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如何培养孩子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如何培养孩子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477

  • 一个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意志力坚强的孩子,在面对不如意时,情绪波动相对比较少,抗挫力则相对比较高。我们要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尽可能地不被挫折击倒,就是被击倒了也要尽快爬起来。

    怎样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1、首先是培养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抗挫能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庭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从小对孩子的人生观有一定的规划和教育,我们不能主导孩子的最终目标,但有责任使自已的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他们逐步学会对事物正确得认识能力,分辩事物真伪的初步判断能力,使他从小生活在阳光正能的温暖家庭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抗挫能力我会逐渐养成。

    2、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提升孩子精神和意志品质,提升抗挫能力。在生活中孩子的感恩好象和抗挫能力是没有多大联系的,但究其内在而言,实质性较大。感恩的孩子懂得劳动的付出,成功的分享。并非是全家人都代替孩子做事,并在孩子面前包办了他该做的一切,这样的孩子自私,冲动,自我中心强,在家庭里逐渐就会成为霸气,不讲道理,并使之成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少爷小姐脾气,时间一长,就不能忍受不同的意见,自私无义自然形成,抗挫能力在精神和意志力里就逐渐下降,使之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难承受打击。这就应该在家庭中特别注意。

    3、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要端正思想,坚持科学育儿观,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方式方法。为此,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育儿技巧,把握挫折教育实质;实施挫折教育,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实施挫折教育,要真抓实干,既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也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要有实实在在的、长期的作为。

    4、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家长要深刻认识到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随性散漫,坚持有理原则;家长要清楚,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实施挫折教育只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家长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实施挫折教育时,必须把握比较好的度,坚持有节原则。

    2024-04-26 查看全文
  • 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当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让他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处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如何看待孩子受挫折?

    1、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

    要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过程,并且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会因为此事就减少对孩子的爱。

    2、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能对自己产生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3、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成长结果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认识到,尽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精英,跻身于上流社会中,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是少数人。因此,父母需要做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先平和自己的心态。哪怕孩子未来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父母也不要生出过多的负面情绪,从而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4、引领好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明确平庸的人生并不灰暗

    父母应该了解到,当孩子的人生遭遇挫折,变得平凡的时候,最受打击的人就是孩子自身。相信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都是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在这种时候,父母与其自顾自地表达一些内心的想法,徒增孩子烦扰,不如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排忧解难,让孩子明确到心态培养的重要性,明确到在人生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受挫折家长怎么引导?

    1、父母做好表率

    孩子是父母的复刻,父母面对挫折面对怀情绪的反应和态度其实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先从我们自身做起,给孩子起一个表率的作用,出现了问题积极去解决而不是逃避,有了怀情绪即使排解而不是压抑,困在坏情绪里出不来。正能量会相互传导的,父母先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而然的会向你看齐。

    2、用爱的方式去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告诉孩子人生中有很多挫折,这次你走路摔了个跟头觉得是挫折,那下次你再摔个跟头就看开了觉得不再是个挫折了,你现在面对的挫折,在往后的你看来可能就不是挫折。

    3、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发泄方法

     坏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处理面对坏情绪,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试想去压制孩子的坏情绪,要知道怀情绪是会累积的,如果一直压制,最后可能是彻底崩塌,我们要带着爱去陪伴孩子经历消化这些情绪,父母应该找孩子来聊,倾听孩子的情绪,了解原因,帮孩子疏通思想。

    2024-04-26 查看全文
  • 作为父母要孩子明白,磨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任何时候,不管你是否愿意还是不言以,磨难都会不期而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教育孩子面对磨难,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长、成熟。

    如何培养孩子受挫能力?

    1、勇于重来,建立自信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爸妈应该及时鼓励孩子。拼不上拼图,堆不好沙堡,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在此期间,孩子可能会寻找发泄途径,如,搞破坏或大哭,爸妈要教孩子学会平静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勇于再来一次的孩子,一般而言都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做好,能完成任务。

    2、承担家务活

    将家务活纳入孩子的日常活动是建立抗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琐事里,孩子还不能获得的乐趣,但是却必须要做。使孩子熟悉”奋斗“这个概念,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很有用,一旦完成任务,甚至会有成就感。

    3、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我们都知道遭遇挫折时正常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的长大,不要遭遇到挫折。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从今天起要改正了,要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4、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锻炼

    即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5、遇到挫折先冷静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诉孩子,要及时跟自己沟通,并且强调会跟孩子一起好好分析,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原因在哪里,而不是当孩子考得糟糕时,先劈头盖脸地一顿责备,更不能夸大挫折的影响力。所以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

    6、不做孩子的保护伞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的一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但这往往只是美好的愿望。孩子不可能不经历挫折。挫折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部分,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应对挫折,这意味着父母要放慢步伐,给孩子时间琢磨出自己的应对之道。

    2024-04-12 查看全文
  • 如果说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铺路石,那么,生活中的挫折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孩子能否正确面对挫折,走过心灵成长的困境。关键在于每个人面对挫折的态度与方式。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正确面对人生中必定会遇到的挫折?

