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554

  • 孩子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了一生,一般小孩子的内心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再加上平时家人的娇生惯养,孩子受不得一点挫折和委屈,轻者乱发脾气、重者自暴自弃。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1、让孩子体验成就感和挫折

    很多父母不让孩子参与成人的世界,或者儿童世界的争斗,是出于保护孩子的想法,但父母终有一天无法保护孩子,所以,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鼓励孩子多多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远离自卑的心理,多发现自己的发光点。当孩子做错事时千万不能一味的指责,要跟着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来源并且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积极的辅助孩子改正。

    3、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平时,遇到任何事情、问题,都可以让孩子思考解决办法,参与决策,或者,让孩子来分析事情的利弊、走向等。

    孩子本能的想依赖父母,如果父母接受这份依赖,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度、适时的退后。

    4、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的因素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生活在和谐的家庭里面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的文明、勤奋好学。

    若是生活在正常的家庭中孩子,性格暴躁并且放纵、缺乏安全感,所以作为父母要处理好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有利于身心健康。

    5、提升社交能力

    鼓励孩子和尽可能多的同伴相处是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一大捷径。孩子和小伙伴们玩耍,是非常开心的事,同时,在玩耍中,还会经历各种问题,需要孩子承受,或反抗,或解决,而这些都将是心理素质培养的极佳时刻。

    6、加强运动

    现代科学越来越证实,运动除了和身体分不开,还和心理也密不可分,加强运动,能让孩子提升应变能力,并且获得自信、成就感。

    而且运动还非常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毅力,没有一项运动是可以草率成功的,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有所收获。

    7、要让孩子培养自主性和自立意识

    当孩子不管遇见什么事时都要学会让其思考,并且判断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千万不要对孩子各种迁就和溺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才能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

    不能让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提高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样才有利于独立发展,另外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8、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有些家庭,让孩子总是处于溺爱和迁就的环境中,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容易承受不来。

    从小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这样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同时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一定好处。

    2024-02-21 查看全文
  •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信心。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1、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远离自卑的心理,多发现自己的发光点。当孩子做错事时千万不能一味的指责,要跟着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来源并且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积极的辅助孩子改正。

    2、要让孩子培养自主性和自立意识

    当孩子不管遇见什么事时都要学会让其思考,并且判断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千万不要对孩子各种迁就和溺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才能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不能让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提高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样才有利于独立发展,另外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3、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家长代劳与溺爱,有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可能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些。家长要改变观念,慢慢加强孩子的意志磨练,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并制定一个很容易达成的小目标,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自我认可的心理。

    4、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的因素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生活在和谐的家庭里面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的文明、勤奋好学。若是生活在正常的家庭中孩子,性格暴躁并且放纵、缺乏安全感,所以作为父母要处理好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有利于身心健康。

    5、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孩子迟早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然后独立的生长和生活,作为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会适应新的环境,鼓励他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处理好各种矛盾。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做事情的独立性。在做每件事之前,让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再开始做。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2024-04-28 查看全文
  •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可家长们还没有足够重视,总感觉我的孩子很乖、学习很好,这样就够了。其实,当心理问题突然爆发的时候,孩子身上隐藏的性格基因,以及心中隐忍的东西,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如果家长能够及早发现并重视再加以正确引导,便能防患于未然。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1、心灵沟通

    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谈心,进行思想交流;谈话的话题不要老是围绕学习、分数、成绩等,可以用故事、见闻、掌故、新闻等为引导,启发孩子自由地发表主见。

    2、允许孩子自然表达各种情绪

    孩子的情感表达,如快乐、愤怒、悲伤等都是毫不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父母应该理解他们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不可耻,只要不打扰别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伤害别人,就没有对错之分,并且还要鼓励孩子他们这样做。

    3、改变孩子郁郁寡欢的行为

    郁郁寡欢的孩子容易多愁善感,这样的孩子的大脑长期处于敏感、紧张中,那么大脑神经就会兴奋或压抑失调,使得孩子情绪化严重。而且容易郁郁寡欢的孩子总是无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变得严重地不堪一击。所以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接触社会,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转移孩子注意力,分散容易在孩子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

