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困扰

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困扰

335

  • 小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才行,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思考问题。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学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导自己的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1、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家长要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2、适当惩罚

    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3、重视情绪的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4、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将孩子带到世上,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面对事物的处理方式、说话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正因此父母必须一身作则,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正面形象,成为孩子的榜样。

    5、体罚与批评要把握分寸

    目前体罚孩子是否正确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是否体罚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体罚是必要的,因为批评教育是无效的,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话。而在孩子长大以后,体罚变得无效了,这就要父母讲道理了。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暴力意识。

    6、尊重孩子的“狡辩”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这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2024-03-25 查看全文
  • 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姥姥姥爷带外孙外孙女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只是无论怎么样,都不要让教育的角色失衡,承担教导重任的应当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隔代教育问题:

    第一, 育儿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很多长辈而言,如果说他们有经验,这种经验都是几十年前的了,有多少适合现代生活,这还得因人而异。而且有些老年人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他们的孩子也是父母帮带的,因此他们也不具备育儿经验。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那么育儿观念的冲突也不会太大,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学习。如果老年人只是抱着固有的老思想,既不愿意听建议,更不愿意去学习,在育儿这个问题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分歧。

    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很多老人由于自身体弱,总是怕冷,所以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孩子不断地加衣服,就怕孩子冻生病,结果孩子被捂了一身的汗,反而生病了;喂饭的时候,他们也会尽量给孩子多吃,吃得越多越好,结果造成了孩子肥胖或是厌食;有的老人天冷不爱出门,因此一个冬天都会带着孩子在家看电视。我们作为子女也不好说什么,即使说了没有作用,反而让彼此难堪。有的家庭也会因为育儿观念的巨大偏差造成家庭纷争不断,甚至最后夫妻也不得不选择离婚。

    第二,“隔代亲”把孩子宠爱成“熊孩子”

    “隔代亲”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

    首先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很多的老年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忙于工作,没有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内心也存在着一定的负疚感。所以当他们带孩子的时候就会尽量满足小孙子的需求,把亏欠给自己孩子的东西补偿在孙子身上。

    其次,一把年纪的老人在面对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时候,会自然生出一种怜爱,因此他们不愿意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但是这种过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针对孩子的行为不建立规范和底线的方式,最终就会变成一种溺爱,把孩子宠成个熊孩子。把孩子宠坏了,才是让父母们最头痛的地方。

    第三,孩子和老人更亲,成为很多妈妈的心结

    有些父母是很忙的,出差加班,几天都见不到孩子一面。甚至索性把孩子完全托管在老人那里,很少见面。这就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不亲的现象。

    孩子不和父母亲,对于爸爸们而言,他们往往不是很在乎这个问题,他们甚至会觉得和老人亲近也是一样的,反正都是亲人。但是这却是妈妈们非常心酸的事情,因为从这个小生命的孕育,到忍受切肤之痛,再到和孩子依依惜别的痛苦,这些只有妈妈们才能够体会。如果孩子不和妈妈亲,妈妈们真的会十分心痛。

    如何解决隔代教育问题?

    第一,对带孩子的老人给予充分的理解

    我们在抱怨老人带孩子问题的时候,也该想想他们的辛苦付出。带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体力。带过孩子的父母们都知道,有的时候带一天孩子,会被孩子磨得崩溃掉。而且,长辈没有义务帮你带孩子,如果愿意帮忙,那么请年轻的父母们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们。人心都是肉长的,真心对真心,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第二,尽量做到老人辅助带孩子,父母承担主要责任

    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把孩子全部托管给老人,年轻的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尽量自己带孩子。一方面自己带孩子的时间多了,那么隔代教育的很多问题自然就会化解掉。另一方面从孩子的心理发育角度而言,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很多情感的需求、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的形成,都是需要父母的积极参与的。因此带好自己的孩子,承担好做父母的责任,才能真正解决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

