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孩子不爱动脑怎么办
736
-
二年级的孩子贪玩是太正常的事情,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小学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有几个小学生从小学就有远大理想,报效国家的。小学生天性爱玩,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二年级的孩子不爱动脑怎么办:
一、爱玩的孩子有很多优点:1.专注。玩起来可以废寝忘食;2.认真。玩的时候谁都不要打搅;3.动脑。为解决问题愿意绞尽脑汁;4.细致。绘、制东西可以一丝不苟。5.动手。事必躬亲,动手能力超强。等等。如果你愿意,还可以给他们写出很多优点。所以,你怎么就觉得孩子不爱学习呢?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天性爱玩,也贪玩,可他玩的是什么?为什么爱玩?为什么玩起来就停不下来?因为他喜欢啊,他感兴趣啊,兴趣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那家长有没有利用好这个最好的老师呢?如果你能把课本的学习引导到他的兴趣上来、或者与兴趣挂钩,他的兴趣会不会变成他的学习动力?或者把别的兴趣转移到学习的兴趣上来?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做什么,孩子就会学着做什么,悄无声息中,潜移默化之。不准孩子看电视,自己电视看得不亦乐乎;不准孩子看手机平板,家长自己拿着手机刷个不停;想让孩子看书作业,家长自己却从来不看书学习。等等。你让孩子爱学习读书不爱玩,信你个鬼咧。不信你今晚和孩子一起睡,睡前拿两本书放床头边,一本书家长看,我就不相信他不会看另一本书!
四、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有自控力的孩子,即便是爱玩,到点了他也会自己停下来。贪玩往往是家长纵容的结果。“无规矩不成方圆”!想看电视?可以,得先认真完成作业;想玩玩具?没问题,先把课文背好了再说;想出去公园玩?先把书包收拾好了再去,不然计划好的事情也给你取消,等等。孩子知道家长说到就能做得到,他就得计算一下成败得失,好好约束一下自己。
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会管理时间。家长有没有过这种情况:早上起床,担心孩子迟到,就帮着穿衣服;吃饭慢,就着急着亲手喂;让5分钟收好玩具,结果十分钟过去还是满地都是,只好又帮着亲自收拾,等等。家长的包办代替,无形中让孩子觉得无所谓,自己不干好、甚至不干都有人干,他不磨蹭、他不拖延、他不贪玩才怪呢。所以家长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学会守时守信,要让孩子意识到时间是会飞逝的!
综上所述,我想说,爱玩的孩子是聪明的,只要你以身作则,教导有方,“宝”贝就会成为你真正的“宝贝”。
2024-02-02 查看全文 -
孩子不爱动脑筋在这种时候,作为家长要想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爱好是提高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一把钥匙,也是培养和开发孩子思维,诱发孩子思考力的一把利剑。为此,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善于发现,细心观察。
三年级孩子不爱动脑筋怎么办?
1、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请让孩子自己做。同时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动脑的过程,也培养了责任心。
遇到问题,比如和小朋友发生矛盾请让他自己解决,解决的前提教会他学会自我保护,如果碰上处理不了,或者比较激烈的打闹请一定及时告诉父母,让他知道任何时候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让他时刻保有安全感。
2、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等。
3、以平等的态度积极与孩子沟通,对孩子回答不出问题不要一味呵斥,应耐心引导、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4、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并且有反馈,比如说让孩子独立搭积木,搭成功了,就有零食吃,孩子很大程度上的不思考是看不到思考的结果,如果及时的给他反馈,那就会有期待,而思考正是有所期待。
5、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先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再尝试用问题引发思考,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观察颜料混合后产生的颜色,会让孩子很感兴趣,并且增加了审美,我们要明确一点就是,万物皆可思考,所以不要急着让孩子在学习上思考,先要养成习惯。
孩子不爱动脑筋的原因:
1、与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有关。父母替孩子包办了一切,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事事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思维也逐渐变得懒惰起来,以致不肯动脑筋思考,遇到问题就以“不知道”简单应付。
2、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有的父母、老师要求孩子回答一些他们不感兴趣或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问题,孩子只能以“不知道”回答。而父母或老师不仅不耐心讲解,反而加以责备,使孩子备受压抑,以后碰到能回答的问题也说不出来。
3、有畏难情绪。学习时有一点没听懂或是漏听了,孩子心理上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反正也学不会学不懂,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这时候即便遇到能做出来的题,也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动脑筋。
2024-02-19 查看全文 -
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不足,无论是做题还是做事,想法一般会比较空泛,做计划也不周详。孩子不愿意动脑子,如果想改变,就要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在细节中多去引导启发,从细微之处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
12岁孩子不爱动脑怎么办?
