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如何教育
523
-
孩子在学习前需要与孩子沟通,明确孩子现阶段所有的认知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困难,兴趣,期待和讨厌的地方都沟通清楚。家长平时要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
如何教育孩子改掉上课小动作?
1、家长陪孩子读书不可提倡
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事实上,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着急,但你必须在8点钟之前完成作业,不然,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3、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家长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个儿的事,用心学习,是对自己将来负责。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各种技能,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孩子,将来是不可能关心、爱护他人,更不用说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5、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那门功课毫无兴趣,那就很难要求他集中注意力。假如孩子对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用谁督促就能全神贯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
6、加强孩子意志力的锻炼
加强孩子意志力的锻炼,树立他做事有始有终的意识。另外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在做事之前,要让他知道并说出此事的目的和意义。若他过程当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适度鼓励,逐步提高他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克服一些困难,久而久之,慢慢就会养成有始有终完成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注意力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2024-04-15 查看全文 -
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否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上。而注意力不稳定的孩子上课常常容易溜号、走神。不止是孩子,我们成年人也依然会有走神的情况,但是办法总归是有的。
孩子上课注意不集中是什么情况?
1、学习目标不明确。注意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而高中生的学习是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活动没有目标性,就无法使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稳定地指向学习活动,更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
2、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部分高中生因为所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提不起兴趣。在孩子问卷调查中发现注意力分散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和英语学科上,在“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没兴趣 的孩子高达50%,老师讲课乏味占31%;而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基础太差,不愿学习。以上这些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
3、睡眠不足和生理状况欠佳。调查发现,有六成多孩子因为睡眠不足、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几年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不少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缺乏体育锻炼,时间长了,身体素质就下降,容易出现不好的身体状况,导致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学习。
孩子上课注意不集中的类型:
1、目光呆滞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上课非常安静,他不会扰乱课堂秩序,也不会引起老师跟同学的注意,他在自己座位上会安安静静的。这种类型孩子上课的特点是:爱发呆、目光呆滞,眼睛喜欢盯着一个物体不动,听不见老师跟同学叫自己名字,眼睛虽然睁着,但是大脑已经睡了。
2、敏感性
这种类型的孩子,非常敏感,课堂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特别容易被吸引,比如屋外的鸟叫声,窗户突然闪过的一道光,旁边人说话的声音等等,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非常感兴趣,但凡周围有点动静,注意力就转移了。
3、好动型
相信很多人听见过一个词,叫多动症,它的全称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听课困难等。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小动作比较多,他可能会拽旁边同学的衣服或者前边女孩的头发,或者翻翻书,或者找找东西吃等等。
孩子上课注意不集中的表现:
1、孩子做事情分心
孩子分心是因为做事情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例如孩子在上课时就会幻想下课后回家玩游戏、吃饭等事情,做事情不够专心,心里有所期待和心理受到刺激孩子上课、做事情都会不能集中,常常会陷入自己的小世界里,听不见别人的讲话。
2、学习出现困难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上课溜号、不听课、看不进去书等现象。据调查发现,5-10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20分钟,10-12岁的孩子时间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是30分钟。
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家长要学会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不然一节课一半的时间都在溜号,就会出现学习困难现象。
3、自控力差,做事情没有条理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事情往往自我约束力较差,做事情杂乱无章,什么事情都去做,哪一件也没有从头到尾,常常表现为做事不专一的情况。
2024-05-07 查看全文 -
我家孩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上课也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几乎每天都要被批评。但即使这样,孩子也没能改正。后来我想了一些巧妙的小技巧,让孩子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后,自然就不会再有各种小动作。
一年级上课不集中小动作太多怎么办?
