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652
-
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有主见,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凡是顺从孩子的要求,做出不必要的让步,从而造成孩子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一、多让孩子看看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这样会培养孩子奋发的精神。认识到现实的社会,孩子便会对社会生出敬畏之心,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也能一帆风顺。
二、观察其好友圈,给予其自由空间,但要让其学会掌握尺度,交友慎重,应该让他懂得如何生活,自立是最关键的。让他知道脑袋里应该装有什么内容。生活的幸福会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三、批评不是责骂,适度赏罚对孩子成长有好处。可以让他参与社交场合,学得生存智慧,便可知何谓好、何谓坏。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因为孩子和父母在一块的时间是比较久的,潜移默化的就会被父母的行为所影响。所以,如果父母是一个宽容大方、善于分享、喜欢为别人着想的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
一、生命之初,本能使然
成长初期,孩子生理尚未成熟,自然不会考虑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只管自己的欲求,想着自己需要什么,且需求不满足就会大哭。这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
经济环境,客观使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发展,人们经济收入的翻倍增长,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的生存环境愈来愈优越,尤其是独生子女流行的时代,养尊处优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并不奇怪。
二、教育不当,不能坚持原则
面对孩子违背原则的意愿和行为,家长知道那是不合理的,也会告诉孩子那样做不行。然而,不能坚持,狠不下心来,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缴械投降,最终会满足孩子的愿望。长此以往,父母的不坚持成就了孩子的“坚持”:只要哭闹到底,就没有什么主张是受到约束的,都会得到满足!
三、溺爱放纵,主观使然
优越的环境是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大因素,但二者之间并非必然的关系。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孩子却仍会极端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父母的主观溺爱使然了。不少父母在爱孩子方面不能保持理性,无原则、无底线,一切由着孩子,生怕孩子吃一点亏,受一点儿罪。
四、狭隘自私,言传身教
有些父母本身思想狭隘,为人处事表现得较为自私,总是先考虑自己身的利益,这种典型的自我主义就会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2024-03-18 查看全文 -
孩子产生了自我意识,有时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没有行为标准,全凭自我的需要与爱好而行动。做父母的应该知道,孩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是幼儿期所特有的行为特点,正确的做法是积极引导,让孩子与同龄人充分交往,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1、让孩子与同龄人充分交往
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想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感觉与别人有别,对别人的观点才可以提出疑问或更改意见。因此,无论是在家里或是在幼儿园、学校里,都可以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孩子在彼此思想的碰撞中,逐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并且体会到合作带给大家成功的快乐,以及矛盾和误会带给大家失败的痛楚。
2、父母应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转变家庭注意的焦点
儿童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帮助儿童走出自我中心,父母需要学习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现在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然会受到家长更多的关怀与爱护。但是家长对子女的爱与保护要有一个度,不能变成溺爱,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一切要求。只有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才会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家长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这样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3、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行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自我为中心并不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缺陷。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作用。幼儿期是孩子个性和行为形成的最初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逆转性,观察、模仿是幼儿阶段孩子们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幼儿学会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行来帮助幼儿逐渐摆脱与克服自我中心。
4、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
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在活动中交朋友,当她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和她进行交谈,给她提出一些交朋友的建议。同时,也引导孩子去感受和朋友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强化孩子对于朋友之间快乐情感的体验,弱化对物质的占有。
5、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消除负面的自私的环境,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比如说孩子经常跟一些自私的孩子在一起,那他肯定也会变得自私,所以要想孩子变得无私,就要远离那些孩子。孩子在做出一些无私的行为之后,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家长要给孩子多看一些大公无私的励志的书籍或者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
2024-04-19 查看全文 -
孩子太自我容易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判断,无自知之明,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打击,意志力非常脆弱。现在不少孩子都因为家长的过度宠爱,而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后,就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否则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孩子太自我怎么办?
1、避免粗暴地打压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对于孩子的言行,父母可以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并进行肯定,然后再装作为经意的样子,对孩子想法不正确的、偏执的部分进行教育。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并且很可能会自愿地改正自己那些不合的的想法和做法。
2、教导孩子尊重别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孩子小时候不懂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这样往往会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己的观点虽然有其可取性,但是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事论事,当别人的建议更可取时,就要吸收别人的经验,完善自己的缺陷。这样做不仅能帮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更能帮自己交到一些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3、适时的给孩子一些反对意见
父母因为疼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是尽量满足。有时候做不到了还不住的跟孩子解释,让孩子形成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在面对孩子要求的时候要慎重思考,必要的时候要孩子做等价交换,要求孩子达成某件事以作为交换,这样让孩子懂得想要得到就必须要有付出。对待孩子的无理的要求要拒绝,然后告诉孩子拒绝的缘由,让孩子学会不无理取闹。
4、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参加活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同龄人的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因为,同龄人不会像长辈那样有意识地照顾孩子的感受,同龄人只会正常地交往。如果孩子在同龄的团体中颇受欢迎,那就不会存在自以为是的问题。反之,孩子就会遭受挫折,可以检视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成长。
孩子太自我的表现:
1、目中无人
太自我的孩子,都比较自负、自傲,他们自尊心很强,而且很爱面子,别人好心好意地向他提意见,他要么认为别人故意为难他,要么认为别人妒忌他,反正只要有不同意见,也就认为别人是与他过不去。
2、从不认错
太自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眼光很自信,也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明明是他做错了事,但是却不肯承认;明明是他把事情搞砸的,却从来不肯认帐。他的想法错了,却说是别人把他的想法理解错了,非常喜欢强词夺理。
3、好大喜功
太自我的孩子,很多都有好大喜功的特点,做出了一点点成绩,他就会沾沾自喜,到处表功,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
2024-03-26 查看全文 -
当孩子出现“自我”状态的时候,要尊重孩子当下的选择,事后可以进行引导,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你总是一味迁就孩子,总是满足孩子都任何要求,对她的需求没有延迟满足,孩子很容 易养成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孩子自我中心太强感怎么办?
