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无心向学怎么办

孩子无心向学怎么办

528

  • 上学读书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生。无数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书取得好成绩,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往往使尽各种办法,都对孩子起不到半点作用。如果孩子自己不端正学习态度,家长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

    孩子无心读书怎么办?

    1、体验成功的乐趣。

    比如设定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孩子多一些学习成功的机会,逐渐积累成功经验,以及获得自信,才能够对学习感兴趣。

    2、引导孩子做积极的自我归因。

    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做积极的自我归因,找到孩子无心读书的原因后不要急于批评,在原因中引导孩子接下去能做的是什么,让孩子对事情有一种掌控感,从而积极改变。

    3、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让孩子多一些求知欲望,凡事多问为什么,或者带孩子去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参观,也可以去海洋馆、动物馆等游玩,可以让孩子对这个世界负有好奇感,同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对学习感兴趣。

    4、家长应给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

    家长虽然忙于生计,但为了孩子的教育,应该静下心来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又或是在家庭中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时间聚一起探讨问题,既能交流思想和经验,增长孩子的见识,也能增进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

    5、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6、多鼓励孩子。

    在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取得了成就,就要鼓励,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这样慢慢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

    2024-04-08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会有厌学的情绪,只不过有些孩子比较轻,自己就可以调节好,有些孩子厌学问题严重,无法靠自己解决,发展到最后就会变成逃学甚至辍学。厌学心理的背后有多种成因,没有万能公式,家长只能通过跟自己的孩子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厌学无心读书怎么办?

    1、了解原因

    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看孩子是与同学相处的不愉快了,还是学习跟不上太吃力,或者只是单纯的作业太多,让孩子感到疲惫。只有弄清楚了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父母才能对症下药,好好的开解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上学兴趣。

    2、不要打骂

    切忌孩子一说出来不想上学,父母就开始动手,或者把孩子批评的一无是处,要知道父母这样做不仅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让孩子彻底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越来越厌恶,所以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先保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3、理解孩子的压力

    就像上班一样,大人偶尔也会产生不用上班就好了的想法,更何况孩子呢,再说现在学习任务大都很重,所以父母更要理解孩子,与孩子谈话时,尽量与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上,不要一味指责孩子,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孩子自己将来能更加轻松优秀。

    孩子厌学无心读书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科学,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思维呆板,听不懂,学不懂,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当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时,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变得更差,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当父母老师都用成绩那一套来衡量孩子“好坏”的时候,孩子自尊心也会受挫,最后越来越厌恶学习。

    2、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不好,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的教育各执一词,或者家庭人际关系冷漠,这些都会让孩子无心学习。还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会落后于他人,便总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经常告诉孩子学习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孩子考好了就特别开心,考差了就发大火,这些做法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3、受恶劣的学习环境影响

    学校的教育方法不科学。要求孩子死记硬背,有的学校搞题海战术,让孩子苦不堪言。还有的孩子在学校有可能曾受到过不公正对待,比如受到老师的粗暴批评,别人的无端指责,这些对承受能力弱的孩子打击是很大的,致使孩子用逃学、厌学来表达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愤怒。

    孩子厌学无心读书的表现:

    1、厌学孩子本身基础较差,又不勤奋,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低,又由于学科逐步加深,无法承担学习压力,迟到、旷课时常发生,最终走向辍学。

    2、比如孩子本来是很喜欢上学,但近来却十分抵触;平时孩子脾气温和,近来表现异常暴躁;孩子原本活泼好动,近来变得异常沉默……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在学校受到了欺负,或是被老师责罚。

    3、有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讲明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当听到“上学”时,他们会本能地排斥。像是故意拖延,装作身体不舒服等等。

    2024-01-07 查看全文
  • 相比较爸爸妈妈来说,家里的老人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尤其是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经常会看到父母忙于工作,老一辈人带孩子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感情难免就会变淡,而爷爷奶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任何事都依赖老人。

    孩子只要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妈妈要对自己有自信

    作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你们和孩子之间有着别人无法代替的联系。只要你勇于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爱,孩子和你之间的关系就会是健康而亲密的。

    比如当孩子说「不要妈妈」的时候,妈妈们可不要太在意,孩子才两岁呀,会说的话非常有限,更不懂说出来话会给别人什么感受。

    他也许想表达的是:我也很爱妈妈,不过我更习惯奶奶陪我睡,奶奶知道我睡觉时候爱听哪首歌、被子要盖成什么样……

    与其暗自伤心,不如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老人孩子带得好,在老人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也在旁边陪着,了解孩子的睡眠习惯等。