    4、消除孩子心理顾虑

    孩子慢慢地长大,也会滋生出一些敏感多疑的细胞成长,变得疑心越来越重,会担心家长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同学不信任等等。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自信,多和自己以及身边人沟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除孩子心中的疑虑、顾虑。

    5、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压力

    孩子受到挫折,会感到压抑,恐惧,无助。比如考试不理想,被老师批评等。家长们应该开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求学路上必然要经历这些,让孩子学会坦然面度。当孩子心情压抑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等缓解郁闷的心情。

    6、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7、宣泄放松

    帮助孩子将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和怨恨释放出来,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的情绪。

    8、花时间陪孩子

    父母一定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了解孩子的具体想法,疏导孩子的疑问。在疏导过程中,不应该走极端或做出激进的行为,应该通过回答孩子的问题来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不要打击他们,不要让孩子感到无助。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

    2024-04-19 查看全文
  • 不管孩子们如何的不同,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希望却是相同的: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可成功的路是那样的艰难,即便是我们大人也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和坎坷。如果在遭遇坎坷之后,我们消极避世,放弃追求成功,那岂不是更没有成功可言!如此看来,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孩子追求成功最需要的基石。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1、注意对孩子的评价

    父母是孩子最在意的人,往往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势,并给予更好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多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先建立起自信,再将自信转移到其他方面,从而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

    2、家长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常以家长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家长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内化为孩子的性格。家长开怀大笑,孩子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家长要保持常态、稳定的情绪,即使心情不好也要在孩子面前做到乐观豁达,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

    3、家长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长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就学会了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人及周围的事物。赏识是一种激励,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4、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

    家长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世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时,孩子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这样对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有所帮助。

    5、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

    快乐的家庭氛围,更易培养出言行乐观的孩子。有的孩子天生比较乐观,有的孩子则相反,这需要我们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和赞赏,少一点苛求与批评,多给孩子温暖和笑容,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帮助孩子克服悲观情绪,让孩子开心地学习与生活,这样孩子渐渐地就会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

    6、不向孩子宣泄垃圾情绪

    有的父母由于工作等不顺心的事情,在外面不敢发泄出来,回到家里,对着孩子发无名火。这种做法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和影响其乐观的心态。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责、退缩,并形成消极心理。父母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乐观,这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很重要。

    7、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好习惯

    要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就要给孩子自信。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孩子亲手去做,给孩子肯定与鼓励,孩子会得到自信,从而孩子更加自爱、更有自尊,感觉自己很美,感觉到我爱我自己,我很享受我的成就,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后会继续尝试,继续动手去做,又会得到肯定与鼓励,会变得更加自信,从而使孩子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内在力量。

    2024-04-10 查看全文
  • 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是否可以成功的85%。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和人生。积极心态,是一种与正面特征相关的力量,一旦拥有这种品质,即能排斥一切消极的东西。这不仅能让孩子拥有饱满且良好的精神状态,更能辐射周边,形成良好的氛围场。

    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

    1、有事做,赋予职责的承担

    有事做,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是被认可的重要指标。做喜欢的事,展示自己能力,体现自我价值,获得同伴认可,孩子才能收获满满自信。赋予孩子职责,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在“责任承担”中去体会工作艰辛付出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收获责任,形成积极心态。

    2、有信念,积极向上的力量

    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上的“钙”,培养孩子的信念,首先要在心里构建一个理想的自己,努力成为这个自己,还需要挖掘潜能,去改变“一成不变”潜意识,重塑良好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就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3、有微笑,坚强面对的乐观

    笑是积极、乐观、明事理的表现。孩子积极心态的培养,需要一个张弛有度的教育环境,训练孩子乐观而不失克制的个性,可以使用自动提示语来激励自我,在遇到困难时积极面对,遭遇痛苦时积极思考。笑多了,就学会了笑,心自然会多往好处想,慢慢孩子就会心存感激,心态就会更加积极。

