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如何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

432

  •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面对困难和逆境,非常自信和乐观,常常信心百倍地面对遇到的障碍或困难。可是另外一些孩子,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逃避,甚至选择轻生。那么,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是孩子抗挫折能了太差了,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培养和提高抗挫折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1、多读一些名人传记

    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孩子会明白挫折是常伴人生的,但挫折终究会过去的。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孩子会把自己和海伦凯勒做对比,感慨自己比海伦凯勒幸运多了。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孩子面临挫折时会与保尔柯察金所遇到的挫折进行对比,当下就觉得自己所面临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

    2、养成按时运动的习惯

    培养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克服困难的过程。同时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于提升人体的正面情绪,是抵抗抑郁症最便宜最有效的一剂良药。每天坚持半小时的运动,能够增强我们孩子对挫折的抵抗能力。

    3、正确的认识得与失

    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处理挫折,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正确认识挫折背后的机遇。塞翁失马是一种挫折,但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在期中考试考了59分,失去的41分又何尝不是机遇呢?失去的41分,是上天对自己的提醒,以便在中考一飞冲天。

    4、提高孩子的掌控感:适当放手

    孩子的掌控感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过度代劳。家长不是引导孩子一步步来,而是画一个让孩子照着画或者直接帮孩子画……渐渐地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就会不知所措。生活中很多小事,只要父母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选择,都可以不断提升孩子的掌控感。

    5、提高孩子的担当力

    有担当力的孩子愿意承担困境所带来的后果,这也会促使他们采取实际行动解决困境中的问题。引导孩子敢作敢当,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敢于承认错误、承担后果。而不是犯错之后不知道怎么解决,于是就开始大哭甚至撒谎。

    6、调整养育方式

    如果家长平时在教育中比较强势,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即便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家长也不会尊重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胆小、自卑、没有主见,遇到挫折基本焦虑会多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弱一些。父母要给予孩子理智而有分寸的爱。

    7、多让孩子参与合作、竞争类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娇气、没有韧性,就是因为他们的玩具太多,玩伴太少。平时光靠家长的说教,孩子是很难明白并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的。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合作、竞争类的活动,孩子可以从中经历成功和失败,时间长了,孩子面对挫折的抵抗能力就会提升。

    2024-04-28 查看全文
  • 想让孩子走出舒适区,父母就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挫折教育,把握好度、循序渐进,逐步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经验累积自信,通过失败经验锻炼抗挫折能力,只要孩子完成的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会有所收获。

    如何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1、抓住有利时机,合理疏导情绪

    挫折教育不是刻意打压,而是面对困难顺势而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孩子们就会从父母肯定、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动力,充满信心地参加各项活动,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培养乐观精神,养成良好心态

    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应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到更大的天地中发挥自己。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参加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写观察日记、到松林采标本、到农户实践……孩子在感受自然,接近社会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做人!

    3、不要以为挫折越多越好,力所能及最重要

    挫折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很多家长误以为挫折教育就是严格要求、大声呵斥、不听就罚,结果过多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变得敏感脆弱、甚至一蹶不振。

    4、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比如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子、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

    5、要对孩子有耐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在一方面能够影响到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因为孩子年纪小,内心的承受能力较差,家长要多有耐心,不要反过来向孩子施加压力。在平时的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养成坚强的品格。当孩子成功的战胜挫折时,要给予孩子奖励和鼓励。

    6、教会孩子从挫折中总结经验

    当孩子战胜挫折后,要教会孩子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且寻求方法得到答案。家长要教会孩子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让孩子敢于去尝试。

    2024-04-26 查看全文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家长们要从小给孩子上好这一课。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客观评价孩子的举动

    孩子所做的行为,都是他能力范围之内的,所以,父母不要一味地夸赞孩子很厉害,很棒,而是在孩子完成了一项自己不愿意,或者有些难度的事情时,再去结合实际夸赞。

    2、积极面对失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说孩子或者是给他压力,应该去指引他们朝正确的方向走。并且要让孩子们知道,失败其实是成功之母,所以要有勇气来接受失败。