    2、如果妈妈想接手,要循序渐进

    孩子已经习惯了和奶奶一起做事情,如果妈妈想接手,就得一点一点来。

    不仅陪孩子睡觉是如此,喂孩子吃饭、带孩子出去玩等等的时候都可以先和老人一起做,再慢慢自己接手。

    如此不仅孩子会越来越能接受妈妈的存在,老人也会对妈妈越来越放心,在你有时间的时候,把孩子交给你。

    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孩子和奶奶更亲而心里一直不舒服,甚至是说奶奶的坏话,希望孩子疏远奶奶,这种对奶奶的不接纳,最终会导致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和奶奶的关系,不得不把妈妈往外推,让妈妈变得更「不亲」。

    3、找奶奶帮忙

    就目前孩子还是和奶奶更亲近的话,奶奶说的话孩子更容易听进去。这时候可以提前和奶奶商量好,在适当的情况下让老人多引导孩子与妈妈相处。

    有些老人会当着孩子的面对外人说:“我们家孙子不喜欢妈妈就喜欢奶奶!”虽然这是让奶奶很自豪的事,但是这样说就等于告诉孩子,你就应该喜欢奶奶不喜欢妈妈!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极其不利的!让孩子和妈妈疏远对孩子没有半点好处!妈妈一定要提前和老人说好,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多鼓励孩子和父母相处,多在孩子面前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不是加以否定。

    4、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孩子最多的还是家人的陪伴,孩子的眼里只有亲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表现出对社交的强烈需求,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朋友聚会,让孩子多去接触别的小朋友,包括别的叔叔阿姨,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

    当孩子表现出和别的伙伴一起玩的欲望时,家长要在旁边帮助他,教会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对话,如何交换玩具,让孩子充分体验与朋友相处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多样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让孩子更快的脱离家人的怀抱,独立起来最好的办法。

    现在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家庭生了孩子之后,经济压力变大,夫妻双方不得不去上班赚钱,然后孩子就交给家里的老人去照顾。有的会把孩子送回老家,有的父母想让孩子陪在自己的身边就让老人来家里照顾孩子,这就导致了宝宝只要奶奶不要妈妈的现象。具体来说有下面三个原因:

    妈妈工作忙

    妈妈由于工作忙,每天陪伴宝宝的时间有限,而给宝宝穿衣吃饭的任务都会由奶奶来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在日常琐碎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奶奶每天喂宝宝吃饭,陪着宝宝玩耍,她就会成为宝宝最熟悉的人,宝宝自然就会和奶奶更亲近。所以妈妈平时工作忙的话,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要多抽时间陪着宝宝,给他穿衣服,喂他吃饭,这样宝宝就会逐渐和妈妈亲近的。

    老人溺爱孩子

    我们常说的隔代亲,现在就起作用了,奶奶总是很溺爱孩子,平时照顾孩子也是只要孩子想要的,想买的奶奶都会满足。奶奶带孩子出门,带回来一堆新玩具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也许刚开始奶奶也会拒绝给孩子买,但是看到宝宝稍一撇嘴,立马就心软,然后宝宝就得逞了。如果家里老人溺爱宝宝的话,妈妈看到一定要阻止,不然他长大养成坏习惯会很难改掉。

    教育方式严厉

    相对来说,妈妈在教育宝宝的时候会更加有原则。如果宝宝做错事的话妈妈会立刻阻止并且批评他,哭闹在妈妈这里是没有用的。对于宝宝来说,只要做事情不合他的心意,在他的眼里就都是“坏人”,他自然就会疏远。平时妈妈在教育他的时候一定要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宝宝如果记恨妈妈的话,会让他形成心结,然后对妈妈越来越疏远,情况会更加糟糕。

    其实不用太纠结宝宝跟谁亲,一般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大一点了,知道了妈妈的重要性,就会回到妈妈身边,上学以后,学校的亲子活动或者同学之间的谈话也会强化妈妈的身份。孩子没有奶奶不奇怪,可是没有妈妈就会感觉很奇怪,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需要妈妈出面的。作为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多陪伴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和教育。

    2024-05-30 查看全文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相比较爸爸妈妈,在家庭当中,溺爱孩子的角色往往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有时候老人家太宠孩子,家长甚至都没机会教育孩子。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比较蛮横不讲道理,长期以往下去,孩子身上的问题很难被改正。

    爷爷奶奶太宠孩子怎么办

    首先,与老人多一些沟通,相互交流关于育儿的想法、经验,分析过于宠爱孩子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让老人明白过于疼爱孩子并不是为孩子好,反而可能会间接害了孩子,让老人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相信如果相互之间好好沟通的话,老人一定也会好好配合的。

    其次,爸爸妈妈们要“明白主次”,并制定一些小规则。意思也就是说在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上,可以允许老人对孩子放手去爱,比如吃穿可以由老人主导,但在教育方面应该由父母主导,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正确、认真的对待。

