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怎样改掉孩子的自私行为

怎样改掉孩子的自私行为

461

  • 有很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感到烦恼或困惑。有些孩子很自私,什么事情都总是为自己考虑,不会与人分享,也没有这种习惯,不仅不会与小朋友或者同学分享,甚至连家里的长辈也是一样,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十分头疼。

    怎样改掉孩子的自私行为?

    1、让孩子学会分享

    现在很多宝宝都是独生子女,对于他们来说,因为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他们也没有与别人分享的习惯,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爸妈的宠爱也只围绕着自己,所以宝宝容易有自私的行为。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爸妈也可以充当孩子的玩伴,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跟自己分享玩具,还可以给孩子观看一些教育类动画短片和图书,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与人相处的模式,学会与人分享。

    2、不对孩子过度宠爱

    大部分孩子自私的表现,都跟父母脱不了关系。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平时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还对宝宝特殊对待,时间久了,宝宝就容易变得越来越自私,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注意平时不要刻意关注和偏袒孩子。

    3、平时多引导孩子孝顺老人

    父母在平时需要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孝顺老人。在出门的时候,例如公交车上、地铁上,父母要教导孩子向老人家让座。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父母要教导孩子先让爷爷奶奶吃饭,在散步的时候搀扶着爷爷奶奶。

    这样的良好教育会让你的孩子修养更高,以后也不会变成自私狭隘的人。

    4、多和小朋友接触

    要给小孩子创造环境,多出去与别的小朋友接触,通过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让孩子变得不再自私。

    5、安排孩子勤做家务

    父母可以让孩子帮你一起做家务,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让他们干活,家务劳动是家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所以,父母应该从小锻炼他们做家务活,让他们明白要承担责任,这样可以让你的孩子变得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心。

    6、多让孩子经历挫折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的性格,碰到不如意容易采取极端行为。行事作为只考虑自己,不会考虑到身后父母或他人的感受。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不要事事都依从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经受打击。

    孩子为什么会自私?

    一、家庭太以孩子为中心

    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是1个孩子,周围围绕着6个大人,孩子受尽家人宠爱,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也认为自己有条件,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长此以往,孩子认为自己的要求都是理所应当的,必须被满足。

    二、物质生活的优越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

    三、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受阻

    0-6岁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敏感期,这一时期,孩子的眼中没有他人的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一时期如果不好好引导,孩子长大以后就不能形成自我观念,很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2024-02-06 查看全文
  • 发现孩子偷钱的事情,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以孩子还小、不懂事当做借口。要了解情况,问清楚为什么拿这些钱?拿的这些钱干什么用了?如果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长没有满足,这个可以原谅;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长就要严厉批评。

    怎样教育孩子偷钱行为?

    1、不要冲动,一定要冷静

    首先不要发现孩子偷钱就立即的责骂他,而是观察一下孩子,冷静看一下的他的表现,不要拆穿他,先过一段时间之后,看他是否继续偷钱。

    2、了解孩子偷钱的原因

    偷钱的目的无非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最近是不是忘记给孩子买零食了,或者孩子的零花钱不够用了。也可以旁敲侧击的问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谁请客了,孩子是不是也想请别人?最近孩子有没有跟你吵着要某一个东西而你不答应去买?

    查清楚原因我们再对症下药,平常呢也要多跟孩子沟通,不要老是板着脸,要提醒孩子有需求第一时间跟父母讲。要的东西为什么不给孩子买,讲清楚原因。

    3、引导正常开支的使用

    当发现孩子偷钱时,说明孩子已有经济消费意识,家长切忌用粗暴的手段惩罚逼问,这可能反而无功效;家长应孩子细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帮助孩子认识到“对经费支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掌握”。否则,家庭开支超出预算,后面的日子的生活开支怎么办?

