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偷偷拿钱该怎么教育

孩子偷偷拿钱该怎么教育

671

  • 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些孩子为了在游戏中升级,获得成就感,还会瞒着父母偷偷往游戏里充钱。这样的新闻有许多,一些父母发现这件事时,孩子已经往游戏里充了成千乃至上万元。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孩子偷偷拿钱玩游戏该怎么教育

    1、问清楚原因

    父母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问清楚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孩子偷偷拿钱并不一定就是为了自己,也有可能是为了做好事或者做其他应该做的事情。父母们应该问清楚原因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育。

    2、告诉孩子金钱来之不易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父母们起早贪黑。但孩子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想必每一个父母都会生气。所以这时父母们其实就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它的来之不易,直接了当的告诉自己的孩子挣钱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他们这样的做法等于盗窃别人的成果,是非常不对的。这可以让他们自己对这件事情有一个判断。

    3、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偷钱无非就是要做一些需要钱的事情,但是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或许他们自己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偷偷拿钱玩游戏的原因:

    1、现实中压力太大

    现在的孩子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有时候还要承担一部分家长施加过来的压力。孩子感到喘不过气,就会喜欢通过玩游戏、在游戏里充值这样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2、小孩对钱没有概念

    他们不知道这些数字背后的实际价值,也不知道钱来之不易。有些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宠爱,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体会不到赚钱的艰辛。他们的消费观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小孩偷偷拿手机玩游戏充钱的情况,认为父母还有钱。

    3、被父母忽略

    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略,就会想去做一些能够引起父母重视的事情,并且当孩子发现偷钱这种行为,能够被父母发现,被父母重视后,就出现了“屡教不改”这样的情况。

    孩子偷偷拿钱玩游戏的坏处:

    1、损失财产

    孩子偷父母的钱充值游戏,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像有的家庭年收入只有几万块钱,一下子损失掉十几万,接下来的几年,一家人的生活都会变得很难熬。

    2、形成一些错误观念

    现如今不论是电子游戏亦或者是手机游戏,其游戏内容往往都是以格斗为主,而青少年正处于形成内心三观的时候,长时间接触这些内容会影响他们对于正确三观的形成。

    3、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如果长时间的沉迷游戏会让人对游戏产生非常强烈的“精神依赖”,造成孩子对于手机爱不释手,并成为手机的俘虏。

    2024-02-07 查看全文
  • 孩子偷偷拿钱该怎么教育?首先,家长一定要明白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是并没有偷窃,就是犯错这样的一个概念的。作为父母,这时候不是去打去骂,要先问小孩拿家里钱做啥用,为什么不跟你说,如果小孩是无意识拿的,就是他看到桌上有一个硬币,顺手拿着放口袋里,过后出去玩买了一个棒棒糖,你发现后就要教育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小孩想买一个玩具又怕你不同意而他又实在想要,结果拿了家里钱,这样你就要好好跟他说清楚,直到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孩子偷偷拿钱该怎么教育?

    1、不要打他骂他。当然也不要当着人多的地方训斥他。可以选择一个安静一些的地方,轻声的吿诉他,钱只能是爸爸妈妈给你,你才可以拿。别人给的或者是放在哪里的是不可以随便拿的。相信只要你有耐心,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他是会懂的。

    2、和小孩讲请利害关系。不能让小孩养成这种习惯。和小孩讲如果需要用钱的地方,可以直接跟家长要。如果家人有时候不在,也要事后打声招呼。干心孩子交流的时候,也要和孩子平等地位。

    3、加强亲子沟通,以友相待并尊重孩子的自主权,满足孩子爱与尊重的心理需要。

    4、支持孩子正确的观点,协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5、了解孩子的交友范围,帮其选择好朋友,并加强与其好友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行为变化。

    2024-01-14 查看全文
  • 当家长发现这种事情,千万不能直接责怪或者没收等极端的手段,去处理。首先做的是和孩子好好沟通,要冷静地与孩子谈话,了解他为什么要买手机,告诉他这么做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孩子偷偷拿钱买手机怎么教育?

    1、发现孩子偷偷地买了手机,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一定把手机没收回来,小孩子可能没有钱,买手机的钱的来源你们一定要要问清楚,一定要严厉批评,告诉他这么做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如果你想要手机,应该跟妈妈说,妈妈认为该买给你的时候就会给你买,偷偷欺骗妈妈是不对的。

    2、告诉孩子,就算买了手机也是要以课业为重,平常到学校里的时候是不可以带手机的,回到家也必须要做完作业之后才能玩手机,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没收手机。

    3、不要打骂孩子。简单粗暴地打骂往往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觉得犯错误能够得到大人的关注,反抗大人很刺激,从而变本加厉地“重复错误行为”。对一些心里敏感、脆弱的孩子来讲,打骂可能让孩子更加脆弱敏感,产生自卑、恐惧心理。

    4、家长要管教自控力差的孩子,首先要管好自己。其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家长,因此家长管不好自己,也就管不好孩子,孩子会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成长。只要家长能坚持以身作则,管教孩子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5、要有耐心。家长要管教自控力差的孩子,建议要有耐心。看到自控力差的孩子,家长肯定会觉得烦心和忧心,但无论怎么样,管教孩子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行,因为孩子的思维不成熟,需要家长花更多的心思去管教。