一、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也是注意力难集中的地方,如果有新的刺激出现的时候,大人可以约束自己而不注意它,但是小孩子很难做到。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创设一些情景来提高孩子自我约束能力。
二、正确引导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大脑皮层尚还没有完全发育,他们不能够将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有些孩子刚进入一年级还是跟在幼儿园一样,喜欢东戳戳、西戳戳。所以家长们在平时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有针对性进行解决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孩子家庭环境比较吵闹,孩子根本无法安静的学习。所以家长们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如果家长保持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一年级上课不集中小动作太多的原因:
原因一:小学一年级了孩子听不懂学不会。
有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有原因的,听不懂老师的课,还不能接受老师讲的知道,接受能力还比较差,那么老师讲的孩子根本都不懂,孩子上课就只能玩了,注意力不集中搞点其他的事情,多数小学一年级孩子会有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原因二:小学生没有自控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都比较正常,自控能力差也比较正常,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上小学一年级时自控力比较差,没有对自己有约束能力,上课就会没有一种严肃学习的状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控能力上课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原因三:注意力时间很短。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时间的,每个孩子都有的,注意力集中时半小时为一个小阶段,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上课中有一小段时间是注意力集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有的孩子注意力时间就比较长有的就比较短。
一年级上课不集中小动作太多的影响:
影响一:影响身心发育。
由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孩子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这样同学们都不愿意和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进行交往交流,使孩子会产生孤独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影响二:影响学习。
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容易被外界所干扰,使孩子学习成绩低下,或是写作业拖拖拉拉,引起老师的不满。
影响三:影响亲子关系。
在家里,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比较困难,会使父母经常烦躁、急躁。父母生气之后,可能会对孩子采取打骂或者处罚的情况,反而会加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使孩子与父母产生一些对立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
2024-05-07 查看全文 -
自制力差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这跟孩子的性格有关,所以有小动作很正常。让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引导自己小孩向其学习,有助于自己孩子改掉小动作多的坏习惯。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去实践,从让小孩去实践中帮助孩子改变。
爱搞小动作的孩子如何教育?
1、查明原因
有些孩子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学习内容对他们来说太简单,对所要专注的内容不感兴趣,有些则是因为学习内容太难。如是作业有难题,可以帮孩子点拨作业的思路。如是觉得作业量大,产生焦虑的原因,家长们要合理帮孩子疏导,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专心,只追孩子学习的结果,而不问过程。
2、进行心理思想辅导
改善孩子心理压力,提高认知观念。孩子好动是因为没有约束意识,也是因为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好奇心的驱动,导致孩子产生行为的冲动。所以通过语言的传输给孩子进行教导,灌输良好的认知度和好坏观念,培养孩子自我分析能力与约束观念。
3、对孩子采取罚站策略
在家里设立一个受罚点而且最好是在能看得见客厅,或厨房,甚至是游乐室的地方。当孩子调皮做错事的时候他必须站在那里反省,同时看着没有犯错的兄弟姐妹游戏、吃饭。
4、适当冷落孩子
当孩子太顽皮,无理取闹,在家里总喜欢恶作剧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批评孩子一番后,对孩子进行冷处理,等孩子冷静了察觉自己的错误家长再和孩子讲道理。
爱搞小动作的孩子有哪些原因?
1、家长不懂家庭教育
家长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注意力专注重要性,忽视对孩子进行培养。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由于不懂家庭教育,自然不清楚如何先规范孩子的肢体动作,并加以反复巩固与强化。更不知道只有孩子在身体处于静态的情况下,才有助于专注力的集中与保持。
2、负性情绪引发的小动作
当孩子逐渐成长,有了生气、无聊、担心等情绪体验时,也容易出现类似的小动作。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语言表达能力又较差,在有了复杂的情绪之后,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和排解,在无助和焦虑之下,就容易出现抓耳挠腮等行为。
3、不当干预固化的小动作
有时候孩子开始出现某种小动作时,只是一时兴起或心血来潮偶尔为之,但如果父母当时在焦虑之下对孩子的这些小动作反应过激,或者粗暴制止,也会因为干预不当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2024-04-19 查看全文 -
有些上课总是无法全神贯注地听讲,不是做小动作,挖鼻孔,抠耳朵,就是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有时候看起来是在听课,实际上思想早已离开课堂,开了小差。很多父母都简单地认为是孩子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意味着他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怎么办?
1、把学习还给孩子
若您是属于主管型的家长,例如:帮孩子把他该做的事预先计划好,孩子只需要遵循父母的指令照着做就好,这类型的父母亲应该要适时调整一下与孩子互动的方式,以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亲,变成自己什么主见、想法都没有,甚至懒散不积极,到最后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什么都没兴趣做。
2、避免干扰注意力集中的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一味的责备孩子总是不专心,却忽略了父母常常在破坏孩子专心。父母不要常常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与孩子约定好时间,例如:四点到五点是自由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尽可能不要去打扰孩子,并提供一个地方给孩子存放未完成的作品,让孩子有机会继续完成。
3、给孩子提供专注学习的环境
父母从小就要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注重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有助于孩子专心学习的环境,就不能存放任何让孩子分心的东西,包括零食、玩具、电话等物品。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大声说话,不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4、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又不是先天的因素,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或者找一些提高孩子积极性的事情去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样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提高注意力,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学习专心的程度会明显提高。
5、带着问题去听课
家长要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将课前预习时发现的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这样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自然高。预习时弄懂的地方,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地方重点听、认真听、仔细听。如果老师讲了还是没有弄懂,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让老师再讲,直到弄懂,达到没有学习盲区。
6、质疑听课法
家长要告诉孩子:听课时,对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要及时举手请教。如果不方便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孩子始终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7、及时总结肯定成绩
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表现,表扬孩子讲得好的地方,适当提出孩子的不足。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抓不住重点,或者根本不知所云。这时家长绝对不要批评孩子,要耐心的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思路清晰、说话完整、流利等加以表扬、鼓励,更不能半途而废。
2024-04-09 查看全文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算是一个普遍问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的影响,需要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安静下来做事情,但是培养注意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小孩子上课不集中注意听怎么办?