    4、面对面沟通

    在这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交谈一次了,面对面问他,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跟自己说?如果他说没有,你就可以说一下新闻上偷窃的后果,让他明白偷钱这个事情的坏处。让孩子主动认错,这时候孩子应该被教育的差不多,他应该有一点心虚了,应该会主动的认错,这时候一定不要责骂,一定要轻声细语的说,好,这次就过去了,以后不要在这样做了。

    5、知道创造财富的不易

    孩子知道金钱是可以用来消费的,那么,这就是在某种角度说是自己在“炫富”,为别人创造财富,这只是满足了自己个人的需求,并没有为家庭带来财富;要创造财富,就必须赚到钱或通过劳动得到回报,才能将除了正常开支后的更多现金投入到银行储蓄或投资理财,才算是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创造财富了。也就是说,我们要创造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外的收入,才能算是创造了财富。

    6、参与体耗体验的活动

    家长要让孩子参与劳动,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没有不劳而获的。通过参与体耗体验的活动,可以消耗孩子的体力体能,体验全身酸疼的效果,让孩子懂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艰辛,才会珍爱属于自己的现金或财富。

    2024-04-17 查看全文
  • 孩子要从小就开始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培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但开始的一个月是关键时期。过了这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所以说很多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训练出来。

    怎样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1、行动不粗鲁,言语不粗俗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对别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

    有一些小学的老师曾经在聊天中提及,自己班里有些孩子会有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同学的书包、课本、老师讲台上的作业本经常被翻得很乱,甚至钱包也会不翼而飞,多次教育总是无效。 这便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每一个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难再改了。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把书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显得特别凌乱,每天都要不停地收拾。 生活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对自己物品的管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整洁有序,这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4、先到先得原则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就是他们最大的交际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幼儿园的同一款玩具、书店的同一本图书、游乐场的同一架秋千。 让孩子明白谁先拿到谁先玩儿的原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秩序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建构起自律的品质和智能。对于孩子而言,规则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对于未来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

    5、不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不管是谁,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一嘴插进来,这种感觉都不会太好。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倾听和表达的一个平衡点,要让孩子明白,当他想要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让别人把话说完。这样既是做人的基本礼貌,也是让别人认真听他说话的关键。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善于倾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收获好人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6、做错事情要道歉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可听之任之,要让孩子明白,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受欢迎的。 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不会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得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应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道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孩子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不敢承认错误,这时候,家长应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给予孩子安全感,避免让孩子对道歉产生畏惧感。

    孩子的行为习惯包括哪些?

    1、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文明礼貌具体是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2、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

    3、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2024-03-14 查看全文
  • 言教不如身教,家长需要先从自我改变开始,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良苦用心,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可以带孩子多看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书籍或者影片,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的不良行为怎样改正?

    1、规则要明确

    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困惑。但父亲和母亲往往各自有不同的规则,或者对规则的解释略有不同。甚至,父母可能难以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或者执行规则的决心取决于父母此刻有着什么样的心情。试着建立一份明确的家庭规则。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超出边界后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可以在每天的选择中进行练习实践,一次比一次做出更好的选择。

    2、孩子的家长要反省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折光镜。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所以,父母要反思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是不是大人身上也有。如果有,那我们大人先纠正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因为“育人先育己”,才能帮助孩子纠正他的坏习惯。

    3、家校合力

    共同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家长要及时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沟通,把孩子在学习上的坏习惯,如写作业拖沓,在家里不爱读课外书等,积极听取老师的建议,共同协作能更好地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培养好习惯”。而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其间孩子有可能重蹈覆辙,坏习惯反复出现。这更需要父母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鼓励。

    4、发挥榜样的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家长针对小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不妨在平时生活中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天长日久,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改正了。 方法四:循序渐进效果好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此纠正孩子现有坏习惯,家长家长要多一些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况下,以前的坏习惯可能又会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5、多多陪伴孩子

    有效的陪伴孩子很重要,陪伴孩子成长不只是和他在一起,更是全身心的投入,有效的陪伴孩子成长。其实,父母能够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一般截止到青春期,等孩子再长大一些,他们自然的就会越来越远离父母,走进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6、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发育特点,保持平和的心态

    很多时候孩子做出的不良行为往往是因为其内心有一定的需求或原因。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的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可以降低孩子做出不良行为的几率。

    7、家长要用心的观察孩子

    找到引起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和孩子进行交流,用心的感受孩子的心理活动,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到不良行为的错误之处。

    2024-03-11 查看全文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时,一定要冷静面对,千万不能暴力对待,这样才能养成孩子遇到问题,不会逃避,不会害怕,会找父母沟通解决。

    怎样改正孩子小偷行为?

