括别的叔叔阿姨,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

    当孩子表现出和别的伙伴一起玩的欲望时,家长要在旁边帮助他,教会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对话,如何交换玩具,让孩子充分体验与朋友相处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多样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让孩子更快的脱离家人的怀抱,独立起来最好的办法。

    现在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家庭生了孩子之后,经济压力变大,夫妻双方不得不去上班赚钱,然后孩子就交给家里的老人去照顾。有的会把孩子送回老家,有的父母想让孩子陪在自己的身边就让老人来家里照顾孩子,这就导致了宝宝只要奶奶不要妈妈的现象。具体来说有下面三个原因:

    妈妈工作忙

    妈妈由于工作忙,每天陪伴宝宝的时间有限,而给宝宝穿衣吃饭的任务都会由奶奶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在日常琐碎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奶奶每天喂宝宝吃饭,陪着宝宝玩耍,她就会成为宝宝最熟悉的人,宝宝自然就会和奶奶更亲近。所以妈妈平时工作忙的话,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要多抽时间陪着宝宝,给他穿衣服,喂他吃饭,这样宝宝就会逐渐和妈妈亲近的。

    老人溺爱孩子

    我们常说的隔代亲,现在就起作用了,奶奶总是很溺爱孩子,平时照顾孩子也是只要孩子想要的,想买的奶奶都会满足。奶奶带孩子出门,带回来一堆新玩具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也许刚开始奶奶也会拒绝给孩子买,但是看到宝宝稍一撇嘴,立马就心软,然后宝宝就得逞了。如果家里老人溺爱宝宝的话,妈妈看到一定要阻止,不然他长大养成坏习惯会很难改掉。

    教育方式严厉

    相对来说,妈妈在教育宝宝的时候会更加有原则。如果宝宝做错事的话妈妈会立刻阻止并且批评他,哭闹在妈妈这里是没有用的。对于宝宝来说,只要做事情不合他的心意,在他的眼里就都是“坏人”,他自然就会疏远。平时妈妈在教育他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宝宝如果记恨妈妈的话,会让他形成心结,然后对妈妈越来越疏远,情况会更加糟糕。

    其实不用太纠结宝宝跟谁亲,一般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大一点了,知道了妈妈的重要性,就会回到妈妈身边,上学以后,学校的亲子活动或者同学之间的谈话也会强化妈妈的身份。孩子没有奶奶不奇怪,可是没有妈妈就会感觉很奇怪,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需要妈妈出面的。作为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多陪伴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和教育。

    2024-05-30 查看全文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相比较爸爸妈妈,在家庭当中,溺爱孩子的角色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有时候老人家太宠孩子,家长甚至都没机会教育孩子。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比较蛮横不讲道理,长期以往下去,孩子身上的问题很难被改正。

    爷爷奶奶太宠孩子怎么办

    首先,与老人多一些沟通,相互交流关于育儿的想法、经验,分析过于宠爱孩子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让老人明白过于疼爱孩子并不是为孩子好,反而可能会间接害了孩子,让老人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相信如果相互之间好好沟通的话,老人一定也会好好配合的。

    其次,爸爸妈妈们要“明白主次”,并制定一些小规则。意思也就是说在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上,可以允许老人对孩子放手去爱,比如吃穿可以由老人主导,但在教育方面应该由父母主导,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正确、认真的对待。

    最后,爸爸妈妈们得理解老人对孩子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父母辈还是孩子的那个时代,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很多家庭孩子又比较多,经常没有办法吃饱,更别说满足他们的其它要求了。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老人会由此产生补偿心理,把对子女欠缺的爱在孙子、孙女身上补回来,因此会额外地疼爱孙辈,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理解老人对孩子的这种感情,让老人参与孩子平时的教导。

    对孙辈放纵溺爱的老人,其溺爱行为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原因:

    一、责任感缺位。

    父母是有宠溺孩子的天性的,这在孩子刚刚出生处于婴儿时期的时候尤为重要,是为人父母必经的心理成长历程。

    随着孩子成长,大部分家长都会懂得有所收敛,他们深知溺爱会惯坏孩子,并为此承担责任。但对于老人而言,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责任顾虑。

    二、对死亡的恐惧。

    对老人而言,孙子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倘若在照料过程中出了安全问题,他们没办法对儿女交代,会担心受到儿媳/女婿的叱责。

    从另一角度来说,随着时间推移,老人不得不面对死亡,这种对于死亡的恐惧,被投射到了孙辈身上。

    三、竞争亲情的种子。

    在祖父辈的家庭环境中,家庭多子,物质资源稀缺,这就导致了孩子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竞争长辈的爱和生存的资源。他们的心中早已埋下竞争亲情的种子。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现在的社会物质丰富,而在家庭里面孩子成了“稀缺品”,大部分家庭在经历了计划生育之后,其子辈往往是独生的。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中(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所有的成人把爱和资源集中到1个孩子身上,变成了家长竞争孩子的爱的格局。

    要获得孩子的爱,在孩子心中占据重要地位,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也就是溺爱孩子。

    隔代教育:来自长辈的溺爱,让孩子的自由过了界。

    “隔代亲”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很多家长就很疑惑了:怎么他们是小孩的时候,长辈对他们就那么严厉严格,对孙子辈的小孩就那么宽容?