    最后,爸爸妈妈们得理解老人对孩子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父母辈还是孩子的那个时代,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很多家庭孩子又比较多,经常没有办法吃饱,更别说满足他们的其它要求了。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老人会由此产生补偿心理,把对子女欠缺的爱在孙子、孙女身上补回来,因此会额外地疼爱孙辈,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理解老人对孩子的这种感情,让老人参与孩子平时的教导。

    对孙辈放纵溺爱的老人,其溺爱行为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原因:

    一、责任感缺位。

    父母是有宠溺孩子的天性的,这在孩子刚刚出生处于婴儿时期的时候尤为重要,是为人父母必经的心理成长历程。

    随着孩子成长,大部分家长都会懂得有所收敛,他们深知溺爱会惯坏孩子,并为此承担责任。但对于老人而言,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责任顾虑。

    二、对死亡的恐惧。

    对老人而言,孙子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倘若在照料过程中出了安全问题,他们没办法对儿女交代,会担心受到儿媳/女婿的叱责。

    从另一角度来说,随着时间推移,老人不得不面对死亡,这种对于死亡的恐惧,被投射到了孙辈身上。

    三、竞争亲情的种子。

    在祖父辈的家庭环境中,家庭多子,物质资源稀缺,这就导致了孩子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竞争长辈的爱和生存的资源。他们的心中早已埋下竞争亲情的种子。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现在的社会物质丰富,而在家庭里面孩子成了“稀缺品”,大部分家庭在经历了计划生育之后,其子辈往往是独生的。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中(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所有的成人把爱和资源集中到1个孩子身上,变成了家长竞争孩子的爱的格局。

    要获得孩子的爱,在孩子心中占据重要地位,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也就是溺爱孩子。

    隔代教育:来自长辈的溺爱,让孩子的自由过了界。

    “隔代亲”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很多家长就很疑惑了:怎么他们是小孩的时候,长辈对他们就那么严厉严格,对孙子辈的小孩就那么宽容?

    其实“隔代亲”的原因很可能是老人在面对非常幼小的孩子的时候,生出一种怜爱,因此他们不愿意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不自觉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希望孩子开心。

    但是这种过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针对孩子的行为不建立规范和底线的方式,最终就会变成一种溺爱,把孩子宠成个熊孩子。把孩子宠坏了,才是让父母们最头痛的地方。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少年犯,都是来自于隔代教育的家庭。

    所以,“隔代教育”有一个最为严重也是家长们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来自长辈的溺爱,很容易会让孩子的自由过了界。

    如果实在没时间或因为各种原因,让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并非不可。

    但一定要多看望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平时多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外出走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尽量减少因为“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只跟爷爷奶奶亲。一到奶奶家,就哭着闹着不肯回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一点都不亲。很多父母甚至会因此感到心寒,失落的同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赢回孩子的心。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孩子在奶奶家不想回家怎么办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孩子不愿意回家,可以不勉强孩子,让孩子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段时间。但是,家长必须观察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觉得爷爷奶奶教育的没有问题,那好,可以让孩子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段时间。

    如果家长发现爷爷奶奶明显的溺爱孩子了。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孩子已经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也要把孩子带回家,不能继续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了。溺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对于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的事情,做父母的必须跟爷爷奶奶好好谈一谈。这种事情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就算孩子的爷爷奶奶因此不高兴,对你有意见了,你也不能退缩,绝对不能拿孩子的一辈子开玩笑。

    尽量多花期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亲自己的父母是天生的,他现在对你不亲只是你陪她的时间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一旦有时间,一定要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疼他的人很多,不是只有爷爷奶奶疼他。

    小孩子跟爷爷奶奶亲还有可能是爷爷奶奶为了肯定自己的关系。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在一个家庭渴望通过一些事情来得到寄托,孩子就是他们感情寄托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好,孩子自然对他们比较亲,甚至比对自己的父母都亲,这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被肯定的感觉。所以做父母的也不要想着跟爷爷奶奶争孩子跟谁亲。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孩子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亲是有原因的,很有可能是家长太过于严厉甚至时常打骂孩子造成的,对于这点家长必须要自我检讨了,孩子还小,不懂的地方那么多,你做父母不就是要把孩子这些不懂的地方教会吗,怎么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就打孩子呢。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回家呢?家长需要找到原因。

    第一:孩子在场的时候,夫妻激烈吵架。

    有些夫妻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感情出现了分裂,其实这样的事情是谁都不能控制的,既然你们之间的感情不能挽回,但是发生口角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长大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如果你们不吵架,但是感情不好,孩子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家庭不和睦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他毕竟还是小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家庭温馨,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如果父母还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动,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他就会更加的难受,不想要回家也是很正常。因为他不想要面对这个没有温情的家庭,会让他感到窒息,但是他还小没有办法改变,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好情绪。

