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家风家训重要性

家风家训重要性

提问者:匿名| 2680次浏览| 2024-05-28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28 16:40:12
赞 99

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和谐向上的家庭不仅对个人有益,且于国有利,一个国家正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只有小家稳定安康幸福,才有整个国家的幸福和谐。

家风家训重要性:

第一、牢固树立爱国思想。家风与家训里,很早之前就确定了家与国的关系。我们将家国文化这个优秀文化内容代代传承下去,对于维护和扞卫国家之尊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有效净化社会风气。家风与家训主要通过软硬两种手段,加强邻里族人的规范意识。目前也有部分姓氏虽然成立宗亲会组织,但本身并未起到劝诫、互助等作用,这都是与家族传承的宗旨是违背的。从这点出发,加强国家对姓氏文化组织的引导,规范地方家文化,加强其发挥作用也是亟需进行的。

第三、有力推进文化建设。家风与家训,有的伴随一个家族延承了千年之久。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对当前的家族建设、国家建设都有着极大或者相当大的参考意义,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有效促进社会沟通。很多家风家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在于“睦邻友好”这个内容。古语就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村落、一个城镇,你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这就需要你能不断与人加强沟通,加强交流。而对于目前很多“零交流”、“邻里如路人”也是很常见的,如何强化家风与家训,进而影响到社区文化这将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第五、有利发展和谐关系。如前第四点所说,强化家风与家训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的友好沟通。这就将中国的“和”文化铺展开来。对于净化社会风气的同时,又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发展和谐关系。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一、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二、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丈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有途之见荣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三、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我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靠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此刻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此刻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着《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之后,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家风教训对孩子教养的重要性:

关于教育,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教育方式和家风家训,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成为优秀独立的人,因此,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就变得格外重要。

由此,想到了一个典故:孟母三迁。典故是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年幼时,孟母为了孟子教育,三次搬家的故事。第一次,孟母带着孟子搬到墓地旁,孟子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第二次,他们搬到市集旁边,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最终孟母带着孟子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就学着附近学堂的学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可见,孩子虽小,不懂事,但学习本领是极强的,身边的人是什么样,身边的环境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如果家长没有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家庭教养;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很有教养,那么他的家庭教育一定不会差。

有些家长会说,这些学校老师会教的。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除去上学的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与父母在一起的,这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思想情趣和道德观念都在孩子的眼中,经过耳濡目染,孩子也就学会了相应的思维与观念。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家长可不能忽略。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到“其身正”,只有家长做到了,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学会了。在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风家训的家庭中,孩子才会得到良好的教养。教养与家境无关,与家风有关。大家喜欢的是有教养、有素质的人,而那些没有教养的人将受到大家的厌恶。为了孩子让健康成长,高素质,有教养,家长们可要好好教育孩子,塑造良好家风~良好的教养也会体现一个人优雅的气质,就像永远的女神奥黛丽·赫本那样高贵、优雅。为了孩子让健康成长,高素质,有教养,家长们可要好好教育孩子,塑造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