    4、有希望,源自收获的动力

    并不是有梦想才能带来积极变化,而是在希望中不断收获,才会产生积极的心态。教育和启迪孩子成长的过程亦是如此,不仅要培育孩子心中的梦想,更要让他们在点滴收获中,看到希望。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助力孩子实现梦想,是现实教育中引领孩子成长、激发他们形成积极心态的高级境界。

    5、正确进行挫折教育

    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家长要在日常陪伴中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提升心理弹性,能够帮助孩子更加从容及乐观地面对困难,但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挫折教育不等于严厉教育,搞混了二者的边界,孩子就容易变得悲观、失望。

    6、给予合理的期待

    家长要帮助孩子对期望值要有良好地设定。不要给孩子设定他们完不成的目标,应该用一次次目标的达成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乐观的心态。孩子有时可能会因“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而给自己定下一些不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家长要及时干预,帮助他们进行纠偏,否则当自我期待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也容易变得悲观。

    7、父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能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影响示范作用。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保持乐观心态,那么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挫折。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父母,才能在任何事情上给予孩子真诚的接纳、肯定与鼓励。

    2024-04-10 查看全文
  • 孩子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时候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但是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保护的很好,经不起挫折,受不了责骂,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怎样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有些家庭,让孩子总是处于溺爱和迁就的环境中,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容易承受不来。

    从小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这样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同时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一定好处。

    2、培养孩子勇于面对错误

    告诉孩子人无完人,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有力争上游的积极信念固然重要,但能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则需要更多的勇气,也更为重要。告诉孩子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犯错误时与他共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责骂。

    3、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别轻易践踏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爱的人。家长要懂得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做对比,那势必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感觉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

    如果家长懂得呵护孩子的自尊心,知道从正面引导孩子,孩子必定会朝着优秀的方向去发展。

    4、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远离自卑的心理,多发现自己的发光点。当孩子做错事时千万不能一味的指责,要跟着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来源并且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积极的辅助孩子改正。

    5、重视孩子竞争能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在家里总是被父母捧在心尖上,家长根本不懂得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结果面对学校的比赛、考试,孩子只要取得了低分,就开始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破罐破摔。

    竞争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以及将来长大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家长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的意识教育,培养孩子赶超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习惯。

    6、要让孩子培养自主性和自立意识

    当孩子不管遇见什么事时都要学会让其思考,并且判断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千万不要对孩子各种迁就和溺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才能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

    7、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孩子迟早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然后独立的生长和生活,作为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会适应新的环境,鼓励他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处理好各种矛盾。

    8、恰当的挫折教育

    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渐兴起。孩子在遇到困境和难题时,父母要耐心仔细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利弊和解决办法。

    让他们在分析教导中学到有益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使他们在面临新环境的变化时,能过尽快地了解新的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2024-02-21 查看全文
  • 都说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非常的重要。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燥、自负,情绪不稳定等等,这都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家长们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

    1、克服自卑心理

    由于家长代劳与溺爱,有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可能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些。家长要改变观念,慢慢加强孩子的意志磨练,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并制定一个很容易达成的小目标,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自我认可的心理。

    2、恰当的挫折教育

    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渐兴起。孩子在遇到困境和难题时,父母要耐心仔细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利弊和解决办法,让他们在分析教导中学到有益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使他们在面临新环境的变化时,能过尽快地了解新的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3、鼓励孩子广泛结交朋友

    孩子要活泼地生活,需要各种朋友,但许多家长怕孩子受不良影响,限制孩子间的交往。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交朋友,他同众多层次的人交往,学到了很多知识。他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可以求助同学,因此,在学习时从来没有发现有难倒他的地方。广交朋友也是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很大的。社交本身就是锻炼孩子处事能力的最好机会,他能做到这样与平时的锻炼也是分不开的。当然,家长一定要作好交友引领工作。

    4、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做事情的独立性。在做每件事之前,让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再开始做。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5、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6、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坏东西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

    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从微小的事情做起,作为父母而言,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父母的引导和孩子慢慢去感悟、体会和积淀。

    2024-01-2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