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很多人对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有偏见,觉得古代的人就只会让孩子死读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优秀的古代名人,其实都离不开父母出色的家教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来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古训有言“对子女七不责”
一、对众不责
古人在教育子女时已经懂得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经常被父母不分场合责骂的孩子,不仅不会反思错误,还会变得胆小懦弱,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不自信。
二、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表达自己的悔过,并表示不再犯,就不要再过多的指责,批评的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反思错误,过度指责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压抑。
三、暮夜不责
夜晚入睡前不要责骂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责骂孩子让孩子沮丧的入睡,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影响孩子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经常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四、饮食不责
三餐吃饭间不要责备孩子,孩子受过责备后既影响吃饭的心情,也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五、欢庆不责
孩子在开心的时候不要责备,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开心的时候经络通畅,突然的责备经脉会憋住,对身体伤害大。
六、悲忧不责
孩子伤心难过哭泣时不责备,孩子本身已经很失落需要宣泄,此时责骂孩子对孩子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实在不是明智的父母。
七、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时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否则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结和延缓病情的痊愈。
这里还有一则古人教育孩子的事例,很值得家长们思考: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那么,古人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
古人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所以从小立志,诚心求学,二十左右学有成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报效国家。
我们现在的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上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资,仅此而已。这就是古人与我们现代人教育孩子中最大的区别。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匠心独到,独具智慧,培养的人都是综合素质很高,志向远大、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这些教育理念与方法,既是拿到现在,也是毫不落伍、最根本实用的智慧之法。
无论是何种教育理念,都饱含了古人对孩子深沉的爱,离不开一个“情”字。只不过因为各人际遇、性格不同,而导致理念不同。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给下一代传递知识的力量,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美好心灵。
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人这些教育理念当中,汲取适合现代社会的营养,弘扬优良家风。
相关问题
- 1 教育孩子方法的书籍 05-30
- 2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05-30
- 3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05-30
- 4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 05-30
- 5 孩子教育方法书籍 05-25
- 6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的书籍 05-25
- 7 孩子14岁叛逆期教育方法 05-23
- 8 小孩读高中了不听话用什么方法教育好孩子 05-21
- 9 怎样教育初中生孩子的方法 05-20
- 10 初中孩子家庭教育方法 05-19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