    第三, 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和老人多沟通,尽量达成一致

    我们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这对我们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2024-05-29 查看全文
  • 在现代社会,隔代教育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毕竟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父母迫不得已缺席了孩子的成长,投身职场赚钱养家。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在教育上难免会有所缺失。这就导致了隔代教育会出现诸多弊端和问题。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害处

    首先,对孩子最大的还出,就是隔代亲太过溺爱孩子。

    上了年纪的老人,体能、精力等都大不如前,再加上身边的朋友重心都差不多在孩子身上,自己难免就会觉得寂寞,且这时候正是他们退休的年纪,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回归家庭,甚至会因此更加重视情亲,而子女已经能够独立生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那么他们的重点自然而然会放在孙子辈身上,溺爱孩子也就非常正常了。但长期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会让他们养成霸道无比、自私自利、不懂得体谅他人的性格。

    其次,隔代教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

    小孩子还不懂得黑白对错,只一味的喜欢顺着自己、宠溺自己的,而父母想要教育孩子,必然会对他们进行约束,这和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态度,在孩子眼里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他们在感情上必然会逐渐向着爷爷奶奶倾斜,甚至会因此对父母出现埋怨心理,觉得他们不爱自己,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另外,隔代教育会使得孩子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变慢甚至变得矛盾。

    父母教育孩子生活中的习惯,让孩子和同龄人的表现来说更符合这个年龄的要求,孩子也能更好地同同学交流。如果隔代教育不统一,会使得孩子父母辛苦教导的孩子的生活习惯受到影响,甚至会改变孩子的日常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受父母的教育要自己学会动手吃饭,吃饭要尽量不挑食,晚上好好刷牙,保护好牙齿,可能因为隔代教育战线的不统一,在老人们的“关爱”下,孩子就会形成吃饭不用自己动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坏习惯。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使得孩子对于这些行为日常变得不再自我约束。等到再回到父母身旁的时候就不能适应突然改变,得重新适应这些行为习惯。

    而教育方式的不统一,对于孩子来说需要不断改变,使得最终自己的行为是家长的教育的行为和老一辈人的教育的行为的结合体,而且是矛盾的结合体。势必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习惯。

    所以,如果采用隔代教育,一定要统一认识,家长和老人们在同一条战线上,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才有利,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隔代教育出现育儿矛盾怎么办?

    相信很多家长,在爷爷奶奶帮忙带娃的情况,都会因为一些育儿观念的不同,而导致彼此产生家庭矛盾。即便有些父母迫于当下的无奈而选择忍耐,但是时间久了,还是难免会爆发。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矛盾产生呢?

    首先,家长们作为小辈,一定要学会尊重老人,即便老人带娃有不对的地方,也千万不要当面斥责老人,顶撞老人,而要学会心平气和的和老人沟通,向老人解释清楚,这么做对孩子有什么坏处。这样一来,对于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来说,就会非常容易接受。此外,家长们在和老人沟通的同时,也要及时的和孩子沟通,切记,父母才应该是育儿的主力军,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好的习惯和毛病,尽量还是自己去纠正引导孩子。

    其次,家长们在平时也要多带老人外出见见世面,让老人接触新东西,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更乐意接受新观点。

    最后,家长们在让老人带娃之前,最好是能提前让老人来家里适应,然后及时的沟通调整,做一个育儿约定,这样一来,后面出现矛盾的时候,就会变得有章可循,问题也会更容易解决了。

    那么隔代的育儿矛盾该如何化解呢?

    隔代教育中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要理解并且尊重。不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为自己的儿女带孩子都是很辛苦的。大家在抱怨老人带孩子产生的问题时,也应该想想他们的辛苦付出。带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体力和时间。带过孩子的父母们知道,带孩子绝非易事。同时大家也明白,你的父母并没有义务帮你带孩子,如果父母们愿意帮忙,那么大家就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尊重和理解他们,理解年代的不同带来的观念不同,尊重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的本心和你一样,都是为孩子好。