    1、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同样,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过我们对他的物品的尊重来体验到尊重感、界限感,进而才能够去尊重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

    2、冷静思考问题源头

    当事情已经发生,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下来,不要对孩子进行暴力、语言的伤害。要分析,孩子的这个行为为什么会发生,是不是孩子的欲望,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是孩子正当的需求,那你是不是没有反映过来,应该早早满足他;如果孩子的需求满足不了,应该用另一种方式去化解,给孩子的需要找一个出口。

    3、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4、先冷静,不要反应过度

    虽然孩子发生了“偷窃”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还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与关心?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这一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5、培养孩子同理共情心

    孩子本身受自我主观意识的牵引,作出大人不能理解的“偷盗”行为,孩子本身并不理解这种行为会引发一些不该出现的后果,甚至严重点可能影响到孩子自身的一生,后悔自己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作为父母,在事情发生之后,要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进行教导,避免孩子身心受到严重影响。

    6、制止孩子的“偷窃”行为

    家长应该多多关注孩子,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习惯时,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和正确引导,要当机立断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想要使用什么东西都需要经过物品主人的同意,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当用到孩子的东西时也要经过孩子的同意。家长应该要和孩子明确,不要一概拒绝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合理范围内的需求家长会尽量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采用“偷”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2024-03-09 查看全文
  • 自律会使人们平静下来,去忽略了包围并分散我们注意力的诱惑。自律的人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成功的人必须是自律的。自律程度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就要求孩子自律。

    孩子怎样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多鼓励孩子

    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想要放弃的想法,这种时候要多鼓励孩子去坚持。家长们都知道培养孩子自律性好处多,但是也要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避免犯一下几点错误。

    3、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4、制定规矩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定,才是培养孩子拥有自律能力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比如,看电视,吃零食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会像我们大人一样有“我只看一会就去写作业”、“我只吃一点”等想法,更多的是需要监督完成,所以就需要家长给他们定好规矩。在定好规矩之后,还得严格执行,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要让他们明白,既然有了要求就得完成,让他们开始学会自律。

    5、父母的言行

    如果希望孩子自律,那么父母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榜样。父母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律性孩子们也将形成自己的自律意识。自律可以通过言行传给孩子。俗话说:行事胜于大喊。许多成年人不能自律。他们只是躺在床上,用手机,回家后熬夜玩游戏。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要求儿童进行自律?此外,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自我要求和自律也非常困难。父母问孩子时,他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规则。

    缺乏自律性的表现:

    1、自控力差,做事不能专注

    自律性差的孩子自控力通常都很不好。这类孩子不能专注做一件事情,很可能书看到一半,看到玩具又去玩玩具去了。到了上学之后,经常会作业做到一半又被别的事情吸引,最后导致作业没办法完成的情况会很多。

    2、丢三落四,没有责任心

    因为缺乏自律性,通常都没什么责任心。东西经常丢三落四,不是笔不见了就是作业本不见了。有些甚至连上学书包和书本都可以忘记带。

    3、没有时间观念

    自律能力弱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无法合理地分配时间。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时间的所有者,时间的分配应该由他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其他人来决定。因此,他在做事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拖延时间。也就会患上“拖延症”。

    2024-03-03 查看全文
  • 现在的孩子没受过什么苦,又被家里人宠爱着长大,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久而久之不懂感恩自己的一切,自私自利的毛病就这么养成了。

    如何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

    1、多跟孩子沟通交流

    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大人们经常吼孩子,会让孩子极度不自信,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自私的心理,在孩子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导致孩子性格变的更加的懦弱。

    2、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自私的危害。

    比如孩子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父母要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反之,如果父母不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孩子就会形成经常拿别人东西的恶习,到时再纠正就很难了。

    3、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我们可以不断的讲给孩子们听,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分享,其实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先从小的分享做起,然后再从大的分享做起,让孩子变得不再吝啬,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4、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在孩子做对事情时的鼓励要比做错时的教训有效得多。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对自己的看法。表扬时一定要具体:“你为哥哥腾出地方来坐,肯为他着想,真是个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

    孩子自私的原因:

    1.家长太娇惯孩子

    现如今很多孩子之所以变得自私,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娇惯出来的。毕竟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所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满足孩子各种无理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存在,所以导致孩子根本就不愿意把自己的好处分享出来。

    2.孩子天生占有欲强

    还有一些孩子天生的占有欲就比较强,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好处拿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不论什么时候这些孩子都围绕着自己转,从来都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眼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会那么的保守,愿意把所有的好处都掐在自己的手里。

    3.家长总是强迫孩子分享

    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就是因为家长总是强迫他们分享。本身孩子就把一些东西当做自己的心头骨肉,可是父母还是强迫着自己的孩子去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他人分享。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孩子变得越来越讨厌分享,更加自私。

    2024-02-1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