1、学会倾听孩子说话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不要打断孩子,让孩子条理清楚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家长和老师都学会倾听,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2、提高兴趣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对于学习内容缺乏兴趣,老师讲课的内容方式无法吸引孩子,所以家长应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等,孩子自发的想去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让孩子定量学习
对于注意力差的孩子,家长要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项作业,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就给予鼓励,并允许其休息几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项作业,让孩子知道时间的紧迫感,就不会再走神了。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该最好不要看电视或者过多的干扰,让孩子安静的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安静的学习氛围。
5、正确引导,不打骂孩子
作为家长们要很理性的去看待孩子贪玩的行为,因为孩子发育阶段,好奇心是比较强的,是孩子的天性,针对这个问题,家长们要正确引导,不要打骂孩子,慢慢的去让孩子接受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6、定一些小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很多人不自律的原因就是没有计划或者没有目标。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一些孩子较为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制定短期的学习计划,用目标和计划来规划孩子的学习。在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定一些孩子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目标太高远容易磋商孩子自信心和积极性。
7、家长要做好表率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好动的问题,可能因为受家长的影响,大人做什么,说什么,孩子就会模仿,所以家长们要做起表率,好的习惯,状态可以影响孩子,让孩子从贪玩好奇心中转移到集中注意力上面。
2024-04-03 查看全文 -
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大部分是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能打骂,打骂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对上课更加抵触,更加不喜欢学习。
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怎么办?
1、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家长,晚上不到十一二点绝不睡觉,孩子也跟着一起晚睡,但是孩子正在生长和发育阶段,对睡眠的时长要求高,6-12岁的学龄儿童,每天要保证9-12个小时睡眠,13-17岁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长应为8-10个小时,否则将会出现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多的现象。因此,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2、让孩子体验集中注意的好处。
对于孩子要重视表扬和激励,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如果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家长要给予口头和物质的鼓励,比如给孩子买他最想要的东西,让孩子亲自感受到集中注意的好处,就会有意识的延长注意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3、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3岁以前,每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发生率就会增加10%。很多家长可能联想不到电子产品和孩子的注意力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其实电视不断转变的画面,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不断处于跳跃的状态,没有办法长时间在某一件事物上集中,而且电视画面丰富多彩,也会让孩子对枯燥的书本提不起兴趣,学习的动机减弱,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所以作为家长,当孩子出现某些缺点时,首先要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有没有为了清闲,让电子产品作为“保姆”陪伴孩子?如果有,现在抓紧时间摒弃这种懒人教育模式。
4、低干扰或无干扰环境。
这个现象在中国普遍出现,孩子在读书学习或玩耍的时候,经常被打断,问喝不喝水、吃不吃水果等,这些行为都是在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玩耍时,尽量不要指出错误和不合适的地方,避免打断、破坏孩子的注意力。需要耐心等待孩子完成作业或者休息时,再进行交流和讨论。
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家长怎么教育?
第一,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为了减少孩子的好动,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做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画画、阅读、运动等。一开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再逐渐加长时间。平时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等比较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
第二,重视孩子写作业时间。
孩子在家写作业时表现如何,课堂上也会有同样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家写作业十分专注,不乱动、不分心,并且每天做完作业后再玩,这就说明孩子在课堂上也是这样的。
所以,在孩子写作业时,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足够安静的环境,多加观察孩子这段时间写作业的表现。
第三,用游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
平时可以跟孩子多玩游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比如“木头人”,如果孩子忍不住动了,就属于犯规,接受惩罚。
第四,带孩子多运动。
既然孩子喜欢动,那就从“动”开始。好动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加精力旺盛,不妨带着孩子多“动”起来。比如玩平衡木、蹦床等,让孩子释放“能量”。这样不但消耗了孩子的精力,也促进了运动能力发展。
2024-02-02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