    但是,家长也要坚守原则。年轻的父母在理解自己父母的同时,也要坚守住原则,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要不伤害孩子,大家可以做适当的让步。但假如爷爷奶奶给孩子随意吃偏方治病,或者太过于宠溺孩子,父母就必须坚守原则,以委婉的方式告诉老人,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沟通。既然大家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都是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就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通过沟通解决的。但大家在和老人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很容易伤老人的心,毕竟老人照顾孩子是很辛苦的。其实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父母的性格来规劝他们,试着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如果你的父母比较适合温和型,那你可以多夸夸她带娃的功劳,然后再委婉的说出你给他的建议,相信这样一来,老人会比较容易接受。其次,如果是爷爷奶奶,最好是爸爸去规劝;如果是姥姥姥爷,妈妈去沟通交流比较好一些。切记不可一味的批评埋怨老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而且还会影响家庭关系良好发展。

    但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信任孩子并懂得放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放风筝一样,如果父母一味的握紧着风筝线,风筝是飞不起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像放风筝一样,懂得放手,不能为孩子包办一切,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越飞越高。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信任孩子,并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那么对于隔代育儿中所存在的矛盾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不论如何,大家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如果遇到矛盾,希望大家可以换一种方式,商量着解决,这样家庭关系才能越来越和谐,而和谐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024-05-29 查看全文
  •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将下一代培养成才。中国自古以孝立天下推崇家和万事兴,一贯营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围,至今看来仍蕴含着极大的智慧,看一看古人们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吧。

    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古时的教育并非只会让孩子死读书,他们也讲求快乐教育,并且教子手段多样。

    法宝一:家训

    《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等中国传统家训,是治家者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传授,它的意义是寓大爱、真诚和殷切的希望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中,它的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法宝二:家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代有人才,子辈有外交家曾纪泽和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诗学家曾广钧,曾孙辈则有教育家曾宝荪。而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曾国藩有大量的家书遗留给子孙,后人们在这些家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可见,一个着名家族的兴盛绵延,不能不说有家书的惠泽贯穿其中。

    法宝三:格言

    格言,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一般言简意赅,内容积极向上,同时耐人寻味。《论语》《三字经》等古代作品中,就有许多名句广为流传的格言。近代也有很多优秀的家书作品,如着名的《傅雷家书》等等。

    法宝四:遗书遗言

    郑板桥临终前,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儿子。他担心儿子没有经历过贫寒,不知世道艰难。病床前,亲人悲痛难忍。弥留时,郑板桥精神再现。他的儿子问他,有何教诲?郑板桥对他说:“想尝尝你亲手蒸的馍。”父命难为,平日读书之人在厨房里手忙脚乱,蒸个馍跟上阵打仗一样。尝试好多次却没有一次成功过。父亲奄奄一息却没有等到儿子功成。

    郑板桥的儿子嚎啕大哭,痛悔平日没有一技之长,并深切感受到小事不易学。亲手为父亲更寿衣时,发现父亲枕头下留有字条:“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祖宗靠自己。”顿时震撼,终生铭记。才明白,老父临终难以瞑目,莫过于希望自己自强自立。

    古训有言“对子女七不责”

    一、对众不责

    古人在教育子女时已经懂得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经常被父母不分场合责骂的孩子,不仅不会反思错误,还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不自信。

    二、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表达自己的悔过,并表示不再犯,就不要再过多的指责,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压抑。

    三、暮夜不责

    夜晚入睡前不要责骂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责骂孩子让孩子沮丧的入睡,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影响孩子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经常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四、饮食不责

    三餐吃饭间不要责备孩子,孩子受过责备后既影响吃饭的心情,也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五、欢庆不责

    孩子在开心的时候不要责备,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开心的时候经络通畅,突然的责备经脉会憋住,对身体伤害大。

    六、悲忧不责

    孩子伤心难过哭泣时不责备,孩子本身已经很失落需要宣泄,此时责骂孩子对孩子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实在不是明智的父母。

    七、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时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否则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结和延缓病情的痊愈。

    如今父母应该怎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呢?

