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关于勤奋的家风家训

关于勤奋的家风家训

提问者:匿名| 995次浏览| 2024-05-26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26 14:16:03
赞 99

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养。家长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模样。好的家教和门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的财富。纵观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关于勤奋的家风家训:

“天道酬勤。”唯有勤劳者,才能获得上天的福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只有勤于劳作,财物就不会匮乏。“富从勤得,贫自懒招。”在一个机会相对均等的社会,勤劳能带来富裕,懒惰则导致贫困。勤劳,需要时间、汗水、精力和心血的付出,但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这是世间的基本规则,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聪明的人“惟日孜孜,无敢放逸”,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敢丝毫懈怠。当勤劳、付出积累到一定程度,收获也就水到渠成,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国语·鲁语》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平生乃亲多苦辛,愿汝苦辛过乃亲。——(元)许衡《训子》

勤有三益,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一益也。农民昼则力作,夜则甘寝,邪心淫念无从而生,是勤可以远淫僻,二益也。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周公论三宗文王,必归之无逸,是勤可以致寿考也,三益也。——(清)高拱京《高氏塾铎》

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兴家之事多途,未有不自勤劳始者也,故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清)甘树椿《甘氏家训》

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女也懒,男也懒,千百万亩终讨饭。——(清)汪辉祖《双节堂庸训》

家训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

晋朝的祖逖,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年轻时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成了一个学识广博的人。他曾几次进出京城洛阳,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个栋梁之才。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为官。他们情同手足,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建功立业、复兴晋朝的共同理想。

祖逖、刘琨苦练武艺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两人都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

朱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母亲钟氏,一生俭朴、热爱劳动是母亲为朱德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忠诚,厚道,勤奋,努力”,这八个字就是朱家的家风。朱德生活节俭,一套军装要穿好多年,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他凡事都身体力行,并教育孩子们从洗衣服、洗袜子、缝纽扣等小事做起,学会独立生活,不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潜移默化的家风,在朱德子孙们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特别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号召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彰显“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向来推崇劳动,极为重视对家中子女勤劳美德的培养,将之看成是修身、齐家和治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勤奋成为中华民族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同时也成为历代家庭中训诫子孙的最主要内容。

勤奋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品格,是历代家训家风重点强调和宣扬的内容。在新时代,“爱劳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一代代中国人的辛勤劳动。