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661
-
自控力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也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或做错事情。控制力弱的孩子则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1、试着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事情
家长总是想全方位的保护孩子,什么也不想让孩子做,怕累着孩子,什么事情都忍不住会去帮忙。如果孩子做事情慢,家长就不自觉去帮他完成了。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压力和紧迫感,他们觉得反正有父母帮忙,就会注意力涣散,做事没有责任感。家长不妨放手,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2、教导孩子对纠正做出积极的反应
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被纠正,他们的反应要么是攻击性的,要么是消极的。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经常必须遵循自己不喜欢的方向。教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回应。这需要自我控制,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他们的冲动。对纠正的良好反应有时很难学习,但这将让他们永远受益。
3、许多社交技巧需要自我控制
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品质时,表扬他们,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倾听、知道何时及如何打断、控制愤怒、完成任务后在汇报,所有这些都需要自控力。
4、利用睡觉时间培养自控力
有些孩子睡觉的时候很难不跟父母吵架,这就成为了一个教育孩子自控力的好机会。毕竟,让孩子安静地躺在床上,而父母还醒着,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设定一个就寝时间,制定一个包括所有必要的就寝任务的常规,努力让你的孩子待在床上,不要让父母在房间里睡着。这需要家长的努力,但最终会得到巨大的回报。
5、让孩子适当运动
适当地运动,尤其是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做运动,有利于孩子培养自控能力,在运动中,孩子不仅可以锻炼好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做事情的耐性和解决事情的毅力,从而提高情商。家长们可以趁周末有空,陪孩子出去散散步、做做亲子瑜伽,去郊外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放松,锻炼了孩子的体质,更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也让亲子间心的距离拉近了很多,一举多得。
2024-02-10 查看全文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自控力强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自制力差的孩子因为不能控制自己,在面对诱惑时,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面对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办呢?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1、让孩子从感觉容易、感兴趣的事情做起
孩子每天要面对的事情一大堆,有难有易,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控力,不妨从孩子感觉容易,又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比如他们爱背单词,那就鼓励他们先背诵五分钟单词;早上起来喜欢做运动,那就督促他们从做运动入手。久而久之,孩子尝到了“甜头”,无须在后面追着赶着,他们自然会早早规划好一天的事项,自控力逐渐主导着他们的行为举止。
2、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孩子进行自我控制的培养,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方面开始。比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不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控能力方面就会得到加强。
在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可以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利益等等。如果父母可以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在父母跟孩子讲规则,规范行为之前,最好自己先列出每周需要孩子必须遵守的行为和规则,并且把规则的具体意义自己先明了,然后跟孩子探讨,并且讲解规则的意义。这样孩子更愿意遵守。
3、帮孩子树立一个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学习自控力
孩子玩游戏,不专心学习的原因是自制力不足。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就需要树立一个目标。家长帮孩子制定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让孩子心中有一个方向,做事自然就会比较有动力,能够为了实现目标而主动学习。不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合理,不要太容易也不要太难,太容易没有挑战性,孩子很快就会厌烦,太难的话就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孩子很快就会放弃。这样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4、教导孩子制作时间规划表
制定时间规划表是孩子学会自控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在制作时间规划表的时候,不仅能够认清时间的重要性,更能重要的是能够把控时间的尺度。这个过程需要对自己即将面对的事有一个主观的认识,然后对完成事项所需要的时间有一个大概了解。在第一次做规划的时候,可能因为时间尺度把握不准而出现剩余时间太多或者时间不够的现象。家长在孩子遇到这类困难的时候要加以引导,让孩子懂得处理问题,修改时间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锻炼出较好的自控能力。
5、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自控力差的孩子的父母身上,也大多有这样的特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玩就开开心心地玩,做事就专心致志地做事。同时还要告诉他们有关自控力差的种种危害,这种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生成长,自然有着莫大的益处。
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
1、环境因素
孩子在家的时候喜欢看一些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如动画片,但是当孩子进入校园后,每天面对各式各样的规则、和枯燥无味的知识,自然提不起兴趣,所以导致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上课时总是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控能力差。
2、对孩子的管教不够严格
或许现在都在提倡“温柔”教育,但是父母该有的原则和严厉也是不能少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知道规矩为何物,并且对父母有基本的尊重以及害怕。要是教育孩子中不够严格,而且对孩子触碰底线的行为也是一再的原谅和妥协,那么孩子肯定就不会再惧怕父母。
3、压力因素
有的孩子不是写作业慢,而是怕写完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又要安排额外的任务,所以故意磨磨蹭蹭,所以父母应该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学习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心理压力。
4、抵挡不了外界任何的诱惑
只要是孩子,他的心性都是不稳定的,外界的很多事物他都会觉得很新奇,然后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这些事物吸引。想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终究只是孩子,心性方面还是比较崇尚“自由”的,所以约束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既然如此,其实家长也应该理解和包容孩子自制力太弱,毕竟青少年的思想还不够成熟。
孩子自控力差的影响:
1、经常做事情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很多孩子在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着要放弃,并且做事总是没有时间观念,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也没有长久性不能坚持下去。
2、控制不了情绪
现在的小孩子经常动不动就哭,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随意发脾气,霸道蛮横,就会给他人造成麻烦。
3、做事拖拉、懒惰
自制力差的孩子,做事情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可能会养成懒惰的性格。容易冲动,做错事不承认,把责任推给别人,注意力也会不集中,上课走神,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4、没有时间观念
孩子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时间观念差,没有时间观念,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时候正在写作业却突然又去玩了,自己想先玩一会再写,结果晚上很晚了作业还没有写完,做事情没有持久性,这对于学习来说也同样是很不利的。
2024-01-18 查看全文 -