    第二:不要随便骂孩子。

    有些家长会比较多啰嗦、唠叨,尤其是一些妈妈,虽然她们的内心也是很疼孩子的,但是开口说话就不一样,经常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会顺便支持他一些列小毛病,其实这些完全可以忽视的,但是他的妈妈却会不断地重复,比如男孩子可能比较不喜欢家务,他的妈妈就会一直唠叨说“回来一点事情都不做,学习成绩还那么不好”,想这样的话如果说多了,孩子就会变得很沉默,不想听妈妈说话,长久面对着这样的妈妈也就不喜欢回家了。

    第三:不要总想知道孩子的秘密。

    小孩子长大后,特别是到了青春期,总是会有自己的小秘密的,这些秘密他们可能会藏在心里,也可能会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一定不会告诉自己的父母。而这个时候,有些父母因为总想知道孩子最近在做什么,想知道孩子的思想有没有偏离正轨,其实如果小孩子没有犯太大的错误,而且你也知道孩子的品行是良好的,就不要总想着要完全地了解孩子,他们和我们大人一样,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要让你的好奇心影响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最普遍的原因,还是在于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们往往对孩子过于溺爱,只要孩子提要求,老人们就无所不应。孩子在爷爷奶奶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自然就不肯回来。当然,如果时间久了,这也会让孩子养成骄纵任性的坏脾气。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孩子被爷爷奶奶惯坏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些孩子已经上了小学,还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性格也会比较懦弱,过于依赖爷爷奶奶。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以后必然会为家长带来更棘手的教育问题。

    孩子被爷爷奶奶惯坏了怎么办

    首先,家长们应该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讲明溺爱的后果,溺爱对孩子的成长不会起到好的作用,会使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会让孩子认为别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会养成孩子傲慢、自大的心理。

    身在溺爱当中的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太严厉,否则受到溺爱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细声细语,突然严厉的教育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暴躁,更难以管教。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在实践中明白自立的重要性。在丰富了孩子经历的同时达到了极好的教育目的。

    对孩子的关爱是好的事情,但是一旦超过了一个度,关爱变成溺爱时,就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那么,为什么做爷爷奶奶的经常会出现惯坏孩子的情况?原因有哪些呢?

    原因一:老人比较孤独,没有自己的圈子。

    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喜欢跳广场舞或者时不时外出旅行的爷爷奶奶们在对待孙辈们会开明一些。原因在于他们有自己的交际圈,不会将过度的心力倾注在孙辈身上。而整日围绕着儿女和孙辈忙碌着的爷爷奶奶,则会常常焦虑。他们的心思总是在孩子们身上。

    原因二:补偿心理。

    爷爷奶奶们年轻时忙于生计,对自己的子女可能存在亏欠心理。给予孙辈过多的关爱,带有一种补偿心理。比如我的公公年轻时常年在外闯荡,极少陪伴两个孩子。现在则想通过陪伴和关爱弥补过去的缺失。

    爷爷奶奶带孩子,除了会惯坏孩子外,还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以下影响:

    首先,限制孩子的行为。

    很多长辈会极大的限制孩子某些行为,每当孩子想做一些事情时,长辈都会极力的阻止,又是怕脏,有是怕危险,又是不准做等等。

    比如,孩子对某些东西比较好奇,便想用手去探索,这时长辈的话语想起,不准碰脏。又比如,孩子摔倒了,长辈机会对孩子说,看你摔了吧以后不准跑了。

    这会慢慢消灭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孩子变得毫无创新意识,并且影响孩子的正常运动与发展。

    其次,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孩子长时间与父母不生活在一起,并且平时缺少沟通与交流,会导致孩子对父母感情淡化,增加彼此之间的距离。

    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感情,转移至长辈身上,这会让父母以后教育孩子时变得困难。

    另外,由于长辈年龄越来越大,腿脚可能会有些不便,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进一步增加子女的负担。

    最后,思想陈旧不懂变通。

    由于老一辈人成长的年代,已经养成的思想封建陈旧的习惯,在教育孩子时不懂得变通,一直遵循着自己心中那一套“理论”。

    老人的这些思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会让孩子受到“传染”,变得封建迷信,不懂得创新,这对于孩子自己正向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家长如果迫于生活确实需要老一辈们帮忙带孩子,那么也应该跟老一辈们认真沟通并“约法三章”,要求他们配合家庭教育,阐述溺爱等教育的不利影响。老一辈也是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能够好好成长的,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多沟通,隔代教育问题也能改善许多。

    2024-05-3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