    第一,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家尽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读书的事。父母可以适当陪同、协助、监督孩子完成好学习任务,但又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跟孩子唠唠叨叨。要让孩子安心学习,家长首先要自己安下心来,可以读读书,看看报,做一些不出声,不惹孩子转移注意力的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学习的良好气氛,远比坐在孩子身边加以监督有效得多。

    比如,父母也可以创建“学习型”家庭环境,父母若积极向上,很少把时间花在逛街和看电视等事情上,妈妈争取时间学计算机,爸爸利用空余时间钻研业务,学习专业知识,使孩子感觉到父母这样的年纪也要不断学习,自己更加要努力学习。

    第二,让孩子有个固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单独的房间、固定的写字台、专用的护眼台灯等等。固定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情绪的稳定,让孩子在学习中有一种归宿感,让孩子一踏入这个环境,能够迅速静下心来,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第三,帮助孩子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安排表,鼓励孩子按计划生活和学习。因为放假时间较长,例如: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每日时间表,每周学习计划,短期和中长期学习规划。要求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并自觉遵守。周末可抽部分时间看电视和做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上网等),以松弛一周的紧张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第四,经常带领孩子光顾书店,让孩子把书当作自己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每周带孩子上一次书店,帮助孩子挑选学习书籍,或让孩子找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课外广泛阅读的兴趣。

    第五,寒假期间,父母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寒假里正值春节,家里客人你来我往是不可避免的事,作为父母一是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应酬,保持家庭的安静,二是家里有了客人,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学习环境。

    不让孩子在假期里落在别的孩子的后面,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除了给孩子学习上的支持以外,还要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是被几只老虎逼到了墙角。”周轶君也说过:“我走了一圈国家,得到的最重要的启发,就是要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因为一旦情绪爆发出来,你后面说再多的道歉都是没有用,你看他默不作声,其实好多东西都在心里。”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将孩子前路的坑坑洼洼全部填平,而是成为一盏指路明灯,在孩子面对黑暗的时候,引导他们走向最正确的道路。

    2024-05-29 查看全文
  • 当下父母更讲究科学的养育方法,但老一辈觉得以前自己就是这么带小孩的,也健健康康的长大了。现在时代毕竟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变化了,所以与老一辈交流科学育儿很有必要,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效沟通。

    孩子隔代教育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家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这就叫隔代教育: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亲子教育:由父母对子女施行抚养与教育的活动与现象。

    因此,隔代不能断代。童年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和父母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那么就会使子女感到父母不关心自己,甚至不爱自己。

    当然随着子女年龄增长,这种想法会有所改变,但对亲子间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论父母多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样才能增强与孩子的互动,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如果是混养型家庭,白天老人带养孩子,晚上则一定是父母带;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 尽量在周末或假期将孩子接到身边,平时应多打电话,给他讲讲你最近的生活、有趣的事情以及对他的思念和牵挂等,同时引导孩子说说他的生活和上学趣事,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另外,如果完全把孩子抛给老人,也势必给他们增加过重的负担和心里压力。

    据估计,我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者隔代教育。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看来,隔代教育在幼儿家庭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

    在老人的观念里,总认为不给孩子吃盐,孩子就没有力气,而现在研究表明,在孩子一岁之前,如果给孩子吃盐,是会加重肾脏负担的;老人们生活的时代普遍物质比较匮乏,所以他们总喜欢让孩子多吃一点,追着赶着给孩子喂饭,这一点常常让年轻的父母们看不惯。

    2、关于孩子生病的问题

    老人们总喜欢在孩子生病时,去向他人打听偏方,然后给孩子试各种各样的偏方,吃各种中药;在年轻人眼中,如果孩子生病了,还是去医院看,然后谨遵医嘱,合理吃药最靠谱。

    3、关于孩子冷暖的问题

    老人年龄大了怕冷,也就总害怕孩子被冻着,常常喜欢给孩子多穿一些衣服;如果孩子感冒了,就喜欢给孩子捂着,觉得出出汗就好了。而年轻的父母则认为,可以根据孩子后脖颈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冷暖,从而给孩子添减衣服,孩子的活动量较大,穿衣服时和大人差不多就可以了,不用特意添加更多的衣物。