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自控能力差的情况时,采取的措施都是对孩子强制管教。虽然一时的效果很明显,但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当孩子再找到机会挣脱父母的“束缚”后,他们会更加胡作非为,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玩心和欲望。
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提升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对时间没有具体的概念,做事情不懂得规划和约束。孩子会认为自己做事是凭感觉,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时间闹钟,每当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又或者在这个时间段内只能做这件事,只有时间到了孩子才能够再做其他的事情。
2、设置清晰简洁的空间范围。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周围的环境过于嘈杂、选择过多的时候孩子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想要孩子能够提高自控能力,就要把孩子活动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大清理,保持简单有序的状态,避免杂乱的环境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3、转移注意力。
像我们平时等公交车一样,如果只盯着车来的方向看,就会越等越着急,车怎么还不来,可是,如果我们转移一下注意力,一边听着音乐,或一边聊着天,就不会觉得我们等的时间长了,心情也不会那么急躁了。所以,教孩子分散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从而延长等待的时间,是让孩子掌握自控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4、收起诱惑。
有些孩子在想专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时候电视上可能播放的,是他最喜欢的动画片,桌子上摆放的可能是他最喜欢的零食,地上散落的是他喜欢的玩具。这其实对于小孩来说都是一种种诱惑。所以如果孩子要去专心的做一下事情的时候,家长应该收起所有的诱惑,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5、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不仅仅是把孩子培养成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在细节上取得好成绩。家长一定要沉下心来,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进行。平时做好观察和记录,为孩子设计恰当的自控目标,并及时看到孩子的成长给他强化。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特别重要的是孩子有了自控能力,学会自律后才能获得真正自由。
6、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意识。
给孩子定下家规。凡事都有一个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通俗说就是,孩子要懂规矩,要遵守规矩。破坏规矩必须受到惩罚。
2024-03-24 查看全文 -
6岁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又刚刚进入小学,孩子面对全新的身份和环境,一定是兴奋的。家长要理解这时候孩子的心理。而孩子之所以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的能力不够,无法长久的保持专注度。为此,家长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对孩子进行自控能力方面的训练。
6岁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教导孩子对纠正做出积极的反应。
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被纠正,他们的反应要么是攻击性的,要么是消极的。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经常必须遵循自己不喜欢的方向。教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回应。这需要自我控制,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他们的冲动。对纠正的良好反应有时很难学习,但这将让他们永远受益。
2、引导孩子合理的表达自我诉求。
有些时候孩子自控能力差,除了父母的教育外,主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利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时候作为父母就应该去引导他们合理的表达自我的诉求,特别是一些熊孩子,明明内心想要某种东西,却会利用强争夺的方式去做这件事,那么就有可能伤害到其他人。
3、教孩子们被叫到的时候立刻就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要告诉孩子,当父母叫他们的时候,他们要走近父母,以便与父母对话。这有助于孩子们认识到自我控制,有时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想做的事情,去做别的事情。
4、父母懂得给孩子“立规矩”。
如果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那么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懂得自我的控制。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比如说对老人说一些不礼貌的话,是没礼貌的行为等等。
5、避免过分的溺爱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自控力,主要是因为本身被溺爱,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有一次犯错误之后被惩罚,那么他们下次在犯错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错事不能做。所以,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变成所谓的熊孩子,就要避免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原则和底线,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更好。
6、许多社交技巧需要自我控制。
当孩子表现出自控能力这种品质时,表扬他们,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倾听、知道何时及如何打断、控制愤怒、完成任务后在汇报,所有这些都需要自控能力。
7、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因此,家长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时,家长可以让孩子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2024-03-24 查看全文 -
没有任何孩子是一生下来就能自律的。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需要父母在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在发现孩子贪玩、学习的时候管不住自己时,家长要保持冷静,认识到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天性使然。帮助孩子培养自控能力并不是件难事,只要家长找对方法,保持耐心,日积月累下来必然会有效果。
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帮助孩子调整认知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一定的任务,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当孩子出现思想动摇时能够通过调整认知策略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冷静,慢慢地坚持,提升自控能力。
2、给孩子玩耍的时间。
家长的控制欲不要太强,让孩子自己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尊重孩子,没事的时候陪着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自己想点好玩的事情,让他自己控制自己玩的时间,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就玩,这样孩子慢慢的自控能力就上来了。
3、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心里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了解孩子想要什么,让他自己去控制自己的自控能力,不要去强迫他,让他自己有独立的想法,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自控能力。
4、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
家长适当的降低要求,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有信心的把它完成。而家长可以选择用鼓励的方式刺激他完成,告诉他完成了就有奖励,这样也是监督他完成的一种动力,慢慢的孩子有了信心就会认真的去做,孩子的自控能力也会慢慢的提高。
5、提升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对时间没有具体的概念,做事情不懂得规划和约束。孩子会认为自己做事是凭感觉,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时间闹钟,每当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又或者在这个时间段内只能做这件事,只有时间到了孩子才能够再做其他的事情。
6、设置清晰简洁的空间范围。
人为地减少诱发孩子失去自控能力的条件,给孩子一种自觉自律的状态和体验,玩过的玩具及时清理收回、房间内保持干净整洁、看过的书籍能够有序摆放,当孩子专注某一件事的时候能够用心投入,慢慢地让孩子养成专注力的习惯。
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影响有哪些?