    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1、父母要塑造好自身形象

    做事坚定、果敢,面對问题沉稳冷靜,遇事不慌,坦然面對,特別是母亲,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呈現出软弱,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态度影响孩子对挫折的看法。没有人会一直成功,从不失败。作为父母的遇到孩子经历失败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如果你很紧张,会让孩子觉得此事不得了。如果淡定,会给他带来信心,给他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挫折没那么可怕!

    2、帮助孩子转挫折为成功

    如果能够帮助孩子把失败变成成功,那么孩子会明白,挫折是可以战胜的,努力是可以转败为胜的。如何帮助孩子把失败这个烂牌打成好牌呢?举个例子,孩子在短跑比赛中跑了最后一名。这算是一个挫折。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后,帮他战胜这个挫折,如果他的原因在于平常练习太少,那么陪他练习,鼓励他再参加一次比赛,甩掉最后一名的包袱。

    3、调动你周围的人

    虽然书籍和音乐是不错的工具,但家人和朋友也非常宝贵。告诉孩子与亲近的人遇到问题并表现出抗压能力以应对这种情况的时间。如果孩子们可以面对面询问这些人,这将产生更大的直接影响。

    4、不要帮孩子扫清所有障碍

    可能很难付诸实践,当孩子面对难题时不要急于进行帮助。它能让孩子犯错并处理后果,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鼓励未来以务实,基于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的另一种方式。

    5、允许孩子犯错

    引起孩子负面情绪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家长对于孩子失败后的态度、看法、评价、认知等内容,因此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我们的心意,我们就会对孩子表现出失望,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也正是很多孩子经不起挫折的重要原因。人生不免会受到挫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失败表现出宽容,允许孩子的失败,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6、接受孩子的情绪

    理解和支持孩子,并不是去毫无节制的包容孩子,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而是要去了解孩子受到的挫折,在这之上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法,当孩子逐渐接触社会,竞争会使孩子受到更多的挫折,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接纳这些现实,消化孩子的不安,和孩子商量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024-04-10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面对抗挫的能力是不同的,一些孩子在面对一些挫折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去应对,但有些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反而更容易打退堂鼓,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抗压受挫能力?

    1、给孩子安全感

    家是个最温暖的最放松的地方。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最重要的是安全感。给孩子安全感说来容易做起来一点也不简单,首先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长跟孩子相处和谐,态度柔和,给孩子亲情上的陪伴,积极和孩子做互动,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需求,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家长得让孩子知道,家是他们温暖的港湾。同时家长还得允许孩子适当的示弱,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积极解决问题。

    2、给孩子适当的目标

    目标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一些父母会将自己的遗憾放在孩子的身上,自己年轻时没有达到的目标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完成自己最后悔的事情,这样显然是不人性不合理的。

    父母可以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后,双方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完成目标。朗朗小时侯的故事应该大家都知道。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朗朗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朗朗的父亲带着朗朗四处求学,经过刻苦训练朗朗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钢琴家。

    3、鼓励孩子直面错误

    夸奖确实是会让孩子又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欲望。当然夸赞也应该有个度。当孩子有不对的地方不要先想着维护自家孩子不让他吃亏,而是应该应该让他学会直面错误、反省自己。

    4、教孩子在遇到挫折时稳住心态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有困难时,总是会沉不住气出手帮助他,可是一旦出手就夺取了孩子面对挫折的机会。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应该先在远处观察孩子会怎么做,等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再过去帮忙。如果孩子能够经历困难的洗礼,就可以慢慢提高面对困难的勇气。

    5、让孩子重视自己的家庭成员

    一个人的崩溃往往是由于无人分享自己的不快乐,负能量这种东西是越累积越严重的。所以父母应该多花时间去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从来不是孤身一人,家庭成员可以帮助他排解压力。

    6、家长多鼓励孩子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定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去做各种尝试。

    面对各种事情,如果孩子因为害怕挫折,而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那他就永远都无法成长,当孩子面对挫折退缩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和勇气,让他在挫折中成长。

    7、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玻璃心”,所以就觉得更要保护好孩子,生怕孩子遇到一丁点的挫折,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据研究表明,孩子在早期的时候,如果可以受点挫折,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要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这样做反而能让他们在未来少吃苦头。

    2024-02-12 查看全文
  •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有不怕输的精神,遇到困难迎头赶上的韧性。而这种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能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拥有的,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积累才能形成这种优良的品质。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的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做一个坚强,不轻易放弃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鼓励孩子多尝试、不怕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改之,善莫大焉。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孩子在游戏或者参与某一项活动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过程中的不完美。只有经历的多,心理素质才会不断强大。