    4、关于孩子起居的问题

    老人总是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方位地包揽了孩子的起居,这是很多老人的做法,而年轻人父母觉得不能这样惯着孩子,年轻的父母总是倡导,爱孩子就应该懂得放手。

    5、关于孩子独立的问题

    老人很喜欢说一句话,不论面对什么问题,他们总喜欢说“孩子还小”、“我陪他做”、“我帮他做”,很多年轻人都看不惯老人对孩子的过分宠爱与照顾,他们觉得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他们会试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明白,孩子总有一天需要离开父母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孩子隔代教育的原因

    1、父母无时间

    不少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没有时间带孩子,而老年人往往退休在家,相比孩子的父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带孩子,这也是形成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

    2、祖孙的感情

    老人会本能的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种坚实的感情是隔代教育的心理基础,因此很多老人提出想带宝宝父母大多也不愿不给长辈面子。

    3、祖辈有带娃经验

    对于带孩子,祖辈拥有较多的带娃经验,相对于从未带过孩子的父母而言,祖辈带孩子更容易。

    4、祖辈易和孩子相处

    老年人往往都具有童心,他们可以喝孩子玩到一起,并更容易沟通,形成融洽的关系。

    面对隔代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老人

    伴随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老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可是,当我们的孩子需要他们时,他们又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本该是我们承担的责任。仅凭这一点,都值得我们终身感激。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隔代亲”是祖孙之间的血缘亲情,由此而产生的天伦之乐不要因为老人的一些教育方式不妥或溺爱孩子而剥夺老人享受这份快乐的权力。

    2.定位“主副手”

    父辈是家庭教育舞台的“主角”,祖辈是“配角”。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年轻父母应牢记属于自己的责任,即使您在忙,也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为避免教育中的矛盾,可以事前来个“育儿协议”进行明确分工,比如在照顾孩子生活饮食方面,老人比我们经验多,时间充沛,那我们不妨听取他们的安排,还能让老人有被“重用”的感觉;在孩子习惯培养、智力开发等教育方面,年轻父母承担主要任务,因为老人缺乏科学育儿、智力开发等知识储备。

    3.与老人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趋于理性,而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知识,满足一个要求,往往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但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往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当父辈与祖辈产生分歧的时候,首先注意找准沟通人,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老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进入正题。

    2024-05-29 查看全文
  • 隔代教育,指的是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部分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缘故,把抚养孩子的责任交给了老一辈人。这些老人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教育者。这种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一点影响就是,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孩子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孩子和父母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再加上很多老人喜欢说“你妈不要你了”“你妈都不管你,爱奶奶还是爱妈妈”……小孩子分不清玩笑和实话,听到这些话会真的感觉父母抛弃了自己。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二点影响是,对孩子更溺爱。

    祖父母辈小时候吃不好、穿不暖,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现在更是把爱补偿到孙辈,任何老人认为的好东西都想全部给孙辈,这种情感我们要理解。但过分溺爱对宝宝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处处迁就使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第三点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宝宝,更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好奇心、冒险性、创新精神、独立能力的发展。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等。

    一般情况下,老人带孩子分为如下的五种类型:

    首先是过分监督型。

    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懒惰性,以及对我们成人的不信任感。

    其次是过分关注型。

    孩子本来能够在正常环境下锻炼自己的能力,却因祖辈家长呵护备至的包办代替错过关键期。比如说两岁之后的孩子,建议孩子是能够自己动手吃饭,即使他弄得很脏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他有一个动手能力的过程,这是锻炼他的精细动作的必经过程。那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就喜欢喂他吃饭,觉得孩子不会吃,老是弄脏,就必须喂他他吃。这样的现象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然后是严厉惩罚型。

    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就经常说:你不要这样,你这样不好,你不能这样啊!这样否认的词汇比较多。

    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当孩子怎么做都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他就会选择放弃。

    不要求孩子完美,只要求孩子不断进步就行。

    第四种是放纵溺爱型。

    老人带孩子过于疼爱,处处迁就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不良结果。

    第五种是民主理解型。

    这种祖辈家长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老人带孩子确实有一些弊端,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教育观念成;容易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所以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不是弊大于利。

    那么该如何让隔代教育做的很好呢?

