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律性差怎么办
455
-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但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的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培养。自律带给孩子的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到很明显,但是日积月累,一定会有天壤之别。
孩子自律性太差怎么办?
1、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认识自我会带来成功的机会,因为“认识自我”意味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这种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3、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 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如果都满足,他们会变得无法自控,所以平时在生活细节上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律的美德。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等孩子长大一点去学校学习了,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不要时刻依赖父母,这样对他的成长和生活都有帮助。当孩子再向你过多索求时,一定要记得对他说“不”,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选择题等着他们完成,当他们懂得如何抉择时,自然也会养成自律能力。
5、家长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各种思维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时候,他们总是需要通过模仿来对这个世界有进一步认知。有些家长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作息不规律也会影响孩子。与其要求孩子做到方方面面完美,家长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优秀。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陪伴孩子改变不仅仅是一种表面功夫,更应该是态度上的变化。
6、让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去做,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孩子做决定前思考,做决定后负责的习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做主,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主见。
2024-04-10 查看全文 -
在现实生活中,别人家自律的孩子,成为很多家长心中可望不可即的痛。每次看看别人家孩子的一系列自律行为,再回顾一番自己孩子的种种差劲,家长们就像被打了泄气针一样,无精打采。自律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孩子的自律与否其实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自律性。
孩子自律性差怎么办?
1、帮孩子制定目标
如果我们不帮孩子做规划,制定目标,孩子就很难到自律的那一天。任务可视化,就是你和孩子商量着制定任务,制定后不要看到孩子完成了你就去加任务,定多少就是多少,你觉得任务少,可以第二天调整。父母一定要坚持每天督促、帮助孩子完成当天的任务,完成情况,做一个有边界有规则的家长。
2、及时奖励
我们和孩子制定每天任务的时候,就可以把奖励明细确定好。比如完成任务奖励一个小红花,积累够10个小红花可以奖励满足一个小心愿等等。无论是语言上的鼓励还是物质上的奖励,都要及时。这个是真正能够让孩子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不断前进的动力。孩子能够坚持完成,就是自律的萌芽了。
3、不过“过度”关心孩子
一昧地关心孩子,只会把孩子给惯坏,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就如同挣脱束缚的雏鹰,可是这个雏鹰还未学会飞行。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环境,学会自我探索。在大方向上由家长把控,剩下的可以让孩子去判断,遇到困难了,先让孩子思考,真的没办法解决了,家长再帮助孩子。
4、尝试让孩子把控时间
“快点,该起床了”“宝贝,关电视来吃饭了”“先别玩,快把作业给写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本来自律性就不强,这么放手孩子还不玩疯了。尝试让孩子把控时间,步子不要迈的太大,可以先从小事做起。例如每天起床,让孩子自己前一天晚上定闹钟,自己起来。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5、引导孩子思考未完成的后果
孩子在做事情时不太会去思考没有按时完成的后果,大多数情况下全凭借心情好坏。父母可以在督促孩子完成每日事务时,告诉他们今日事今日毕的好处,并强调事情未完成,一直向后延迟的恶劣后果,以此促使他们养成自律习惯,比如每天课堂学到的知识点不去掌握,后续可能需要花费数量翻倍的时间和精力,都难以达到预期结果。
6、锻炼意志力
孩子年龄小,思想不成熟,自律性比较差,家长之所以要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当孩子的意志力变得很强大时,孩子会变得很勇敢,遇到困难不会退缩。
7、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如此,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不如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找到应对事情的方法,真正的启发孩子内在的需要。
2024-04-10 查看全文 -
想要孩子有一个自律的意识,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跟管理时间,只有孩子自己潜意识里知道了自律,那么孩子才会自己主动去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孩子缺乏自律性怎么办?