    3、鼓励合理的竞争

    多带孩子接触玩伴,接触各种环境,在有竞争游戏时,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父母观察孩子的举动,是害怕还是积极,如果积极就说明,这件事孩子掌握了80%,如果退缩,可能就是还没有准备好。

    4、设置障碍情境

    现在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由于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  

    5、主动总结失败的原因

    失败之后,可以谈谈孩子当下的感受,并且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失败,但失败不是绝对的,而是总结经验的开始,更是积累经验的好机会。

    所以可以想一想自己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并且如何改进,下次做的时候,怎么能做得最好,这样孩子也会有更多经验。

    6、要鼓励孩子敢闯敢干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而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坚持性。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影响:

    一、无法正视成败

    抗挫能力差会使孩子无法正视失败,很可能就会因为一次比赛而郁郁寡欢,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二、适应能力差

    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适应力也非常差,自适应效应是指人们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遇事退缩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接受挫折与磨练,那么他的抗挫力永远提不高,这样的孩子遇事退缩不勇敢,在人群当中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随波逐流。

    2024-02-24 查看全文
  • 家里的长辈向孩子表达他们所有的爱,父母把一切都拿给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所以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更别说独立能力了。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家长要转变理念,‍‍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

    1、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玩乐时间

    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如接触大自然等,不要总是将孩子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24小时看护,那样会使孩子缺乏合群性,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与任性,建议平时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那样会让孩子学会分享与独立。‍‍

    2、家长不要过分的包办孩子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如尝试让孩子学着做家务,自己洗衣服、洗袜子等等,从生活中简单的小事做起。‍‍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识下外边的世界

    而不是整天只是专注于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多让孩子开阔视野,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4、父母对孩子要允许其犯错

    孩子在自己尝试的时候,可能会做得不够好。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责备或者打压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信心会受到较大打击。在孩子试错的时候,父母首先自己就要先放平心态,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只要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尽了力,那么父母就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过于挑剔和苛刻。

    孩子缺乏自主能力的原因:

    1、父母不放权给孩子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年纪还小,根本不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遇到事情自己帮孩子做决定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凡事都由父母决定,懒得自己去选择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自己也很想选择的,但是,他却不敢,因为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出差错。

    2、不信任小孩的选择能力

    不能给她的未来有所帮助,所以忽视小孩的选择,自己给小孩选择了觉得对小孩未来有帮助的兴趣爱好。由于家长不信任小孩的选择能力,小孩面临抉择时,家长都会帮小孩做好选择,小孩也因此而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缺乏自主能力的危害:

    1、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如果我们一直在孩子的身边陪同他们写作业,没有讲究方法和阶段性,最终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完成作业也是父母的责任,不陪着我写完也是爸爸妈妈的责任。这个就是"路径依赖"的产生,因为平常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陪着写完作业,一旦不陪着完成孩子就没有自己独立去完成。

    2、削弱孩子独立学习的主动性

    在我们每次的无条件陪伴写作业中,孩子会产生一种依赖意识,渐渐的失去独立行动的能力。自己做事情的主动意识就变得薄弱,思想上有依赖行为上就会怠慢拖延。这是不好习惯的养成。

    2024-05-01 查看全文
  •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各路矛盾观念让孩子们无所适从。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并不是读两本书就可以做到的。这首先需要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拥有自我。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人,他们才更有可能发展出独立的思考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试着接受孩子的意见,比如:孩子今天想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想要玩什么玩具,想要吃什么菜等。这些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却是在给孩子独立自考,并决定的机会。

    2、不包办替代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因为动手少,动脑也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孩子现在的学习不利,也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比如提问孩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等等,这样提问种,让孩子找到答案,既能锻炼自己的思考力,也能增强自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

    4、多陪孩子聊天

    鼓励孩子通过思考,有理有据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锻炼孩子的思考力、分析力、逻辑思维力等,同时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成就感,激发他们为了答案不停的思考、探索的兴趣。

    5、训练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培养其创造性

    比如,让孩子对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要考虑有利和有弊的一面;对同一个问题,不仅会正向思考,也会逆向思考,还会横向思考。父母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把每月所有的钱都给你买好吃的和好玩的,好吗?”