1、大人要改变“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的观念
我们爱孩子没错,但爱孩子不是把孩子当作太阳,其他成员都围绕着他转。相反,所有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都在自己的轨道运行着,大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跃出自己的轨道,飞速地奔向他。
2、成人或家长应为孩子做出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榜样
孩子非常善于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行为方式,于是家长也易成为日常生活中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这就需要家长转变娇宠与专制的家教方式,与孩子平等相处。只有家长、孩子尊重彼此的意见,才能让家长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使他知道无论是谁都有可以供别人尊重的观点。
3、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行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自我为中心并不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缺陷。要使孩子从自我中心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学会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行来帮助孩子逐渐摆脱与克服自我中心。
4、家长对子女的爱与保护要有一个度
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然会受到家长更多的关怀与爱护。但是家长对子女的爱与保护要有一个度,不能变成溺爱,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一切要求。只有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才会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家长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这样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5、积极引导他注意聆听别人的话
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一定不要被他的无理取闹给打败,坚持原则,这样才能让他慢慢觉得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让他在思想上有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他注意聆听别人的话,慢慢溶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和别的小朋友和睦相处,学会分享,快乐别人也快乐自己。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肯定。
6、适当引导
多给孩子讲故事,有引导性的讲,这方面我比较擅长,经常用自己编的故事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做,而不是直接说教。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只要随心就好,所以希望孩子自己能够从故事中找到一个他们认为对的方向去改进就好了。
2024-03-18 查看全文 -
孩子自以为是是不可取的,不过因为还是在成长期,可塑性较强,家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己的观点虽然有其可取性,但是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青春期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1、从生活细节着手
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父母要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控制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情绪也是很激动地。在步入叛逆期的时候,他们会对父母的约束不耐烦,当父母想要他们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也是一直翻白眼。
2、让孩子知道责任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父母从小就习惯让孩子依赖自己,可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总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作责任心,比如说孩子在叛逆期间打破了别人家的玻璃,父母要对孩子说我可以借钱给你,但是你必须通过打工赚钱还给我,并不是依赖大人,这样的孩子也会知道责任感。
3、家长要适当地对孩子撒娇
父母总是对孩子付出自己的所有,面对孩子无理的要求也会无条件的满足,父母觉得对孩子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要知道孩子应该从小学会感激,不要觉得父母对自己任何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
4、约法三章
家长和孩子也可以进行约法三章,在生活中不能偷听孩子打电话或者是干涉孩子做任何事情,注意孩子的隐私,如果父母违背了这些规定就要受到惩罚,这也能让孩子感觉到两者公平对待。
5、不要总是夸奖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夸奖自己的孩子,一天不知道夸奖几十遍,父母应该要适当的夸奖孩子,这样孩子才会进步,如果总是夸奖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
1、认知水平的限制
低幼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直接经验阶段,因此他们判断事物只是以自己某种强烈的主观体验为根据。
2、自身活动范围的束缚
由于孩子生活范围狭窄,根本没有深入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所以他不可能很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3、父母长期的溺爱
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所有需要,致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我的要求别人一定得满足”的不良习惯。
2024-03-18 查看全文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十八岁孩子的叛逆是他们成长和迈向成人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当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叛逆的行为时,家长不要太过担心,摆正心态,跟孩子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疏导好他们的心理,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渡过这个阶段了。
十八岁孩子太叛逆怎么办?
一、摆正心态,多观察。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家长必须先冷静下来,好好观察孩子的日常,找出孩子变化的原因。不要以强硬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反叛。这时候的孩子就像紧绷的橡皮筋,越是用力,反弹会越加厉害,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对孩子的行为不要以暴制暴,这是不可取的。
二、注意表达情绪和态度。
家长要想让孩子顺利地度过叛逆期,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态度,因为此时孩子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任何不耐烦或不满意的情绪都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灵受伤,不能使他们平稳地度过叛逆期。
三、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叛逆的时期,他们常常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有何后果,或者该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确定目标。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很重要,家长这时一定要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路。家长要好好地给孩子规划一下人生,给孩子找到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动力,学习起来更有劲,也不会再想着叛逆。
五、给孩子适当减压。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周末和节假日最好能陪伴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改善孩子的情绪,还能增加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有了这些心理基础,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就会明显减弱,也能主动接受父母的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青少年虽然已经不小了,但毕竟还没有成年,思想和品德都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家长应该抓紧时间实施鼓励教育,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
七、给孩子犯错的空间。
孩子都是在一次次犯错中才能得到成长,父母不要因为害怕看到孩子犯错而总是限制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才能使孩子学会更多的经验教训。比如快迟到了孩子仍然磨磨蹭蹭,父母就不要再继续催促,完全可以让孩子迟到一次,被老师批评还耽误了学习,孩子以后自然能学会管理时间。
2024-05-18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