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提问者:匿名| 611次浏览| 2024-05-12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12 13:31:42
赞 99

家长不妨和孩子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是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愿不愿意主动去完成?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比较差,面对学习时也更容易不自觉。因此,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也应当从发现孩子的兴趣入手,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第一、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就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第三、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平日有些家长说自己给孩子做了很多计划,还想尽法子盯,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还是不能使孩子自律。这是因为当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没有自觉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这种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有哪些好处?

好处一、更加的自由。所谓自由,必须得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之上。只有足够自律的人才能够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他们就不会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了。

好处二、自律的孩子往往有清晰、严格的计划表和时间表,会主动客观的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并基于自己的判断果断地推进。

好处三、自律的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坚定的驱动力,关注结果,在达成目标之前,不会受到其他利益的诱惑而中途退出和放弃。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时家长千万不要做的事:

第一、总以为管控越严格孩子会越自律。

很多父母会走进另一条误区,总以为管控越严格孩子会越发的自律。脑科学家们发现结果恰恰相反。一旦大脑受到过多的管控,缺少掌控感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大脑压力过大,这种压力会降低孩子在学业上的认知和表现水平。

第二、模糊的规则。

很少有家庭会教育孩子什么是规则,往往只会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而这些可以或者不可以还总是不停变换。孩子对于这个世界规则的认知就是“不断的在危险边缘试探”。在这些规则又多又不清晰的情况下,能让孩子学会的只有投机取巧,而不是“自律”。

第三、总以为自律是监督出来的。

网上随便一搜就能发现大量的父母会给孩子做计划,每天的时间被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孩子的时间利用甚至被精确到分和秒,因为父母们相信,从小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会受益终生。但是父母忽略了孩子如果只是被动的去执行,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去执行,甚至没有自己的规划,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这种习惯不但不会坚持下去,还可能会彻底走向相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