    孩子偷偷拿钱买手机的原因:

    1、孩子自己买手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需求,可能是为了社交,可能是为了追求时尚等。

    2、因为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发展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手机是一种强大的通讯工具,许多人都认为拥有手机可以让他们更快地与外界交流和与朋友保持联系。此外,很多孩子通过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娱乐和学习等方面,也是其购买手机的原因之一。

    3、家庭教育方式不妥当。其实,攀比心理跟家庭教育也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老人来说就是“命太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庇护之下,要什么给什么。

    所以他们什么都不缺,确变本加厉,而父母也是咬咬牙答应了,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种放纵的行为,促使孩子形成了攀比心理。

    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

    危害一:视力急剧下降

    这一点应该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孩子由于视力下降,过早带上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近视镜,家长看着既是心痛又是无奈。而且长时间低头对颈椎的伤害也很大,很容易较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危害二:注意力不集中

    过分关注手机,会使孩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长此以往孩子抵抗外来伤害的能力也会减弱。沉溺于手机画面带来的愉悦感,对孩子心智的发展会造成不小的损伤。

    2024-05-06 查看全文
  • 父母应该从根本上去查找,孩子会去“偷拿钱”的原因。然后耐心的和孩子交流,满足他的物质上的一些合理需求。让孩子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这样才会改掉孩子偷拿钱的坏习惯。

    孩子偷偷拿钱怎么教育?

    1、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2、适度给孩子一点零花钱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八九岁以后,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上的关心,在零花钱方面也要适当的放开一些。不要总以为没有少给孩子吃的,穿的和用的就不给他零花钱。应该让孩子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当然在这个时期,家长也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有基本的控制权。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也不要给太多,做好基本的掌控。

    3、了解自己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他小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吃的也差。有一次他就偷了爸爸的钱去买了自己特别想吃的火腿肠,还有很多零食。老爸发现后问他偷钱买了什么,知道他买了很多零食后。直接告诉他以后不要再从爸爸的兜里偷摸儿拿钱了,我会多给你点零花钱,这位网友说自己从此再也没有偷过钱。他的爸爸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4、控制消费欲望是根本

    作为父母,我们虽然没有必要让孩子承受生活的压力,没有必要时常给孩子抱怨家里很穷,但我们也不能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们家极其富有的幻觉。什么时候该花什么钱,每一笔费用到达自己手中要进行怎样的分配,这些都应该是父母从小就要教会孩子的一种计划消费的能力。

    5、父母言传身教首当其冲

    经常喜欢刷新闻的家长都会发现,时而又会冒出一些报道,讲述的大概内容就是家长怂恿孩子偷窃,或者带着孩子一起盗窃。还有的家长,虽然嘴上说着要孩子节约用钱,合理消费,但自己在消费的时候又往往拿捏不住尺度,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冲动消费的错误典范。

    6、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

    “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7、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或者他人讨论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讨论孩子拿回东西的事情,孩子会感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失去了自尊,会感到羞耻,很容易让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唯唯诺诺。

    2024-03-31 查看全文
  • 父母应该以引导为主,先告诉孩子这么做是不对的让他认识到错误并道歉,然后根据孩子拿钱的用途给孩子讲一下正确的消费观,告诉他下次如果有需要应该先和爸爸妈妈沟通获取家长的同意。

    八岁孩子偷偷拿钱了怎么教育?

    1、理解孩子

    孩子对于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有十足的兴趣。当成人见到心仪的物品时都想买回家,更何况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得到,是买还是借。他没有这个意识,他只知道我喜欢就要拿回来,不管别人是否同意。

    2、不要严厉的审问孩子

    家长一旦发现家里或孩子书包里出现新的东西,而这不属于自己家里的东西,比如新玩具之类的,可以问孩子东西哪来的,注意语气要平和,不然孩子可能会迫于家长的威严撒谎,反而得不偿失。

    3、要有长远的储蓄计划

    不可超前消费,储蓄意识应该尽早培养,现在有很多的"月光族",都是因为没有储蓄意识,才导致月月都过得捉襟见肘的。哪怕每个月只能存下几块钱也是好的,关键得培养出意识。

    4、对孩子讲诚实守信的故事

    这些小故事很多,孩子都爱听故事,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强过你跟他讲大道理,他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你说的那些他听不懂也听不进。但是故事不一样,每个孩子都能听故事,他们希望能成为故事中的人物,以这个为契机教育孩子要成为诚实守信之人。

    5、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念

    不为金钱所奴役,成为金钱的主人。而在国内家长帮孩子树立财商的过程中,先告诉他钱来之不易,爸爸妈妈要经过怎样的辛勤劳动,才可以挣到钱。没有钱应该向父母求助,而不是不打招呼拿。这里建议各位家长尽早让孩子学会使用金钱,树立钱在他心里的概念。

    6、给孩子有爱的处罚措施

    知乎上关于偷钱的帖子,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写一位泰国母亲通过让孩子捡垃圾来认识错误的做法,其中,最可贵的是妈妈一直的陪伴和支持,孩子在受惩罚期间,家长要一直陪伴他,陪他一起弥补这个错误。

    7、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

    和孩子有同理心,从他能够接受的角度去引导。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只有己所欲、人所欲,才能施于人。家长换位思考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这样引导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024-03-28 查看全文
  • 当家长发现孩子偷钱时,家长不一定非要大惊小怪,也不一定非要动辄打骂,更多的,家长需要去跟孩子进行沟通,并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其实孩子偷钱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应对并切实引导他才是最重要的。

    七岁孩子偷偷拿钱怎么教育?