    1、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2、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3、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4、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在育儿上,首先老人和小两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能全部否定对方,否则孩子就不知道孰对孰错。小两口也是初为人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很多不明白,不正确的地方。

    老人应该知道我们只是协助。

    当他们工作忙的时候,我们帮助照顾,永远不能喧宾夺主,孩子的爸妈才是育儿的主角。他们是我们孩子,才开始走上育儿之路,我们要多一些鼓励,这也是我们老人再育儿之路。

    2024-05-29 查看全文
  •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孩子的习惯、性格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厢房。适当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同样,父母错误的教育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及时孩子长大以后,依旧很难消化掉这些负面影响。

    不适当的教育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父母首先要清楚认识到,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时间无法治愈的。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就曾经发布过关于父母对儿童语言暴力的海报。第一个孩子手上拿着26分的考卷回家后,被父母怒斥“你的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第二个孩子则是因为打破了家里的花瓶被妈妈训斥:“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了大霉了!”第三个孩子则是踢球回家后被妈妈训斥“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制作这三张海报的制作者,把这些话写在了孩子的身上,但是这些字就如同刺青般刻在了孩子身上,仔细回想,我们说过的这些话,又何尝不是用语言充当刻刀讲这些伤痕一刀一刀的刻在孩子身上呢?语言暴力给孩子带来的这些伤害是时间也无法治愈的。

    据相关研究表明,从小受到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有一半人会变得冷血无情,四分之一的人会因此患上抑郁症变得自卑内向,其余的孩子会变的有暴力倾向,种种这些数据无疑不在告诉我们,语言暴力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与此同时还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第二点就是,一些父母过分“挑错教育”严重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增加孩子挫折感。

    大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给他们提意见的过程,这样才能让他们渐渐完美。其实家长挑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是种挫伤。有些家长,一味地给孩子挑错,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都是一无是处,总能挑出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比如,孩子学习已经很努力了,考试成绩全班第二,他们马上会说,人家怎么能第一,你怎么不能第一!

    一些家长以为,孩子像小树,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全去掉,就长直了,只要把孩子的错全挑光,孩子就完美了。同时,更直接的原因是他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一望、一恨、一挑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不懂得,小树的枝杈也不可以全去掉的。否则就没有光合作用了,树就会不再生长,甚至会死掉。

    最后,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小涛刚上初中一年级,妈妈就对他严加管教。小涛曾这样说:“面对我的父母,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小涛的妈妈望子成龙,希望小涛在初中这三年之内,努力学习,考入重点高中。小涛每次做作业,妈妈都在外面偷看。每每遇到妈妈不信任的目光,小涛心里就烦。小涛喜欢足球,可妈妈不让他看球赛。妈妈有时错怪小涛,小涛指出来,爸爸竟然说:“你妈没错,她讲得错的你也得听,小小年纪还反了不成。“妈妈还经常拿她同事、朋友的孩子与小涛比较。小涛说他在家里感到紧张、厌烦、消沉,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自然不好。

    其实,小涛也很努力,也想给父母一个惊喜,但是,一看到父母不信任的目光,小涛就心烦,实在不知道学习是给谁学的。因此,出现了厌学情绪,上课总提不起精神来,经常开小差,小涛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意识到自已已经长大,开始把自己当做“成年人”,希望父母不要总拿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这时候,如果父母仍然像往常一样遇事反复叮咛、事事包办代替,甚至连孩子先做什么作业也横加干涉,孩子就会感到厌烦、反抗。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去,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出现无法安心学习的情况,即使人坐在课堂上,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可见,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容易造成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与矛盾的加深,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董卿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个这样的人”。改变我们自己从现在就开始,不要在犹豫等待了。只有我们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不指望孩子将来有多大的出息,但至少让我们帮助他成长、进步。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在给他充足的养料和阳光时,也需要定期修剪枝枝叶叶,这样才能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它的美丽。

    2024-05-2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