一、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很多时候兴趣也来源于成就感,不妨在学习网课之前让孩子预习,有时候不思考是因为不会,也有时候不思考是因为网课没有时间思考,让孩子预习了,他对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老师上课的时候产生共鸣,会促进他大脑的快速参与。而且,学习上的成就感也是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和孩子聊一聊学习目的
有很多孩子被家长逼着学,从来都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这种没有动力支撑的学习往往需要很大的忍耐力,作为父母,最成功的做法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和孩子描绘一下如果学习好是什么样的场景,让孩子激发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三、消灭惰性
有些孩子习惯了等着“喂”,可能是因为平时家长辅导得很多,方法也不对,没有耐心,直接告知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听课和做题时已经形成了惰性,懒得听懒得想懒得思考,孩子心里认为反正后面家长还要干预很多,家长还要帮着辅导。这不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四、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请他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当然一定要给他玩的自由,不要全天将孩子拴在书桌前,那么孩子因为向往去玩儿上课时神游就无法避免了。合理分配好玩和学习的时间,建议他上课时多思考多互动,不懂不会的家长不要给他讲,让他自己去通过微信等联系老师请教。有了这样的压力,孩子就会提高自我要求,学习时也会多专注一些,多动一些脑筋。
五、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
孩子有时候不爱动脑筋,是因为遇到难题的时候很快有支持者,多数为父母,孩子一问问题就赶紧告诉他答案,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寻求答案,每天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也要鼓励孩子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考。
六、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的方式
学习是靠引导,非告知。学习是思维的锻炼,注重对孩子进行提问,让他去想,要做到及时鼓励奖励,时间长了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思考,才会动脑筋。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孩子的分析,与老师勤沟通,针对孩子做出培养方案,有的放矢。
2024-04-07 查看全文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定要在日常小事中进行。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收拾玩具,整理自己床铺、拖地等,这些简单的小事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
孩子不爱动脑思考怎么办?
1、孩子年龄小,遇到疑难问题时,不是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学会独立思考。
2、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父母要给孩子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思想会受到父母的左右,只会盲从附和父母的意见,这样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
3、平等对待,意味着不要训斥,也不要表扬,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只会变成一个没有自信,唯唯诺诺的人;表扬中长大的孩子,只有得到表扬,才会驱动他去做事情,本质上也是缺乏自立的。我们要做的事是谢谢你。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做对的事表达谢谢的时候,孩子立刻就能够感知到,这件事作对了,并且孩子也获得了价值感。
4、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家长千万别总是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比如说孩子的玩具掉了,家长还不让孩子去捡,心疼孩子,还非得要自个亲自去捡,这样是溺爱。而若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的话,首先让他学会为自己做事。
5、不要对孩子动手时给予过多干预。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大人看不过去,总是在一旁指手画脚的话,那么孩子肯定是没办法好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的。作为家长,其实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若发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可以稍微提醒一下,但是别做得太过了。
6、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强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即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亲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2024-04-01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都不爱动脑。但是多动脑能够让他们的大脑皮层更活跃,自然也会更聪明,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动脑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应该从孩子角度出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思考。
孩子不爱动脑筋思考怎么办?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天抽出时间与孩交流,陪他读书,陪他作业,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当目标达到时就给予奖励,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再设定新的目标,以此来激活孩子的学习动力,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一旦有了快乐的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遇到问题就会问为什么?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就会努力去寻找答案。
2、找到原因
对于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爱动脑筋,这个问题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和他谈一谈,了解下他是真的不知道问题,还是说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想,其实这还是有区别的!你不能简单的去定义孩子就是不愿意动脑筋。如果一味的去责备他,他可能以后有一些内心的想法,也不会再和你沟通,更会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
3、可以找老师了解情况
家长也可以积极主动地找学校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然后结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只要孩子有点滴的进步,家长就及时地大力地表扬她,鼓励他,让他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也许他以后遇到了不会的题目,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动脑筋思考了!
4、给孩子独立思考机会
有些家长在孩子遇到难题之后,首先会帮孩子去解决,这样就少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其实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就帮孩子解决了问题,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孩子自己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他们就喜欢这种经过自己思考而得出结论的成就感,从而喜欢上了独立思考。
5、多夸奖孩子努力
很多家长也知道鼓励的重要性,所以说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鼓励孩子,他们就会说“你那么聪明,一定会解答出来的”等话语,但其实这样说不合理,家长应该多让孩子努力,而不是强调孩子有多聪明。
因为如果家长夸奖孩子聪明,孩子可能就会产生骄傲的心理,更不想自己思考,但是如果鼓励孩子多努力的话,孩子就会有动力去解决问题,所以应该多夸奖孩子努力。
为什么孩子不爱动脑筋?