    孩子不会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父母的过度宠溺

    在孩子看来,只要我们对他不闻不问,而是用尽方法来满足他的要求。孩子只知道父母要求他去想办法,他就会用自己错误的想法去反抗父母的所作所为,他们也不想接受父母的这样的过多要求,所以孩子没有思考的能力。

    2、孩子觉得自己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学会主动的思考。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常会遇到很多难题,家长一定要及时去发现,并帮助孩子解决。这种情况在孩子们看来是父母的过分的宠溺,使得孩子逐渐的不爱思索,不爱思考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了。

    3、电子产品的"霸占"

    在我们年幼之时,手机和电脑对我们来说完全是"外星球产物",闲暇时光除了每天两集的动画片,就是图画书和故事书。尤其是看故事书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书中文字的描述,想象出各种"个人风格"明显的场景,还会思考人物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以及换一种方式会产生的各种结局。

    孩子不会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

    1、什么事情都要问父母的意见

    遇到大的事情,孩子没办法拿主意,所以就拜托父母给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大小事都要家长来帮忙做决定,那一定是缺少独立思考的表现,长大之后很容易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2、生活中比较被动

    有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就是,家长说什么他去做什么,如果父母没有说,那么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该做什么才好。这样也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

    2024-05-01 查看全文
  • 当孩子感觉某件事情太难而做不到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可以暂且搁置,之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去让孩子挑战,否则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完成一项挑战之后,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同时也会越来越自信。

    如何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1、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随着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孩子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列出来。然后再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先让孩子从简单的做起,再逐渐增加难度。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提升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2、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 、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注意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3、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让孩子接触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环境。家长不要立即去帮他们解决,而是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更不能打击孩子的独立愿望或者包办代替。当孩子体验到成功和快乐会转化成内在的信心和动力,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4、鼓励孩子独立性的行为

    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家长不要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要惩罚孩子,遇到这种情况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孩子缺乏独立能力有哪些表现?

    1、过分依赖他人

    不懂得独立的孩子只会过度依赖他人,觉得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现状。如果一直依靠别人的帮助的话,就会得不到锻炼,今后更加没有作为。

    2、无法相信自己

    独立能力差的人做事拖沓,而且从来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能力。以至于从来都不敢迈出第一步,停留在远点。尽管他们也希望水到渠成,可是不为所动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达成自己的要求呢?

    孩子缺乏独立能力的原因:

    1、父母的过于帮助

    父母的过于帮助才是毁坏孩子独立的源头,因为过于帮助,孩子开始没有了自理的能力。如果在起初,父母并不会帮助孩子任何事情,定然不会落入如此被动的局面。我们的放纵,使得孩子更加喜欢依赖我们。

    2、父母的强烈管教

    父母的强烈管教的确会让孩子丧失独立能力,我们限制了孩子的发展,限制了孩子的思考,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孩子又怎么可能继续进步呢?如果我们起初放宽一些,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交际圈,自己的品味和爱好,自然孩子也不会变得如此被动。

    2024-05-01 查看全文
  • 包括我在内,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寸步不离的监督孩子学习,亲自检查孩子的作业。甚至有些家长还会手把手的教孩子写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旦孩子升入初中,离开家长的帮助后,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而且这些孩子也会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我家孩子以前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这位家长所描述的一样,我家孩子在初二时,也完全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后来经过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导后,我换了一种教育方法,孩子的变化非常大。

    1、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孩子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2、加强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制订出周详的计划,实行自我管理,并且要约束自己,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教孩子防止惰性的侵扰。人总是有惰性的,稍不注意,惰性便会发作,使孩子无法再坚持学习。所以要教会孩子时刻提防情性的侵人,否则,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散,以致最终放奔学习。要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必须克制惰性的发作。

    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有哪些好处?

    1、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轻易就可以甩开别人几个银河系的姿态和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习得,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他越专研越觉得自己的浅薄和不足,继而更想加足马力,终身学习的模式也就开启了,而一个爱学习的人,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世事如何变化,他总走在前面。

    2、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旦开启了自主学习模式,就像开启了遨游知识海洋的旅程,那是停不下来的。不用监督,那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的渴望。

    孩子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时有哪些表现?

    1、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2、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3、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2024-04-3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