1、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相信父母都会教育他们应该懂得尊老爱幼,确实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甚至对于家里面的长辈也是没大没小的。
2、孩子变得自私狭隘。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会怎么想,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是以一种自私狭隘的状态去思考问题,所以,自然而然也没有将别人考虑在自我的范围之内。
2024-03-24 查看全文 -
首先家长要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尽早成长,可以独立学习生活。家长们不应该为了控制孩子而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上。当孩子拥有好的自控力后,即使家长不在身边,也能高效完成任务。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家长注意行为管理方式。
家长回应孩子行为的方式影响着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那些使用积极的纪律约束策略、使用权威的行为管理方式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因为他们使孩子参与到了积极的认知过程中。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对孩子具有一定约束力,他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场也一样。
2、制定计划。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自控能力差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然后一点点来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循序渐进让孩子彻底的改掉坏习惯。家长也要严格的按照计划来要求自己,给孩子做的表率的作用。
3、适当制定一些行为规则。
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家规等行为准则,并利用学校的规定,作为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家长需要注意,这种行为准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
4、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注意言行。
督促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就注意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孩子比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按时就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及游戏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当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5、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如绘画、钢琴练习、书法练习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很多事情上,他们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因此,不要人为地分散精力。
6、尊重孩子的兴趣,但要让他知道凡事都有个“度”。
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也不愿意被打扰。叫孩子吃饭时,他的画画“作品”还没完成,坐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地陪他画完。当孩子没完没了,还要再画的时候,和他“约法三章”,用通融的做法:让他再画一张,但画完了必须吃饭,决不许再画第二、第三张。至于第二、第三张那必须是吃完饭后的事情。这些都是让孩子知道:在没有声明规则之前都好商量,一旦约定形成,大家都必须遵守。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的表现有哪些?
1、一年级孩子自控力差的最大的表现就是没有集体意识,比较喜欢沉浸在自我当中,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差。
2、自控力差的孩子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做事容易分心,情绪容易暴躁,性格比较急躁,也会有畏难的情绪,比较难以坚持做某件事,容易半途而废。
2024-03-24 查看全文 -
10岁孩子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不服家长的管教也就算了,大多数孩子的自控能力还很差。家长又不能总把孩子按在眼皮底下,但孩子根本就做不到专注认真的学习,中途总要跑去看电视、玩手机。不仅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而且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10岁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培养“等待”的顽强的毅力。
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学会等待的前提,是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训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而要理智的去爱孩子。
2、为孩子树立正确观念。
要让孩子懂得环境周遭生活中的主要与次要的关系,传统的道德观念,正确的辨别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对生活里发生的事情问他对与错等,他说错的时候我们首先是纠正他,用正确的观念引导他,让他逐渐懂得生活中的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正因为懂得正确的观念,他也会懂得现在上学的主要就是认真学习。
3、让孩子找到自信、找到成长的喜悦。
在生活中必须让孩子学会判断,在判断中找到自信。有时候在孩子在犯错的时候也可以用激将法激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他已经长大,再犯这样的错误也太幼稚了,让他自己感到惭愧。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千万不要冤枉孩子,一旦是自己的错,一定要勇于向孩子道歉、认错,你把孩子当大人看,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4、让家长的“等待”成为好榜样。
善于“等待”的父母,在自控能力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过程变得有趣。想对孩子发火时,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5、培养孩子的健康的业余活动。
培养一项兴趣,并持之以恒,比如业余活动可以打羽毛球、下棋、唱歌、旅行等等,培养一项兴趣如学习钢琴等,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并在这种努力下也得到了收获,如钢琴过级。提高自控力就好比肌肉训练。我们对孩子可以从小事开始,逐渐训练。
6、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例如,要求孩子按时起床、睡觉、按时饮食、不偏食、不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控能力将得到加强。在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孩子可以被要求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随意侵犯他人的利益等等。如果父母能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做无原则的迁就,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
7、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坚持一些必要的生活准则,比如不能跟大人顶撞,尊重老师等等,同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想办法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2024-03-24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