1、帮助孩子去体会承担责任的乐趣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体会承担责任的乐趣,那就是让孩子清楚自己的表现,能及时给予孩子的反馈。只有这样让孩子感觉良好,他才会更自信,更自律,从而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2、设定明确的家庭目标和个人目标
目标就是一个有时间期限的愿望,设定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也是帮助孩子,实现他们自身愿望的一种简单方法。
我们的目标是想培养孩子的一种自律能力,我们就可以把它写下来,落实到具体的一些事情上,而孩子也有自己的期待和愿望。
3、日常小事的自律性训练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他们让参与实验的人改变一些小习惯,比如左撇子的人用右手、改变口头语等等,结果发现这些人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自律水平也慢慢提高了,这是因为他们负责自律的大脑神经得到了锻炼。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就从生活中的小习惯进行改变,等到孩子自律性提高后就会投射到大事情上。
4、说话要讲道理
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事,而制止孩子犯错自然也是父母的责任。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讲道理,而不只是简单粗暴的制止。
我们不仅要及时制止孩子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唯有如此,孩子才不会无理取闹。
5、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孩子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太大的目标会让孩子产生畏难心理,失去自信心;太小的目标会让孩子没有成就感,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尝试稍微有难度的目标。
而我们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6、家长要深思熟虑,目的明确
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纪律,部分家长想改掉孩子晚上吃零食的习惯,但觉得这样做似乎对孩子太严厉,就把纪律变更为晚上要少吃零食。对孩子来讲这种规定很宽容,最后可能会使得孩子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吃零食。因此家长最好把纪律列出来,让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7、帮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帮孩子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小孩子的自律性会更好一点,因为当孩子自己有了感兴趣的事,那么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对待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孩子的自律性就会加强。而长时间的坚持自律,时间一长,那么孩子也就会形成一个自律的习惯,久而久之,不用别人督促,孩子也会有一种自律的自觉性。
2024-03-29 查看全文 -
小孩不自律,我们家长要督促孩子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慢慢养成自律的习惯。我们家长自己可以先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习,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自己用心去培养自己的自律。
孩子没有自律性怎么办?
1、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因为父母能够给他们最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孩子的自律性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积极大胆地去尝试。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孩子变得懒散,但是任何时候只要发觉自己的行为错误,及时改正都为时不晚。而对于孩子一些好的表现,家长也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让孩子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
2、温柔而坚定的执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比如吃饭,睡觉等,我们可以和孩子提前做出约定。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他能做什么,有多长时间来做,结果是什么。因为目标明确了,就不会让他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混乱。我们的监督也很重要。
3、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当孩子没有遵守约定时,不严重的后果,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来承担。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产生的结果,他自己有责任来承担。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什么都可以原谅,那他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反思,责任感和自律性更无从培养。只有让他知道,他需要自己承担后果时,他才会重视自己的行为。这个对孩子以后的自立,相当重要。
4、指定学习规划,目标清晰,比如我们可以将这段时间的学习内容与孩子共同分类明确,按照时间、完成内容、完成效果等分类制表,由孩子每日填写,家长或者看护人进行监督。这个操作时,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自主学习,也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但是家长在制定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操之过急或者拔苗助长。
5、加强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不能成才。有了规则意识和约束机制,才能培养起孩子的自律性。同时要把握由易到难,不要一上来就给孩子制定过高的标准,可以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的、松紧适度的生活作息表。用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这需要一个过程。
6、勤加鼓励。孩子没有自律性,更多的责任在家长。家长要多自省,不要凡事都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孩子一旦做的不好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指责,甚至拳脚相加,根本没有人喜欢天天面对这样的环境。在自律性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完成的好,一定一定要给孩子鼓励,以精神鼓励为主,不排斥物质奖励。如果有时候完成的不好,也要和孩子多沟通,共同找出问题所在,不能一味批评。
2024-03-20 查看全文 -
上高中了还不自律,这时候家长可以平时要给孩子肃立好的榜样,自己就要自律起来,然后严厉一点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孩子不要惯,乘着还没成型,多教一教,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高二的孩子没有自律性怎么办?