1、与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有关。父母替孩子包办了一切,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事事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思维也逐渐变得懒惰起来,以致不肯动脑筋思考,遇到问题就以“不知道”简单应付。
2、遭受别人的打击,如:这么简单,你怎么会不会做呢?你自己再想想,这题目不难,就是自己不动脑静。你上课听讲了吗?这都不会。……孩子碰壁和受打击之后就会不再求助,要么混沌,要么找别的渠道。
3、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养成动脑的习惯,平时大人可能替孩子做主比较多,帮得太多了,一出现什么情况大人都给解决了,孩子自己动脑想问题的机会太少。时间长了,孩子遇事也不愿意自己动脑解决了,依赖习惯了,或者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信心不足,不愿意自己面对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2024-02-23 查看全文 -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相信在上学时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因为不会写,有时候因为作业太多,所以就不愿意去写了,还有的时候是因为不喜欢某一科的老师,自然也就不想写作业了。
二年级的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1、了解原因
首先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心态和困难,再来协助对症下药就会容易的多了,尤其是做作业拖拉的孩子,父母期待不要太高,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作业拖拉的习惯。
2、提高孩子写作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写作业有兴趣,就会写作业了。
家长可以想法让孩子喜欢上写作业,比如在孩子的房间制定一个写作业评价表,用星级来评价。主动写作业一次得一颗星,若按时完成,再得一颗星;若完成的又快又好,就再得一朵小红花。让孩子每天看他完成作业的情况,循序渐进,直到孩子改正过来,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3、尊重孩子,跟孩子多商量
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学习规划,规定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可以玩耍,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的慌乱了,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该玩了。
4、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作业前先复习,预估作业时间,有计划地学习。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的规范整洁,也都是家长需要注意的。
5、多跟孩子沟通交流
当孩子不主动做作业,父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不做作业,是不是遇到不会的题了,学习遇到困难了,或者想出去玩了等等,当父母主动去询问,孩子也会主动跟你说明原因的,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多加交流。
6、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有的父母用打和骂的方式去命令孩子写作业,可能有的孩子会因为惧怕父母而乖乖的去写作业了。但是父母并没有赢得孩子的内心。他们只是在气势上赢了孩子。只有真正地赢得孩子的心,孩子才愿意与父母合作。
二年级小学生不愿意写作业并不是什么大事,这是小孩子的通病。只要家长们能够正确引导,尊重孩子、多多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相信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你们的爱,较后会变得积极主动的学习。
2024-02-04 查看全文 -
孩子遇到点难题就不想做了,要么空着,要么找大人求助,要么就拿搜题软件搜了答案直接写上,看似很快速,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能力就逐渐减弱了。
孩子不爱动脑子思考怎么办?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请他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当然一定要给他玩的自由,不要全天将孩子拴在书桌前,那么孩子因为向往去玩儿上课时神游就无法避免了。合理分配好玩和学习的时间,建议他上课时多思考多互动,不懂不会的家长不要给他讲,让他自己去通过微信等联系老师请教。有了这样的压力,孩子就会提高自我要求,学习时也会多专注一些,多动一些脑筋。
二、家长少干预少辅导。
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自己努力,需要自己承担后果。家长千万别科科辅导题题干预,这样做的话,家长即便累到吐血,孩子也不感恩,更不会用心,他会觉得自己是在帮家长学习呢。
三、建议孩子将学习分解成几个步骤,有的放矢。
有些孩子听不懂一脑子懵,也并不是不愿意学,不愿意动脑筋,而是无从下手了。这时候可以建议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将预习时不懂或不理解的点儿记录下来。上课时认真听讲,尽量在课上解决自己的疑问。课后做练习的时候就是查缺补漏,请孩子将解题分步骤解剖,让孩子圈重点,分析题目要求,推导解题思路,逐步解答,检查……实在不理解的,还是要帮助孩子联系老师请教。
孩子不爱动脑子思考家长怎么解决?
一、帮助孩子树立目标,用梦想鼓励孩子进步。
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可是,由于身边的诱惑过多,孩子们抵制诱惑的能力又相对较弱,所以导致他们常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或者该做的事情却不去做。
他们知道努力学习是对的,多动脑思考是对的,可是一旦遇到困难,又觉得太枯燥、太麻烦,想要避开,这该怎么办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梦想、并鼓励他/她把梦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教孩子一些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很多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之所以会茫然和无助,大多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去如何应对。这时,如果家长不是责骂、批评,而是告诉他一些具体的方法,这实际上就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比如,孩子作业经常遇到困难,是因为复习不到位,还是听课效率不高?如果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找方法,孩子下次就不会对难题轻易说“我不行。”
三、引导孩子学以致用,让孩子体会到知识是有用的。
很多时候,多数孩子不喜欢难题,除了因为缺乏兴趣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根本没什么用处,体会不到学习的价值。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或者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小试验,当孩子体会到知识的神奇力量,就会更愿意动脑思考了。
这样,当孩子真正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之后,他就会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以及知识的用处,充满成就感,因此,也就会更加用心地学习了,遇到困难就不会轻易放弃了。
四、对孩子的“耍赖”行为坚决说“不”。
如果孩子遇到难题就开始耍赖,肯定是最令家长头疼的,本来说好自己动脑,但没一会儿,孩子就开始问家长,问同学、甚至上网搜。不仅如此,还使出各种“耍赖神功”:不认账、央求,甚至哭闹……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该如何是好呢?
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行就是不行!一定让孩子明白这样两件事:一是规则就是规则,一旦制定,就不容打破。二是想要通过闹情绪的方式让父母妥协,这是行不通的。孩子越是闹情绪,家长越要坚持原则。
2024-02-04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