    2、 帮助孩子转挫折为成功。

    如果能够帮助孩子把失败变成成功,那么孩子会明白,挫折是可以战胜的,努力是可以转败为胜的。如何帮助孩子把失败这个烂牌打成好牌呢?举个例子,孩子在短跑比赛中跑了最后一名。这算是一个挫折。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后,帮他战胜这个挫折,如果他的原因在于平常练习太少,那么陪他练习,鼓励他再参加一次比赛,甩掉最后一名的包袱。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接触大自然,他们在大自然中除了惊叹于大自然母亲的韧性表现(坚韧的大榕树在暴风雨中幸存下来,或是野猫保护幼崽),在户外进行探索还意味着应对小风险,适应天气,新的身体挑战,这将有助于积累难以捉摸的“毅力” 。

    4、逆向思维,让孩子看到经挫折的好处。

    遇到挫折的时候孩子会很自然地感到沮丧。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看到挫折带来的好处。举一个例子,孩子考试不及格,如果孩子觉得沮丧,失去信心,可以鼓励孩子:考试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不及格说明我们学得还不够扎实,正好可以补缺补漏,让孩子看到失败带来的好处。

    5、让孩子懂向身边的人借鉴和学习。

    与朋友和同伴的互动无疑会在某些时候造成问题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可以分解并分析以找到解决方案。朋友也会有自己的负面经历,其他孩子也会听到,鼓励孩子在困难时期帮助他们的朋友找到解决方案。

    6、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经历挫折、应对逆境的机会。

    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和他们共情,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去可怜他们、心疼他们、替他们扛起一切担子。我们要相信孩子,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很多可能性,不如意的往往居多,要有能力自己去解决问题。而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向前看的心态是他一生都需要的。

    7、让孩子适当承担家务活。

    将家务活纳入孩子的日常活动是建立抗压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琐事里,孩子还不能获得的乐趣,但是却必须要做。使孩子熟悉”奋斗“这个概念,对于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很有用,一旦完成任务,甚至会有成就感。

    8、归属感与安全感的建立。

    家长们要明白归属感和安全感是任何人获得自信并从容应对人生逆境、重整旗鼓的基石。虽然马斯洛把它放在需求层次的中间,但是它的作用更像是地基。一个有此依傍的人,才有绝地反击的可能性和信心。家长要做孩子的避风港,告诉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他们的身边鼓励他们!

    2024-01-28 查看全文
  • 独立自主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很重要,毕竟未来TA们都要走进这个社会,开启自己的人生。然而,生活中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调皮,太过有自己的主见,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听话,但听话的孩子往往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因为他们的事情都是被家长安排好的,导致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

    1、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房间或洗碗。

    2、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具有好奇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家长可以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找答案。

    3、给他一个机会,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要解放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4、当孩子向家长寻求帮助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选择答应孩子。但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做的是拒绝帮助孩子。只有让孩子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孩子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5、孩子想学独立时,父母要及时了解到孩子独立的需要,而且能够给他表现的机会与合理的引导。

    父母的理解、放手、鼓励与赞许正是对孩子独立的支持。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6、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领域,对于一些家长和孩子都不熟悉的领域的问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只懂得一些皮毛就停止了探索,而是应该坚持和孩子一起完成深入的研究。

    7、家长在生活中也可以选择撒娇来让孩子尝试“帮助”自己做家务。

    家长有时候刻意的示弱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等到孩子离开家长之后,孩子也可以很好的独立生活。

    8、适时地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做事。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等,让他们逐渐养成自理能力。

    孩子的不独立表现在哪里?

    一、过分依赖他人,不懂得独立的孩子只会过度依赖他人,觉得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现状。如果一直依靠别人的帮助的话,就会得不到锻炼,今后更加没有作为。

    二、不管有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帮助孩子来解决,孩子就很少有自己独立做主的机会。孩子如果长时间被家长帮助,那么就会逐渐丧失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三、遇到困难,总找别人,爸爸妈妈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们在做事情遇见困难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向爸爸妈妈们求救。其实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是因为孩子们缺乏独立的能力。

    四、自己不会做决定。 父母总是替孩子包办一切,从来不给或者很少给孩子自己决定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张。

    孩子独立性重要性:

    1、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

    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能解决大多数问题,不会经常感到无助。自立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充满信心,自立的孩子更加自信。

    2、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

    家长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孩子能照顾自己,面对问题能妥善处理,在试错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3、有助于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一个自立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照顾自己,遇到问题也能游刃有余。绝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不知所措。当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依然能坦然独立生活。

    4、从小就有独立做事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长大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5、能够锻炼孩子的自信力和坚毅力以及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使孩子能力按照自己思想去独立完成某件事情。

    2024-05-1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