    其实“隔代亲”的原因很可能是老人在面对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时候,生出一种怜爱,因此他们不愿意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不自觉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希望孩子开心。

    但是这种过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针对孩子的行为不建立规范和底线的方式,最终就会变成一种溺爱,把孩子宠成个熊孩子。把孩子宠坏了,才是让父母们最头痛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少年犯,都是来自于隔代教育的家庭。

    所以,“隔代教育”有一个最为严重也是家长们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来自长辈的溺爱,很容易会让孩子的自由过了界。

    如果实在没时间或因为各种原因,让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并非不可。

    但一定要多看望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平时多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外出走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尽量减少因为“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只跟爷爷奶奶亲。一到奶奶家,就哭着闹着不肯回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一点都不亲。很多父母甚至会因此感到心寒,失落的同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赢回孩子的心。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孩子在奶奶家不想回家怎么办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孩子不愿意回家,可以不勉强孩子,让孩子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段时间。但是,家长必须观察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觉得爷爷奶奶教育的没有问题,那好,可以让孩子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段时间。

    如果家长发现爷爷奶奶明显的溺爱孩子了。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孩子已经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也要把孩子带回家,不能继续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了。溺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对于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的事情,做父母的必须跟爷爷奶奶好好谈一谈。这种事情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就算孩子的爷爷奶奶因此不高兴,对你有意见了,你也不能退缩,绝对不能拿孩子的一辈子开玩笑。

    尽量多花期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亲自己的父母是天生的,他现在对你不亲只是你陪她的时间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一旦有时间,一定要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疼他的人很多,不是只有爷爷奶奶疼他。

    小孩子跟爷爷奶奶亲还有可能是爷爷奶奶为了肯定自己的关系。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在一个家庭渴望通过一些事情来得到寄托,孩子就是他们感情寄托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好,孩子自然对他们比较亲,甚至比对自己的父母都亲,这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被肯定的感觉。所以做父母的也不要想着跟爷爷奶奶争孩子跟谁亲。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孩子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亲是有原因的,很有可能是家长太过于严厉甚至时常打骂孩子造成的,对于这点家长必须要自我检讨了,孩子还小,不懂的地方那么多,你做父母不就是要把孩子这些不懂的地方教会吗,怎么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就打孩子呢。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回家呢?家长需要找到原因。

    第一:孩子在场的时候,夫妻激烈吵架。

    有些夫妻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感情出现了分裂,其实这样的事情是谁都不能控制的,既然你们之间的感情不能挽回,但是发生口角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长大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如果你们不吵架,但是感情不好,孩子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家庭不和睦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他毕竟还是小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家庭温馨,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如果父母还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动,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他就会更加的难受,不想要回家也是很正常。因为他不想要面对这个没有温情的家庭,会让他感到窒息,但是他还小没有办法改变,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好情绪。

    第二:不要随便骂孩子。

    有些家长会比较多啰嗦、唠叨,尤其是一些妈妈,虽然她们的内心也是很疼孩子的,但是开口说话就不一样,经常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会顺便支持他一些列小毛病,其实这些完全可以忽视的,但是他的妈妈却会不断地重复,比如男孩子可能比较不喜欢家务,他的妈妈就会一直唠叨说“回来一点事情都不做,学习成绩还那么不好”,想这样的话如果说多了,孩子就会变得很沉默,不想听妈妈说话,长久面对着这样的妈妈也就不喜欢回家了。

    第三:不要总想知道孩子的秘密。

    小孩子长大后,特别是到了青春期,总是会有自己的小秘密的,这些秘密他们可能会藏在心里,也可能会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一定不会告诉自己的父母。而这个时候,有些父母因为总想知道孩子最近在做什么,想知道孩子的思想有没有偏离正轨,其实如果小孩子没有犯太大的错误,而且你也知道孩子的品行是良好的,就不要总想着要完全地了解孩子,他们和我们大人一样,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要让你的好奇心影响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最普遍的原因,还是在于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们往往对孩子过于溺爱,只要孩子提要求,老人们就无所不应。孩子在爷爷奶奶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然就不肯回来。当然,如果时间久了,这也会让孩子养成骄纵任性的坏脾气。

    2024-05-3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