1、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自律的孩子在做事上是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保证不被打扰。因此,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爸妈千万不要去干扰孩子,在一旁放电视、玩手机,又或者在一旁指点孩子的坐姿,孩子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在作业上,最后导致拖延症的出现。
2、培养孩子自律观念
在孩子玩耍前,爸妈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这样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会受到惩罚,逐步培养起孩子自律的观念。
3、延迟满足孩子欲望
爸妈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孩子抵制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最好是引导孩子拿成绩来换,有成绩才有奖励。爸妈要学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特别是在哭闹的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绝,让孩子学会好好说话。
4、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家长总是什么事情都想要帮孩子完成,从而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好的习惯,孩子总是习惯什么事情都由别人做,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家长从小就应该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一定不能去插手,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如果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取得一定的成功,那么孩子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以后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害怕退缩,慢慢地走向成功。
5、提高意志力
很多人之所以不自律,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诱惑,没有基本的抵抗能力,那么家长可以提高孩子的意志力。在遇见诱惑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们只有排除诱惑,才能够成功。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感,在孩子完成某一项任务之后,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6、制定严密的计划
如果没有计划的话,那么每一天都是非常盲目的。孩子不懂得生活自律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定严密的计划。在这项计划表中,规定了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详细一点的话,可以规定到每分每秒孩子都应该做的事情。在完成任务之后,家长一定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坚持下去。
2024-03-20 查看全文 -
很多初中生的自制力都不是特别好,下面初三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初中生自制力不好怎么办,怎样培养自控力,仅供大家参考。
1、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态
思想和心态是人的灵魂,是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主宰人的行为的最高统帅。人生的思想和心态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他认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效果,也直接决定着其行为的目的、过程、方法。
一些中学生之所以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清楚,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人生漫无目的,一再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能自控,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可见,要增强自控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有了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才能正确指导行动,在实践中达到自控。
2、养成自我暗示的习惯
自我暗示法是一种在现代心理治疗、心理训练中广泛运用的调节身心机能的方法。鲁迅先生用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这种自我暗示,能逐渐让中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起到了自我约束和强制的作用,进而增强自控。
同学们可以找几张小卡片,分别写上“ 别走神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话,贴在你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如铅笔盒里、桌子上,它们随时都会提醒你别分心。听课时,针对老师所讲自我设问,用问题来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养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会强化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潜意识中达到自我控制,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
3、家长树立好榜样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时,不知不觉孩子就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教会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学会帮助孩子学习处理周围事物,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孩子学会自控与合作。
父母看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更加积极。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同时,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学习一些娱乐益智类兴趣爱好。
2024-01-04 查看全文 -
自律是每个人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必备素质,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孩子,还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非常自律。自律并非天生就有的品质,需要父母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
初二的孩子不自律怎么办?
第一、了解孩子不自律的原因。
初中生孩子不自律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没有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是学习的环境,第三个则是叛逆期。不管哪种原因,家长都应该反思自己,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玩乐中与孩子进行交流,多参加亲子活动,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多理解孩子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要以总以家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第二、鼓舞孩子信心。
有责任心的家长,可以通过暗示的方式,提醒孩子有学习的潜力。当孩子有足够的信心,他们就会努力做一个专注于学习的人,有效抵御外面的诱惑,从而放下手机,将提升成绩看成自己的目标。
第三、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
如果是男孩子他喜欢打球,我们家长就多了解球赛,运动名星。陪孩子一起出去运动,在这过程当中与孩子聊球赛、聊球类明星,聊运动明星的训练,聊明星们的优点及成就。陪孩子看球赛,让孩子感觉到那股冲劲。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付出才会有收获。获得成绩需要耐力和意志力。
初二的孩子不自律的原因:
原因一: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学习当作是任务。
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回家又有家长的管教,在这样的管教下,即便是孩子有学习的兴趣,也被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给消磨了。越是这样,孩子只会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为了不被家长和老师批评。长期如此,为了完成任务,孩子可能还会慢慢地开始抄作业,这样懒散久了,对于学习就更加没有兴趣了,也不谈什么自律了。
原因二:害怕遇到困难。
每个人的特点就是避重就轻,遇到困难的事情就会想要躲避,慢慢地,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遇到什么题目都不想做,遇到任何科目都不想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自然就不会想要学习,开始敷衍学习,也不会不自律。
原因三: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话,即使他们不需要家长的管束,也会非常自觉地进行学习。所以,之所以孩子在面对学习的时候如此不耐烦,没有自律性,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孩子对于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初二的孩子不自律的影响:
影响一:容易引发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孩子的自律性如果不好的话,那么就很难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情绪等,从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得不好。而这样的行为同时可能招致其他人的嘲笑、非议等,从而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形成和保持。不自律的孩子,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的,所以孩子的精神力就较难专注。而我们知道,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做事、学习等都具有直接性影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学习了。
影响三: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无视规则的习惯。自律是很重要的,小时不注重孩子的自律性,孩子长大之后就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024-05-09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