    1、打骂会伤到孩子的自尊

    对于孩子偷钱这个事情,很多家长都会不分青红皂白,拉过来就把孩子打一顿。但是家长的这种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手段。父母常常让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小的时候偷针,长大了就会偷金,一定狠狠揍一顿,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2、适度给孩子一点零花钱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八九岁以后,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上的关心,在零花钱方面也要适当的放开一些。不要总以为没有少给孩子吃的,穿的和用的就不给他零花钱。应该让孩子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当然在这个时期,家长也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有基本的控制权。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也不要给太多,做好基本的掌控。

    3、接着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念

    不为金钱所奴役,成为金钱的主人。而在国内家长帮孩子树立财商的过程中,先告诉他钱来之不易,爸爸妈妈要经过怎样的辛勤劳动,才可以挣到钱。没有钱应该向父母求助,而不是不打招呼拿。这里建议各位家长尽早让孩子学会使用金钱,树立钱在他心里的概念。

    4、耐心的和孩子沟通

    家长发现孩子有偷钱的行为,就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需求,要知道他为什么有偷钱的心理。比如说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买什么玩具,父母力所能及的正常范围之内的,就满足他的要求。不要对孩子管控的太严格。

    5、对孩子讲诚实守信的故事

    这些小故事很多,孩子都爱听故事,从故事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强过你跟他讲大道理,他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你说的那些他听不懂也听不进。但是故事不一样,每个孩子都能听故事,他们希望能成为故事中的人物,以这个为契机教育孩子要成为诚实守信之人。

    孩子会偷钱的原因:

    1、孩子有自己的需求

    孩子慢慢长大了,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到别的同学买吃的,也会非常羡慕。比如说男孩看到小伙伴们有好玩的变形金刚和小车,自己也想要。女孩儿看到小同学买花、买小娃娃、买很多好吃的。而自己却没有钱买,时间长了,对于这种物质上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和上面说的表嫂家侄子是一样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出现偷拿钱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控的过于严格

    生活中家长对孩子都非常的关心。什么都会尽力给孩子买最好的。但是孩子自己如果想做什么,想买什么,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同意。可大多数父母又非常希望孩子能活在自己的控制中,大人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但却忘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3、孩子没有完整的道德意识

    当父母再三使用惩罚措施时,就会很明显地看到,这种做法是无效的。惩罚打骂只能让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十岁左右的孩子道德观念还不健全,对善恶是非还分不清楚,他们还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好坏的意识还不明确。所以说孩子偷拿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2024-03-18 查看全文
  • 家长必须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互信关系入手,才能把教育有机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打不骂还能把孩子教育好,本身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家长观念的改变,以及是否愿意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素质。

    孩子偷偷拿钱买东西怎么教育?

    1、陪伴孩子

    正所谓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对孩子亦是如此,陪伴的时候,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受重视,也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找到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父母多加关注孩子,找到偷窃行为的根源,也需要孩子的配合,考验父母的实践能力,当然,陪伴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2、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

    可以每周给孩子一些零用钱,数目适中即可。注意留意孩子合理用钱。孩子手中有了零花钱后,看到别的小朋友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冒着偷拿的风险去满足他平时“求之不得”的欲望了。

    3、合理满足法,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为了避免孩子由于想买东西而手里没有钱,便动了偷的邪念,家长一定要合理满足孩子购物的需求。平时你可以明确告诉孩子,爸爸或妈妈像你这么大时,看到别的小朋友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也特别羡慕与渴望,于是便和家里大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4、进行家风建设

    家长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常常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重视家风建设,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单单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便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5、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外部世界产生欲望,并通过不断地满足欲望获得快乐和成长的原始动力。父母要尊重并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比如告诉孩子,每个人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想要,但这是不可能的;或多跟孩子保持交流,看看他想要什么,告诉他怎样才能得到它等等。这样孩子就能学会如何通过正当的方式。

    6、警示教育法,给孩子建立正确认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偷东西又撒谎的现象,你需要马上对孩子启动认知教育,通过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帮助孩子完全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以及再发展下去的可怕后果。该怎样着手呢?警示教育法便派上了用场。

    7、保持冷静,了解孩子的想法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偷”了钱之后,首先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小小年纪就“偷”,长大了还了得?接着的行为可能不是骂便是打,以示教育。其实偷拿家里的钱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犯的错,作为父母,不能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等同于大人的偷窃行为,以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问问自己: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什么?

    2024-03-0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